取義成仁

取義成仁

【徠成語】:取義成仁【拼音】:qǔ yì chéng rén【簡拼】:qycr【解釋】: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示例】:~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梅嶺三章》【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世

出處


春秋徠·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典故


文天祥抗元被俘后以身殉國事。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文山。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中進士第一名。寶祐六年(1258年)初,蒙古軍隊分三路向南宋大舉進攻,權閹董宋臣主張放棄臨安,遷都四明(今寧波),朝中無人敢於反對,獨文天祥上書請斬董宋臣,提出抗蒙建議。但未被採納。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鄂州失守,元兵直逼臨安。時文天祥在贛州任上。接到朝廷“勤王”詔書,立即招募義兵入衛臨安。因戰事失利,奉命退守餘杭(今杭州西)。不久,宋恭帝降元。德祐二年(1276年),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出使元軍,被扣押。元軍撤退時,與恭帝等一同被拘押北去。行到鎮江(今江蘇鎮江),乘元兵不備,逃脫到真州(江蘇儀征),又從高郵、通州(今江蘇南通)到溫州。時端宗趙昰在福州即位,以文天祥為右丞相。因與左丞相陳宜中意見不合,文天祥在閩粵贛一帶輔佐端宗組織抗元鬥爭,收復州縣多處。帝昺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廣東海豐北面的五坡嶺被元兵所俘。旋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囚禁達三年之久。元政府用盡種種手段威逼利誘,但文天祥始終不屈,在獄中寫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氣歌》,“時空節乃見,一一垂丹青”,表現了愛國的忠貞氣節和凜然正氣。於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在大都柴市被殺害,時年47歲。其妻歐陽氏收屍時,在文天祥的衣帶里撿出一紙遺書,上寫:“孔子說過‘殺身成仁’,孟子講過‘捨生取義’,只有盡了‘義’,才算做到了‘仁’。我們讀聖賢之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今後無愧於國家。”

用法搭配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世
示例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陳毅《梅嶺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