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根海姆賽道

霍根海姆賽道

霍根海姆賽道位於德國海德堡以西約20公里、法蘭克福以南約80公里處,1970年成為F1賽道,1986年,開始承辦德國大獎賽。霍根海姆賽道以快速而聞名,賽道主要是由直路組成。

基本信息


霍根海姆賽道
霍根海姆賽道
賽道名稱:德國霍根海姆賽道
地址:Hockenheimring, Postfach 1106. D-68754 Hockenheim - Germany
賽道長度:4.574公里
賽道記錄:1分13秒780 (2004,雷克南,邁凱輪車隊)
比賽總長度:306.458公里
比賽總圈數:67圈
賽道表面特性:平整
賽道抓地性:中性

賽道簡介


霍根海姆賽道俯瞰圖
霍根海姆賽道俯瞰圖
霍根海姆賽道位於德國海德堡以西約20公里、法蘭克福以南約80公里處,原是一個特別為德國賓士汽車公司而建造的賽車場。這裡可以說是邁凱輪車隊的主場。1970年,在紐博格林賽道進行改建的時候,霍根海姆正式成為了F1的比賽賽道,1986年,德國大獎賽開始在此舉辦。
霍根海姆賽道以快速而聞名,賽道主要是由直路組成,唯一比較慢的部分是在stadiumcomplex,這是設在主觀眾席前的一個急減速S彎。由於處於安全的考量,霍根海姆已陸續在直線上增設了減速障礙彎道,這樣賽車除了要在一圈之中的大部分時間以極高的轉速運轉引擎外,還必須面對困難的減速湯匙彎,對車輛的可靠度是嚴苛考驗。車隊一般都會在此採用較硬的懸掛調校和低下壓力。
2002賽季霍根海姆賽道做了大幅的變動,同時,霍根海姆賽道改名為“Hockenheimring Baden Wurttemberg”。從原先6.283公里,包含了4條超長加速路段,其中一條更要全油門長達15秒鐘,最高極速可達360km/h的舊賽道,變成4.574公里,最長的加速路段960公尺,全油門的時間約為12秒,在彎道中的比例大幅增加,原先樹林中的長距離直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進入樹林后要通過一個非常急的右彎進入這段長距離高速直道,而後左轉進入“Parabolika”彎道,這是一個非常急的髮夾彎,需要滿舵並以一檔通過。在這以後就到達了一個右轉—左轉—右轉的組合彎道,這就是被稱為“Little Motodrome”的著名的彎道。引擎全油門的時間變成僅55%的新賽道,已從賽季中幾個高速賽道的名單中剔除。由於賽道被縮短的緣故,比賽的長度也從45圈增加到了67圈。
霍根海姆賽道上曾發生過兩起重大的賽車事故。1968年,吉姆·克拉克在這裡參加方程式2000比賽的時候喪命,1980年帕特里克·德派拉在這條賽道上試車的時候也因為事故喪生。巴西著名車手塞納曾經在霍肯海姆賽道三次稱霸,邁克爾·舒馬赫排在第二位,德國人有兩次獲勝經歷。

賽道特性


2002年經過赫爾曼·提爾克先生的改建工程后,現在的霍根海姆賽道從一條與蒙扎賽道齊名的高速賽道變成了一條“標準”的歐洲賽道。現在車隊以中等下壓力格式的空氣動力格式來應付賽道帶來的考驗,賽道極速也從360km/h降到326km/h,全油門路段約為55%。賽道的起步路段和第三段與原賽道保持高度一致,但起步后再也不是莫入森林的15秒長直道了。
霍根海姆賽道有四條直道從森林中穿過,因此地面溫度會忽冷忽熱,這對輪胎是個考驗。1999年哈基寧就是在這裡爆胎。在這裡的獲勝秘訣是在直道上狂跑,而在彎道處線要走流暢。因此引擎與駕駛技術都很重要。

技術要求


霍根海姆賽道
霍根海姆賽道
下壓力方面:在理想的狀態下,霍根海姆賽道對下壓力的要求中等,以便來獲得最快的圈速,並且在賽車穿越中速彎道時獲得必要的下壓力。跟許多賽道一樣,霍根海姆賽道的特點是在減速彎道過後的長距離直道,這使得超車變為可能。因此,在賽道的“體育場”賽段,為了保護自己的位置以及超越敵人,就必須讓賽車達到最快的速度,這時候賽車下壓力的設置會導致賽車缺乏抓地力。因此,在比賽的結束階段,車隊下壓力的設置往往是中等偏下的,就像巴林站的比賽一樣。
懸掛系統:霍根海姆的長直道和減速彎道對於懸掛系統的要求使截然不同的:在高速度下,為了確保空氣動力學套件的表現,懸掛系統會調的比較硬,但是為了獲得足夠的抓地力,又需要調軟懸掛。總體而言,車隊還是會使用相對軟性的懸掛設置。賽車在奔跑時會產生向前的偏角,因此懸掛系統的設置應是前部比後部稍硬,為了在牽引和制動的情況下獲得必要的抓地力。事實上,在6號彎道,制動的穩定性至關重要,賽車突然減速200公里/小時,可能會帶來超車的機會。
引擎:霍根海姆賽道一向是對引擎要求較高的賽道之一,這幾年對於引擎的要求更是逐年提高。更去年的71%路程使用全油門駕駛,今年更是變本加厲,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了10%,這是根據2005至2006的比賽數據獲得的。這是因為賽道具有少量高速彎道再加上V10和V8引擎的區別的緣故。但是,由於將近四分之三的路程都使用全油門駕駛,這不僅要求引擎提供足夠的馬力,並且在低轉速下的表現同樣重要。在通過減速彎道時,好的扭距表現對加速非常重要。

彎道介紹


霍根海姆賽道資料圖
霍根海姆賽道資料圖
賽道彎道名稱:1-諾爾達克(Nordk urv)、2-薩切斯(Sachs)、3-埃吉皮(Agip)、4-歐皮爾(Opel)
新賽道的前段與尾段和過去相同,起跑之後以3檔200km/h通過第一個Nord彎道,經過一小段加速之後以2檔110km/h進入Einfahrt彎道,然後再以2檔120km/h進入Parabolika路段,接著大腳油門在直線路段賓士,將速度提升到6檔310km/h,然後大腳剎車減速到1檔70km/h通過Spitkehre髮夾彎,這裡是全程最好的超車機會。
現在,賽車在加速到6檔305km/h后就要準備進入Nordkurve右手彎。在新的5號帕拉博利卡彎,車手還能體會到12秒左右的全油門路段,緊接著就是一個髮夾彎,如果在之前的全油門路段你能跟住前車,這裡有大把的超車機會,在彎心速度將會降到59km/h。這時強勁的引擎扭力是必須的。美孚一號彎與體育場彎之間的Sachs髮夾彎是第三段的難點,必須以2檔來過渡。
賽車接著加速到6檔300km/h,再減速到2檔110km/h通過第7、8個彎,隨後以3檔200km/h通過第9、10與11個彎道,緊接著再大踩油門加速到6檔270km/h,準備進入“體育場”區域,以1檔105km/h通過Sachs彎,再以2檔160km/h通過Agip彎道,最後以2檔150km/h通過Opel彎向終點衝去完成一圈。

歷屆冠軍榜


2008年在霍根海姆賽道奪魁
2008年在霍根海姆賽道奪魁
2008:劉易斯·漢密爾頓(邁凱輪車隊)(McLaren)
2006: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5:費爾南多·阿隆索 (雷諾)Fernando Alonso (Renault)
2004: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3:蒙托亞(威廉姆斯)-J-P. Montoya (Williams)
2002: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拉爾夫·舒馬赫(威廉姆斯) (Williams)
2000:巴里切羅(法拉利車隊)-R. Barrichello (Ferrari)
1999:埃爾文(法拉利車隊)-E. Irvine (Ferrari)
1998:哈基寧(邁凱輪車隊)-M. Hakkinen (McLaren)
1997:博格(貝納通車隊)-G. Berger (Benetton)
1996:達蒙·希爾(威廉姆斯車隊)-D. Hill (Williams)
1995:邁克爾·舒馬赫(貝納通車隊)-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4:博格(法拉利車隊)-G. Berger (Ferrari)
1993:普羅斯特(威廉姆斯車隊)-A. Prost (Williams)
1992:曼塞爾(威廉姆斯車隊)-N. Mansell (Williams)
1991:曼塞爾(威廉姆斯車隊)-N. Mansell (Williams)
1990:塞納(邁凱輪車隊)-A. Senna (McLaren)
1989:塞納(邁凱輪車隊)-A. Senna (McLaren)
1988:塞納(邁凱輪車隊)-A. Senna (McL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