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
徠唐隆政變,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告終。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李顯以神龍革命復辟后,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后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韋后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他們大肆打壓張柬之、敬暉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激化了其他李唐皇族之間的矛盾。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李重俊,他並非韋后親生,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武三思子)經常侮辱他並想奪了他的太子之位。707年7月,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武三思雖死但韋后的勢力更加強大,而當時天下並不安定,多有水旱之災,而韋后等人打壓反對勢力,培植親信,朝政混亂。此時的朝堂,韋后及其集團雖然大權在握,但對其痛恨者甚多。
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暴死,外界傳韋后和安樂公主下毒,暗殺李顯,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韋后意欲臨朝攝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
宰相宗楚客夥同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以及韋家諸人一同勸說韋后沿用武則天的慣例登基稱帝,當時守衛宮城的南北禁衛軍以及地位重要的尚書省諸司,都已經被韋氏子弟所控制,他們大量網羅黨羽,在朝廷內外互相勾結。宗楚客又秘密地上書皇太后韋氏,引用圖讖來說明韋氏理當取代大唐朝而君臨天下。宗楚客還打算害死李重茂,只是十分擔心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會從中作梗,於是與韋溫和安樂公主密謀除掉他們。
相王李旦的兒子臨淄王李隆基,在此之前已被免去潞州別駕的職務,他在京師私下招集智勇雙全之士,謀划匡複大唐社稷。當初唐太宗選拔官戶和蕃口中驍勇善戰的人員,讓他們身穿繪有虎皮花紋的衣服,使用繪有豹皮花紋的馬鞍,在太宗巡遊狩獵時,就讓他們隨侍在鞍前馬後一同射殺飛禽走獸,這些人被稱為百騎;武則天時期逐漸增為千騎,隸屬於左右羽林軍;李顯把這支部隊稱為萬騎,並設置官員統領。李隆基對萬騎兵中的豪傑之士都深相結納。
兵部侍郎崔日用平素一向依附韋后及武氏集團,與宗楚客交情也很好,他得知宗楚客的陰謀以後,擔心自己會因此遇禍,便派寶昌寺僧人普潤秘密地去向李隆基報告,並勸李隆基儘快發難。
李隆基徠於是與太平公主及其子衛尉卿薛崇簡、西京苑總監贛縣人鍾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前任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衝麻嗣宗等人策劃先行舉兵發難,剷除韋氏集團。韋播、高嵩二人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多次鞭打萬騎兵,從而引起萬騎兵對他們的普遍怨恨。果毅葛福順和陳玄禮向李隆基訴說此事,李隆基暗示他們應當誅除韋後集團,兩人聽后都精神振奮地表示願效死力。萬騎果毅李仙鳧也參與了具體謀划。有人建議李隆基應當把這件事告訴他的父親相王李旦,李隆基回答說:“我們這些人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才幹這種事的,事成之後福分歸於相王,萬一事情失敗了我們為宗廟犧牲也就是了,不必因此而連累相王。如果告訴了他,他同意這樣做,就等於讓他也參預這種極為危險的事;若是他不同意這樣做,那就只會壞了大事。”於是李隆基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其父李旦。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申時(7月21日),李隆基身穿便服與劉幽求等人進入禁苑之中,到鍾紹京的住所集合。此時鐘紹京已有後悔之意,便想將李隆基拒之門外,他的妻子許氏對他說:“為了國家大事而不計個人安危的人必得神助,再說你平常就一直與他們共同謀划這件事,現在即使你不去親自參加,又哪裡能夠脫得了干係呢!鍾紹京聽完后趕忙開門出來拜見李隆基,李隆基拉著他的手與他一起坐下。
這時左右羽林軍將士都駐紮在玄武門,等到夜色降臨之際,葛福順和李仙鳧都來到李隆基處,求問起事的信號以便行事。將近二更時,夜空的流星散落如雪,劉幽求說道:“天意如此,機不可失!”葛福順拔劍直闖羽林營,將韋璿、韋播、高嵩三人斬首示眾,高聲喝道:“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齊心協力,剷除韋家人及其死黨,凡是長得高過馬鞭的人一律斬殺;擁立相王為帝以安定天下。倘若有人膽敢首鼠兩端幫助逆黨,判的罪要連及三族。”
羽林軍將士全都欣然從命。於是葛福順將韋等人的首級送給李隆基,李隆基在燈下看過之後,便與劉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門,鍾紹京率領著工匠二百餘人,手持斧子鋸子跟在後面。李隆基派葛福順率領左萬騎攻打玄德門,派李仙鳧率領右萬騎攻打白獸門,雙方約定在凌煙閣前會師后,即大聲鼓噪。葛福順等人分別殺掉守門的兵將,攻入宮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門外,三更時分,聽到宮中鼓雜訊之後,即率領總監及羽林兵進入宮中,在太極殿負責守衛中宗靈柩的南牙衛兵們聽到鼓噪之後,全都披掛整齊響應李隆基等人。韋后惶惑中逃入飛騎營,有一個飛騎兵將韋后斬首,並把首級獻給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對著鏡子畫眉,被士兵斬殺。此外還將武延秀斬首於肅章門外,將內將軍賀婁氏斬首於太極殿西。
在李隆基率軍進入宮中時,上官婉兒手執燈籠率領宮人迎接,並把她起草的李顯遺詔的底稿拿給劉幽求看。劉幽求為她向李隆基求情,李隆基沒有答應,下令將上官昭容在旗下斬首。
這時李重茂住在太極殿,劉幽求對眾人說道:“大家約好了今晚上擁立相王為帝,現在為什麼不早一點兒定下來呢!”李隆基急忙制止了他,下令將士們捕捉宮中和把守宮中各門的韋氏族人,平常得到韋后信任重用的人也一起斬首。天將破曉,宮內外均已平定。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一日(710年7月22日),李隆基出宮拜見李旦,為自己起事之前未能告訴李旦而叩頭謝罪。李旦流著眼淚抱住李隆基說:“大唐宗廟社稷得以保全,全是你的功勞!”李隆基於是率軍迎接李旦入宮輔佐李重茂。
李隆基下令將京城各門及所有宮門關閉,然後又派遣萬騎兵分頭搜捕韋家的親屬徒黨。將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韋溫斬首於東市之北。中書令宗楚客身穿喪服,騎著一頭黑驢外逃,在他到通化門時被守門的兵士認出。兵士對他說:“您就是宗尚書吧!”說完摘下他的孝帽並將他斬首,同他一起被殺的還有他的弟弟宗晉卿。
李旦侍奉少帝來到安福門安撫百姓。起初,趙履溫不惜耗盡國家資財以討安樂公主的歡心,沒完沒了地為安樂公主起宅第、修園林,甚至於用手按住自己的紫色官服,用脖子駕著公主坐的牛車。安樂公主被殺后,趙履溫趕忙跑到安福樓下手舞足蹈地山呼萬歲;聲音未落,李旦便下令萬騎兵將其斬首。老百姓早已因趙履溫屢次增派勞役而對他恨之入骨,此時見他被殺,便爭相割下他屍體上的肉,轉眼就只剩下一副骷髏。秘書監汴王李邕的妻子是韋后的妹妹崇國夫人,他與御史大夫竇從一分別砍下各自妻子的首級進獻給相王李旦。李邕是李鳳的孫子。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巨源聽到李隆基起事的消息后,家人勸他外逃躲避,他回答說:“我身為朝廷大臣,怎麼能有難不赴!”說完便走出家門,來到大街上,被亂兵所殺,時年八十歲。此時李隆基已派人將馬秦客、楊均、葉靜能梟首示眾,並將韋后暴屍街頭。崔日用帶兵到京城南邊的杜曲誅殺韋氏家族的其他成員,連尚在襁褓中的嬰兒也不放過,居住在杜曲的杜氏家族也有很多人被冤殺。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三日(710年7月24日),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改元景雲,三天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此次政變雖結束了韋皇后集團控制朝堂的狀況,但代之以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對抗,而睿宗無法處理此局面,於景雲三年(712年),禪讓帝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發兵,誅滅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之死,才最終結束了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
王夫之:臨淄王之誅韋氏,不啟相王,豪傑之識,有闇合於君子之道者,此類是也。臣受命於君,子受命於父,勿敢專焉,正也。信諸心者非逆於理,成乎事者不疚於心,則君父雖加以尤而不避。唯豪傑以心為師,而斷之於事,夫君子之靖乃心以制義者,亦如此而已矣。推而至於聖人,舜之不告而娶,亦如此而已矣。理者,生於人之心者也,心有不合於理,而理無不協於心。故豪傑而不可為聖賢者有矣,未有無豪傑之識而可為聖賢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