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土壤物理學的結果 展開
- 土壤物理學
- 附實驗指導
土壤物理學
附實驗指導
《土壤物理學(附實驗指導)》是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土壤基模
第一節 土粒的粒徑分佈
一、土粒的粒級
二、土粒的粒徑分佈和分析
三、土壤質地
第二節 土壤團聚
一、粘團的形成
二、粘團的再團聚
四、土壤結構
第三節 土壤的比表面積和孔隙狀況
一、土壤的比表面積
二、土壤的孔隙狀況
第四節 土壤的脹縮
第五節 土壤基模中三相物質比
一、比重
二、容重
三、總容重
四、干比容
五、孔度
六、空隙比
七、土壤濕度
八、充氣孔度
第二章 土壤水的能量和運動
第一節 土壤水的測定
一、烘乾法
二、中子法
三、γ射線法
四、TDR法
第二節 土壤水的能態
一、土水勢及其分勢
二、土水勢的單位
三、土壤水吸力
第三節 土水勢的熱力學基礎
一、自由能
二、土壤水的自由能
三、土-水-氣系統的自由能
第四節 土壤水特徵曲線
一、土壤水特徵曲線的定義
二、影響土壤水特徵曲線的因素
三、滯后現象
第五節 基模勢與土壤水特徵曲線的測定
一、基模勢的測定
二、土壤水特徵曲線的測定
第六節 土壤水流綜述
二、土壤水流簡化模型 通量
第七節 飽和流
一、達西定律
二、達西定律的適用範圍
三、土壤導水率
四、飽和流方程――Laplace方程
五、不同情況下的達西定律
第八節 非飽和流
一、非飽和流與飽和流的比較
二、非飽和流的達西定律
三、非飽和流的基本方程
四、非飽和流基本方程的解
五、擴散率和非飽和導水率的測定
第三章 田間水分循環
第一節 入滲
一、入滲現象
二、入滲水在土壤剖面的分佈
三、不同入滲條件下的定量研究
第二節 再分佈和內排水
一、再分佈過程的描述
二、再分佈過程的分析
三、關於“田間持水量”概念的討論
第三節土面蒸發
一、基本概念
二、蒸發的定量研究
第四節 植物吸收土壤水
一、植物的吸水機理
二、根系吸水的定量分析
第五節 田間水量平衡與能量平衡
一、土壤一植物一大氣連續體
二、田間水量平衡
三、田間能量平衡
第四章 土壤中溶質運移
第一節 溶質運移的機制
一、對流或質流
二、擴散
三、水力彌散
第二節 溶質運移方程
一、基本方程
二、求解方法
第三節 溶質運移與土壤基模特性
一、溶質在大團粒結構土壤中的運移
二、溶質的吸附一解析與運移
三 溶質運移與植物吸收
第五章 土壤空氣
第一節 土壤空氣的組成和變化
一、土壤空氣的組成
二、土壤空氣與植物生長
第二節 土壤中的空氣流
一、氣體的對流運動
二、氣體的擴散運動
三、土壤空氣擴散率的測定
第三節 幾個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土壤孔隙連續度和彎曲度
二、孔隙連續度與溶質運移
三、土壤剖面上的非穩態流
第六章 土壤溫度和熱流
第一節 土壤的熱性質
一、土壤的熱容量
二、土壤的熱傳導和導熱率(λ)
第二節 土壤中的熱流及其基本方程
一、土壤中的熱流
二、土壤熱流基本方程
三、土壤中熱流問題的解
第三節 土壤熱參數的測定
一、土壤熱容量的測定
二、土壤熱傳導率(λ)和熱擴散率(D)的測定
第四節 溫度對土壤水、氣保持和運動的影響
一、溫度對土壤水吸力的影響
二、溫度梯度影響下土壤水、氣的再分佈
三、非恆溫條件下 非飽和土壤水分運動
第七章 土壤的空間變異
第一節 地域化變數 時間序列;一階矩和二階矩
一、地域化變數
二、時間序列
三、一階矩和二階矩
第二節 二階平穩假設和內蘊假設
一、二階平穩假設
二、內蘊假設
第三節 半方差的估算
一、一維半方差的估算
二、二維半方差的估算
三、半方差圖的繪製
第四節 半方差模型
一、協方差和半方差的性質
二、半方差模型
三、安全型和危險型半方差
第五節 半方差函數的幾個問題
一、支撐尺寸 正則化
二、套合模型
第六節 橫互相關
第七節 合理取樣數目的確定
第八節 Kriging插值
附實驗指導
實驗一 土壤的粒徑分析
實驗二 土壤的微團粒分析――吸管法
實驗三 中子測水儀在田間的使用
實驗四 張力計的組裝和使用
實驗五 土水勢及其分勢
實驗六 高基模勢(低吸力)範圍的土壤水
特徵曲線的測定
實驗七 壓力板(膜)法測定土壤水特徵曲線
實驗八 土壤飽和導水率的測定
實驗九 土壤入滲率的測定和層狀土壤入滲現象的觀察
實驗十 土壤水再分佈的觀察與非飽和導水率的測定
實驗十一 土壤水擴散率的測定
實驗十二 土壤空氣組成的測定――氣相色譜分析儀法
實驗十三 土壤導熱率 土壤比熱 熱擴散率的測定
實驗十四 土壤通氣性的測定・
實驗十五 土壤的膨脹
實驗十六 植物葉水勢的測定(壓力室法)和葉面溫度的測
定(紅外法)
附錄 常用換算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