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

文成廊橋

位於文成縣珊溪鎮桂庫村,橋下有一股清泉嘩嘩流過,這條溪就是鰲江支流桂庫溪。

文成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記載:桂庫木廊橋位於桂山桂庫村水口,南北呈一字橫跨鰲江支流桂庫溪面上,系單孔木平梁廊橋,始建於清康熙丁酉年(1717)。

基本信息


橋總長23米,寬5.94米,凈跨10米,離水面高4米。橋台用花崗岩塊石壘砌築於兩岸山崖之上,上建長廊式橋屋七間,懸山頂屋面,明間五架梁帶前後單步梁,明間設神龕。橋面用木質橋板平鋪,東西兩側設有木質鴨頸椅,南側橋首立有一通清道光十三年(1835)反腐敗禁約內容告示的“二都一志”青石碑。該橋為古時通往泰順、瑞安、平陽以及閩福的交通要道,也是鰲江源頭第一座橋樑。

歷史沿革


該廊橋不僅是過去的交通要道,還是平陽通往泰順壽寧的古道口之一。建橋前,行人過此得拐彎橋底約50米處涉水過坑。清康熙丁酉(公元1717年),村人毛應宋領頭建造此橋。廊橋建好后,曾一度繁華,不僅方便了來往行人,還起到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和聚會等作用。
桂庫廊橋距今已有296年。近300年來,經村人幾次維修,該橋仍保存完好,目前它也是文成現存完好的第二座木廊橋。

古橋價值


此橋雖比不上泰順的廊橋華麗,但橋面檐下,構造工藝同樣精緻古樸。廊橋同樣利用三角力學原理建設,用兩層拱架,通過貫穿,頂壓,撐別架成穩固的橋體。我不止一次地驚詫於廊橋的工藝,驚詫於古人的智慧,驚詫於廊橋結構的巧妙,它妙就妙在所有結構不採用一根鉚釘。為了防止風雨侵蝕,橋身四周還置有全檻,欄桿,檻外還用直板封閉,用來防範風雨。這種極其精細巧妙的構造的確不愧為“世界橋樑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