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村

浙江青田縣北山鎮下轄村

白岩村歷來是小溪商業的中心。1947年全村有南北貨商店6家、客棧1家、理髮店1家、打鐵店2家。

簡介


白岩村位於青田縣城西南部,小溪中游東岸,距縣城39.80公里。因村口有山,石白如玉,故名白岩,亦稱玉岩。隸屬北山鎮,是鎮人民政府駐地。下轄白岩、十八礫、超坦、冷水坑、田青龍、下寺、上寺等7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白岩。面積3.40平方公里,耕地645畝,人均0.15畝。

人口情況


民國初期,僅有徐、吳、詹、留、陳5姓。80年代開始,外來白岩做工、經商人員日益增多,1992年,村區姓氏增至79個。其中,徐、吳、張、陳、劉、留、厲7個姓佔總人口數的75%。全村共有1123戶,4172人,是青田縣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有華僑52戶,99人,旅居世界13個國家和地區。白岩村歷來是小溪商業、航運中心。素有大溪石帆,小溪白岩之美稱。

小溪名村 工商興旺


白岩村歷來是小溪商業的中心。1947年全村有南北貨商店6家、客棧1家、理髮店1家、打鐵店2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增長,鄉鎮企業不斷發展。1992年底,全村有採礦、石雕、閥門、鞋革等企業17家,其中臘石礦5家,從業人員267人,年產臘石1.90萬噸,產值80萬元,利潤15萬元。有個體工商戶219戶,其中商業128戶、飲食業24戶、修理業17戶、運輸業14戶,從業人員515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年超1000萬元。外出溫州、麗水、上海、北京等城市經商、推銷、務工的有600多人。1989年9月建立北山綜合市場,佔地面積52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設有攤位52個,商店20個。1992年,溫州、麗水等地客商紛紛前來白岩來採購蠶豆?、柑桔、板栗等土特產品,經濟日益活躍。同時,建立了仔豬和耕牛市場,日均上市1100人次,日成交額0.80萬元,年集市貿易總額300萬元。還有供銷社、門市部2個,農業綜合服務站門市部1個。北山鎮建築隊,有職工140人,固定資產230萬元,1992年產值130萬元,利潤20萬元。

屢遭水火 重建新村


1912年大水,全村受災280戶,民房78幢265間及祠堂、學校被大水沖毀,僅留高水位的民房1幢半。
1949年以來,曾3次慘遭大火。1974年2月26日,下村失火,230戶村民房屋財產被燒毀,損失達500多萬元。1977年冬至前夕深夜,上村起火,170戶村民受災,70歲的杜克祥及其67歲的妻子陳徐妹被燒死,損失達300多萬元。1985年10月1日夜,中村一位五保老人 因取暖不慎引起火災,燒死1人,燒毀房屋15間,農機二廠損失較大。3次火災共燒毀民房232間。災后,村民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重建家園。至1987年,新建三層樓房52幢180間,均為磚木和混合結構。同年9月為活躍文化生活,村民們集資4萬元建成電視地面接收站。1992年底,有三層以上樓房280幢1350間,其中四層以上混合結構的樓房47幢108間。樓房設計新穎,裝飾美觀,陽光充足,居住舒適。
1991年投資22萬元,建成過境公路水泥路面1.50公里。同年,又集資17萬元安裝了自來水,全村60條街巷,全部鋪好水泥路面,建成防洪大石東一條,長255米,寬5米,高7米。110萬千瓦的供電所設在村頭。絕大部分村民用電燒飯,有28戶人家安裝了電話機,有580戶村民購買了電視機,有17戶村民購買了錄像機。台胞徐伯勝為創辦公益事業捐資37萬元,其中防洪大石東26.70萬元全部由他捐資,村委會主任陳德光、村黨支部書記張志瑜為集體事業義務投工350個。

水陸樞紐 交通稱便


白岩村,清康熙二年(1663)為七都(二圖)54個村之一。雍正六年(1728)為七都五源5個村之一。1928年水運郵路青景線,委託航船運送。自縣城溯小溪經白岩村至景寧縣城。小溪水路歷來是青田至景寧的主要航道,2噸以下的木船可抵達景寧沙灣。白岩村地處小溪中游,是上下船隻停靠、裝卸貨物的中轉站。70年代初,白岩航運站有木船38隻,機動船15隻,職工80人,年客運量15萬人次,貨運量0.70萬噸。船民自備木船從事運輸業,將上游的土特產運到溫州等地銷售,再將溫州的工業品、食鹽、大米、水產品等運至白岩及嶺根、景寧等地。1972年6月15日青北公路建成,白岩村為終點站。通車后,白岩村至青田縣城貨客運輸以車為主,上至嶺根、景寧仍然用木船運輸。1980年後,白岩村至青田縣城每日有客車5班,1991年增加直達溫州1班。個體三輪車隨時可乘,日客運量800多人次,貨運量200噸。1992年擁有汽車7輛、貨運拖拉機25輛、機動三輪車47輛、人力三輪車50輛,村民外出交通稱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