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鏈黴菌的結果 展開

鏈黴菌

鏈黴菌

放線菌目的一科。基內菌絲不斷裂,氣生菌絲通常發育良好,形成長(有時短)的孢子絲。孢子不能運動,外鞘上常有疣、刺或毛髮等狀飾物。

簡介


鏈黴菌(Streptomycetaceae)是最高等的放線菌。
有發育良好的分枝菌絲,菌絲無橫隔,分化為營養菌絲、氣生菌絲、65孢子絲。孢子絲再形成分生孢子。孢子絲和孢子的形態、顏色因種而異,是分種的主要識別性狀之一。已報道的有千餘種,主要分佈於土壤中。愛醫培訓/搜集整理已知放線菌所產抗生素的90%由本屬產生。

基本性質


鏈黴菌
鏈黴菌
基內菌絲不斷裂,氣生菌絲通常發育良好,形成長(有時短)的孢子絲。分6屬。其中鏈黴菌屬的基內菌絲多分枝,常產生各種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本屬種數最多,因許多種是抗生素的產生菌而且產生抗生素的種類最多而著名(如鏈黴素等)。此外,孢囊放線菌屬等,亦為鏈黴菌。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故為原核生物

主要屬種


鏈黴菌屬
鏈黴菌屬(streptomyces),其基內菌絲多分枝,一般橫隔稀疏,很少斷裂,常產生各種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氣生菌絲比基內菌絲稍粗,為外鞘所包,氣生菌絲部分分化成直形、柔曲、鉤環狀至松敞或緊密螺旋形的孢子絲,時常含50個左右的孢子,短者含5~10個孢子;孢子為節孢子,由菌絲斷裂而成,有的脫去外鞘,有的攜帶外鞘或殘餘,外鞘決定孢子的表面結構;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9~76%。本屬菌種數最多,分類鑒定比較困難,一般認為孢子絲的形狀、孢子的表面結構、孢子的顏色和在有機培養基內是否產生類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分類指征。它們在土壤中分佈極廣,大多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茂盛,少數是植物致病菌。因許多種是抗生素的產生菌而且產生抗生素的種類最多而著名(如鏈黴素),代表種為白色鏈黴菌。
孢囊放線菌屬
氣生孢子絲常較短,大多形成為粘液所包的球形或橢圓形假孢囊。其餘與鏈黴菌屬相同。代表種為紫色孢囊放線菌。
欽氏菌屬
基內菌絲有分枝不斷裂,部分分化發育成有縱橫隔且膨大的菌核菌絲,彼此交織、纏繞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規則渾圓形菌核;氣生菌絲無或稀少,可帶有象鏈黴菌那樣的孢子鏈;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70.9~71.9%。常見於熱帶貧瘠土壤。代表種為抗生欽氏菌。
孢器放線菌屬
基內菌絲交織並先組成小團,后增大成似真菌分生孢子器那樣的子實體。子實體球形至卵圓形,直徑可達200微米。外殼緻密,內部菌絲分裂為短節,形成球形或橢圓形的器孢子,直徑1.0~2.0微米,此外,氣生菌絲上還產生鏈黴菌那樣的孢子鏈。這屬菌很少見,至今未被大多數分類工作者承認。
鏈孢菌屬
基內菌絲上形成常為單個(有時2~4個)孢子的短鏈。氣生菌絲上形成鏈黴菌那樣的孢子絲。僅燼灰鏈孢菌1種。
鏈輪絲菌屬
氣生菌絲髮育良好,在長軸絲上形成輪生的孢子鏈。單輪生孢子鏈,每叢2~3根以上,二級輪生的孢子鏈,在軸絲上輪生的是2~5個孢子柄,每個孢子柄的頂端長出3~10條短孢子鏈,孢子鏈多直形或柔曲,有時鉤狀。孢子表面光滑,有時粗糙。細胞壁Ⅰ形,可能含少量賴氨酸。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9~70%。代表種為巴氏鏈輪絲菌。

培養方法


1、合成培養基。合成培養基的各種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種化學物質。這種培養基的化學成分清楚,釀酒酵母菌組成成分精確,重複性強,而且微生物在這類培養基中生長較慢。如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察氏(Czapek)培養基等。
2、天然培養基。由天然物質製成,如蒸熟的馬鈴薯和普通牛肉湯,前者用於培養黴菌,後者用於培養細菌。這類培養基的化學成分很不恆定,也難以確定,但配製方便,營養豐富,培養效果好,所以常被採用。
3、半合成培養基。在天然有機物的基礎上適當加入已知成分的無機鹽類,或在合成培養基的基礎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養黴菌用的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這類培養基能更有效地滿足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