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空

漢語詞語

頑空,出自道教陳摶《五空之秘》,指一種無知無覺的、無思無為的虛無境界。

基本信息


讀音:wán kōng

詳細解釋


1、道教陳摶的“五空之秘”論。指一種無知無覺的、無思無為的虛無境界。宋范成大《釣池口阻風迷失港道》詩:“蒲團坐煖看香篆,作止任滅如頑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蓋頑空,則頑然無知之空,木石是也。”明李贄《觀音問·答自信》:“若無山河大地,則清浄本原為頑空無用之物,為繼滅空不能生化之物,非萬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錢乎?”梁啟超《說動》:“此數義,至取象於師子,而於柔靜無為者,則斥為頑空,為斷滅;為九十六種外道。”
2、對佛老之學的貶稱。清王夫之《家世節錄》:“萬曆間,為新建學者甚盛,淫於浮屠。先君敦尚踐履,不務頑空。”
3、道教陳摶的“五空之秘”論。
雖然佛教多談空,然道教之空大異於佛教,讀者不可混淆。在其著作《觀空篇》中,陳摶說:“欲究空之無空,莫若神之與慧。斯太空之蹊。於是有五空焉。”何謂“五空”?即是五種境界,也是修道的五個層次:
“其一曰“頑空”,何也?虛而不化,滯而不通,陰沉胚渾,清氣埋藏而不發,陽虛質樸而不止,其為至愚者也。
其二曰性空,何也?虛而不受,靜而能清,惟任乎離中之虛,而不知坎中之滿。扃其眾妙,守乎孤陰,終為杳冥之鬼,是為斷見者也。
其三曰法空,何也?動而不撓,靜而能生,塊然勿用於潛龍,乾位初通於玄谷,在乎無色無形之中,無事也,無為也,合於天道焉,是為得道之初也。
其四曰真空,何也?知色不變,知空不空,於是真空一變而生真道,真道一變而生真神,真神一變而物無不備焉。
其五曰不空,何也?天者高且清矣,而有日月星辰焉;地者靜且寧也,而有山川草木焉;人者虛且無也,而為仙焉。三者出虛而後成者也,一神變而千神形矣,一氣化而九氣和矣。故動者靜為基,有者無為本,斯亢龍回首之高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