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1969年9月7日出生於俄羅斯頓河畔羅斯托夫,俄羅斯導演、編劇。
1998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Раздетые》。2001年,執導劇情短片《Rostov-papa》。200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拉金》。2006年,執導黑色喜劇電影《扮演受害者》,該片獲得第1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馬可·奧雷利奧”獎。2008年,執導懸疑電影《尤里日》,該片入圍第6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2012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背叛》上映,該片入圍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2016年,執導的劇情電影《門徒》入圍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2018年,執導音樂傳記電影《盛夏》,該片入圍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98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Раздетые》。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8張)2001年,執導劇情短片《Rostov-papa》。2003年,擔任劇情短片《Spisok vlyublennykh RF》的導演。200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拉金》。
2006年,執導黑色喜劇電影《扮演受害者》,該片獲得第1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馬可·奧雷利奧”獎。2008年,執導由克謝尼婭·拉波波爾特主演的懸疑電影《尤里日》,該片入圍第6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
2009年,與小阿列克謝·日耳曼、鮑里斯·赫列勃尼科夫等聯合執導愛情電影《短路》。2012年8月30日,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背叛》上映,該片講述了兩個陌生人發現,自己最信任的事業搭檔,其實是情人關係,於是四個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麻煩起來的故事,入圍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2016年,執導由維克多利亞·伊薩科娃、彼得·斯科沃爾佐夫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門徒》 ,該片入圍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2018年,執導由劉太旿、伊琳娜·斯達申鮑姆、羅曼·比利克聯合主演的音樂傳記電影《盛夏》,該片講述了前蘇聯搖滾音樂家維克多成名前的經歷,以及他與麥克·諾門科夫婦之間的情感糾葛,入圍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21年,執導電影《彼得羅夫的流感》。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1 | 《彼得羅夫的流感》 | 電影 |
2018年 | 《盛夏》 | 電影 |
2016年 | 《門徒》 | 電影 |
2012年 | 《背叛》 | 電影 |
2009年 | 《短路》 | 電影 |
2008年 | 《尤里日》 | 電影 |
2006年 | 《扮演受害者》 | 電影 |
2005年 | 《Постельные сцены》 | 電影 |
2004年 | 《拉金》 | 電影 |
2003年 | 《Spisok vlyublennykh RF》 | 短片 |
2001年 | 《Rostov-papa》 | 短片 |
1998年 | 《Раздетые》 | 短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8年 | 《盛夏》 | 電影 |
2016年 | 《門徒》 | 電影 |
2012年 | 《背叛》 | 電影 |
2008年 | 《尤里日》 | 電影 |
1998年 | 《Раздетые》 | 短片 |
戛納國際電影節 |
▪ 2018 第71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盛夏(提名) ▪ 2016 第69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門徒(提名) ▪ 2016 第69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François Chalais Award 門徒(提名) |
威尼斯電影節 |
▪ 2012 第69屆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背叛(提名) |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 2008 第61屆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 尤里日(提名) |
其它獎項 |
▪ 2006 第1屆 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馬可·奧雷利奧”獎 扮演受害者(獲獎) |
俄羅斯導演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在承繼搖滾題材電影創作規律的基礎上,融合了紀錄片、MV、音樂劇等新穎而有意味的形式,賦予了電影《盛夏》獨特的審美意趣與深刻的隱喻。通過對電影基調的控制、搖滾音樂的“降調”、燦爛青春的描摹與美好人情的展現,使影片與常規搖滾題材電影保持了距離,具有了聖潔與傷感並存的影像詩意與人生詩意。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類型主體與人物形象主體同時產生了偏移,讓觀眾在雜糅但核心類型缺失的迷霧中彷徨,使其產生電影是關於維克多·崔或者麥克·諾門科的“誰的”人生傳記的疑問。這種主題偏移,無疑引起了觀眾的些微不滿,破壞了電影的整體和諧(《現代視聽》評)。
在電影《背叛》中,導演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創造的獨特的影片風格,也使得觀眾見識到了俄羅斯新電影人的創新和實力。他似乎很喜歡將自己的主角固定在一個非常規的境況之中,為此不惜寫下大概只有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才會有的故事。導演的鏡頭運用新意疊出,使得影片畫面看起來頗富創意性。多篇幅特寫、固定機位、手搖跟拍,不斷變化的鏡頭使得影片宜靜宜動,活力十足。在導演的鏡頭下,俄羅斯不再只有莫斯科紅場或者上世紀的建築,現代化的公寓和房間使得影片的拍攝地更像是北歐。另外,雖然影片有數場床戲,但是導演並沒有用大篇幅來強調肉體,給予觀眾感官刺激,而是採用了比較唯美的拍攝方式,弱化了激情戲的“肉慾”,強調了其象徵意義(1905電影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