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原雞

黑尾原雞

黑尾原雞(學名:Gallus lafayetii):雄鳥體型較大,體羽艷麗且金屬光澤;臉部裸皮、有紅色肉冠及肉垂,大而顯著;中央兩枚尾羽延長,下垂如鐮刀狀。雌性較小,體色單一,羽毛呈深褐色,下頸部及胸部有一些白斑。

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雜食性,取食於地面但飛行能力強,夜棲樹上。雄性常在繁殖季節為保衛自己的地盤和爭奪雌鳥互相打鬥。分佈於斯里蘭卡,是斯里蘭卡的國鳥。

形態特徵


黑尾原雞體長60-72厘米,體重790-1140克。表現出強烈的兩性異形。雄鳥羽色華麗;頭頂上具肉冠,喉下有一個或一對肉垂;臉和喉幾乎完全裸出;頸和腰的羽毛形長而呈矛狀,特稱矛翎。兩翅短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10枚短甚,第2枚介在第8與第10枚之間,第5-6枚稍微最長。尾大都具14或16枚尾羽,呈側扁狀;中央一對尾羽特形延長,較第2對約長一倍,較最外側尾羽幾乎長約3倍;其羽干易曲,因而呈現鐮刀狀而下垂;最長的尾上覆羽也很相似,不過較短。腳長而強,跗蹠較中趾連爪為長,並具一長而曲的銳距。雌鳥體形較小;羽毛較暗鈍;臉僅局部裸出;肉冠和肉垂均不發達;體羽為形正常,無矛翎;尾羽較短;跗蹠無距;余與雄鳥同。
雄鳥羽毛呈橙紅色,雙翼及尾巴呈深紫至黑色。由頭部至脊椎底的羽毛呈金色,紅色面部沒有羽毛但有垂肉。雞冠是紅色的,中央黃色。雄鳥上體具金屬光澤的金黃、橙黃或橙紅色,並具褐色羽干紋。臉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紅色,且大而顯著。飛羽褐黑色,具栗色外緣。尾羽黑色具金屬綠色光澤,中央兩枚尾羽最長,下垂如鐮刀狀。下體褐黑色。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大部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棕色,下頸部及胸部有一些白斑,往後漸變為棕灰色。虹膜紅色;雞喙角質色;腳爪藍灰色。
黑尾原雞(雌雞)
黑尾原雞(雌雞)

棲息環境


黑尾原雞棲息在熱帶雨林,常綠帶灌叢,次生林,沿山脈熱帶雨林的海岸線,並遠離村莊,但常侵入種植園中尋找食物。

生活習性


黑尾原雞是原雞屬下的一個物種,但外觀卻最似灰原雞及原雞。黑尾原雞像綠原雞般是島嶼物種,與島內的掠食者及競爭者一同演化。它們具有一種複雜的對抗掠食者行為策略。是地盤性的。它們大部份時間都在覓食,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竹、樹葉、各種野花瓣為食,也吃白蟻、白蟻卵、蠕蟲、幼蛾等。雄鳥獨處,或與眾雌鳥配偶,或其他雄鳥群棲。取食於地面但飛行能力強,夜棲樹上。

分佈範圍


分佈於斯里蘭卡。
黑尾原雞分布圖
黑尾原雞分布圖

繁殖方式


黑尾原雞是地棲的鳥類,兼性一妻多夫制。繁殖期會在高處築巢,巢一般選擇在樹木或灌叢的旁邊,在地上鋪一個淺巢,往往墊的很高。也經常選擇另一物種的舊巢重複使用。每窩產2-4枚卵,雌雞負責孵化及哺育幼雞,孵育期平均21天。這期間雄雞是會負責保護鳥巢。卵的顏色多變,一般呈奶白色、黃色或粉紅色,有時一些會呈紅色,也有的表面布有紫色或褐色斑點。雛雞主要吃活的食物,如昆蟲等。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雖然有限,但數量增長穩定,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