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樹珩

佟樹珩

佟樹珩,中國攝影家。男,筆名宋欣、一丁、蘇航,祖籍遼寧瀋陽,滿族,1932年生於北平(今北京)。在長期擔任攝影刊物編輯工作之餘,發表攝影理論和評論文章120餘篇,攝影作品(包括展出和刊用)100餘幅。

個人簡介


男,筆名宋欣,祖籍遼寧瀋陽,1932年生於北平,滿族,編審。1948年以前,先後在河南靈寶、陝西武功、河南洛陽、西安、歸綏(今呼和浩特)、北平(今北京)讀小學、初中和高中。1949年4月考入北平華北大學第二部藝術幹部訓練班美術科,結業後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幹部訓練班繼續學習。
佟樹珩
佟樹珩
佟樹珩,攝影評論家。遼寧瀋陽人。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干班。歷任工人出版社圖片資料助理編輯,《中國攝影》編輯部主任,《大眾攝影》主編、副編審。撰有《評吳印咸攝影藝術展覽》等論文。
佟樹珩
佟樹珩
1958年冬調中國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前身),先後任《中國攝影》雜誌編輯、編輯室主任,《大眾攝影》雜誌編輯室主任、副主編、主編。1993年 10月離休。

職業歷程


“文革”期間調全國影展辦公室工作,參與1972年至1976年五屆全國影展籌備工作,具體分工為管理圖片資料和編輯影展目錄和圖錄。離休后,1995年至2005年聘任為中國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攝影文史》副主編,參與編輯、版式設計工作,共出版14期。
佟樹珩
佟樹珩
在長期擔任攝影刊物編輯工作之餘,發表攝影理論和評論文章120餘篇,攝影作品(包括展出和刊用)100餘幅。其中44幅作品入選1993年4月中央美術學院五一屆美干班校友作品展。自 1958年以來,參與編輯的畫冊和書籍主要有:《中國攝影藝術選集》(1958.1959.1960年共三冊)、《吳印咸攝影作品珍藏》、《百年陽翰笙》、《我和攝影徵文選集》(1989.1995年共二冊)。為《當代中國攝影藝術史(1949一1989)》一書撰寫第二編“當代中國的攝影藝術創作”部分,約四萬餘字。
1980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1991年當選為五屆理事;1994年加入中國老攝影家協會,當選為一屆理事。1980年至1985年曾任《中國攝影》編委,1986年至今,一直任《大眾攝影》編委。

人物略轉


三十四載歷經坎坷 執著堅守不辱使命
到2005年3月29日中國攝影家協會對佟樹珩同志做出隆重表彰之時,到佟樹珩上台開口述說原委之前,紅星衚衕61號中國攝影家協會院內,究竟有哪些攝影文物存在,又何以會隱入佟樹珩家中,已經成為不大為人知曉的事情。
1969年下半年,蘇聯的反華戰爭輿論明顯加強,中蘇兩國的邊境不斷發生摩擦,為應對當時十分緊張的戰備形勢,中共中央發布了“八·二八”命令。命令下達后,全國各地立即出現了傳達、貫徹的高潮。10月中下旬,整個國家處於臨戰狀態,戰備活動進入高潮。佟樹珩說,當時正值“文革”期間,中國攝影學會除一人留守外,工作人員全部下放到“五七幹校”了。按照上級的要求,各文化單位的重要文物必須轉移保護,於是,中國攝影學會收集到的這批珍貴攝影文物便和其他單位的重要文物一同被運送到湖北鄖縣丹江口的一個山洞中隱蔽起來。直到1970年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全國的戰備工作才逐漸趨於平穩。1971年盛夏,已是學會留守組成員的佟樹珩接受上級交給的任務,冒著酷暑獨自前往丹江口將這批文物運回北京。
當年如何一路顛簸、費盡周折,如何著急上火而最終將文物平安運抵北京,那段經歷,佟樹珩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他記得自己初見“根本無人能搬得動”的那三大木箱東西時的訝異;他也記得自己怎樣把這三大箱東西改裝進八隻較小的木箱中;他還記得自己為了防止途中文物受損怎樣一把一把地在箱中絮上稻草;他更記得半夜在鄭州換車時,箱子因野蠻卸貨被摔裂自己如何的心急火燎、情緒煩躁;他甚至記得深夜裡硬座車廂中鄰座睡夢中的旅客怎樣把口水淌在自己的褲子上。

發表論文


主要有:《新聞攝影的魅力所在》(1984年)、《妄談紀實攝影》(1995 年)、《1921一1930中國攝影奠基與闊步前進的十年》(2000年)、《中國早期女攝影家知多少》(2002年)等。

發表攝影作品


佟樹珩 作品
佟樹珩 作品
主要有:《後生可畏》(1982年)、《高考諮詢》(1984年)、《灕水悠悠》(1986年)、《佛門》(1986年)、《相隨》(1990年)、《生機》(1991 年)、《西湖之冬》(1991年)、《而立之年》(1992年)、《難得一聚》(1993年)、《新崗位》(1995年)、《回望盧溝》(1998年)、《老舍夫人、畫家胡絮青》(1998年)、《沐浴春光》(2004年)等。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20日,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攝影家榮譽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