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澤
天津影視演員
李京澤,又名李鑫,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
代表作:《京城四少》《高考1977》《母親母親》等。
李京澤
2009年——《高考1977》小根寶
本片獲第十三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第27 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10 年長春電影節金鹿獎入圍影片
2009 年 《天衣無縫》飾 高天天
2009 年 《村官普發興》飾 小上海
高考1977相關新聞
1 創作感言
在<<高考 1977>>中我飾演的是一位保飽受時代磨難的悲劇式人物小根寶,一個內心苦悶壓抑卻又無法得到釋放的小人物。小根寶是一個符號式的人物,代表了那類下鄉但由於生活的種種以及政治上的阻力導致無法回到家鄉,但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知青。
在劇中,小根寶經歷過輕生上吊,經歷過放棄生活等苦難,總體上說他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給人以一種灰暗的感覺,在影片處理上也同樣採取了相類似的處理。比如扛麻袋的那場戲,在戲中,小根寶面對最後的返鄉機會,在一種瀕臨崩潰的精神的支持下,依然要求自己扛麻袋。這可以說是整部戲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意義的場景之一,是影片的四個支點之一。可以說這齣戲是小根寶內心情緒的釋放,暢快淋漓的宣洩,場面十分宏大和感人。通過對於一些細節和群眾演員的描寫展現了那個特殊的年代知青內心最真實的心聲,不僅通過小根寶的眼淚描寫出來,而周圍的潘志友,強子等的表情同樣讓大家感受到當時知青內心的掙扎。
那天,當我拿到這場戲的劇本的時候,連午飯都沒有吃,一個人躲在角落,眼淚很自然的就掉了下來,整整15分鐘,我深深的沉浸在小根寶的世界里,那種崩潰,那種勇氣,那種挫敗感,讓眼淚自然而然的流了下來,但是很有意思的是15分鐘后,我就恢復了平靜,像是從小根寶這個角色里跳出來似的,吃飯,該幹嘛幹嘛。
2 小人物的意義
這部影片通過小根寶這個角色,以小見大,反映出影片現在的意義,是1977年時的生活和現代生活的一種遞進關係。1977年獨特的社會背景下,知青想回家的願望成為了當時最大的困難,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他們心中的苦悶之情,而現在的現代人同樣會遇到很多困難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同樣的是,有時候內心不知道如何去表達他們的心事,影片最大的優勢在於,他描寫了最真實的情感,訴說了人物最真實的內心感受,這些感受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只能默默的藏在心裡面,找到一個突破點,然後完完全全的爆發出來,影片又十分真實的訴說了一個個不同性格的人物,有血有肉。像一本書,一頁一頁的訴說著每個人特有的故事。
3 困難和花絮
影片主要是在黑龍江拍攝完成的,自然環境十分的惡劣,在吃穿住以及適應天氣等方面我們都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每次採訪到我們,我們總是會挖掘出很多很多的事情來。記得有一次,白天的時候氣溫開始上升,居然到了0度以上,並且開始下雨,但是到了晚上氣溫卻急劇下降,到了零下十幾度,我們晚上回去的時候汽車就沒好像在路上溜冰,漂移,非常危險。還有件很逗的事情,那天我們和導演出去拍戲,然後回來的時候,導演和我們是不同車回來的,當我們回到營地的時候,導演打了個電話過來,問,大家怎麼樣啊?我們回答,沒事,已經到營地了,然後 聽到導演在電話那頭大叫,好,我們還在溝里呢!還沒爬上來呢!
其實困難也好,危險也罷,這都是工作,作為演員,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把他做好,本著一種對工作的熱愛之情,這點困難也不算什麼了。現在想想在拍攝過程中的事情,真的,更多是感觸和欣慰,有時還會會心的一笑呢。
整個影片經歷了三個對月的拍攝,在業餘時間我們組織過踢毽子比賽,演員,工作人員以及營地的工作人員,三隊人馬一同進行比賽,在演員中間,強子和阿三比較厲害。除此之外,我們還堆雪人,並且留了影,營地的工作人員也非常有興緻,幫忙我們拍照合影,還一起堆雪人。其實相關的業餘活動還是比較豐富多彩的,現場氣氛十分的熱烈。我們的劇組人情味特濃,是我拍戲八年多來無論是相處方面還是人情世故方面,最好的劇組之一,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記憶。
4 溝通和感悟
我們的劇組不像其他的商業大片,擁有很多大腕,我們的劇組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腕級別的人物,無論是孫海英也好,王學兵也罷,國家話劇院院長趙有亮也一樣,我們大家吃,住,在一塊,一同交流關於影片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吳天戈導演還教我們打橋牌,大家其樂融融,在這個集體中,沒有特殊待遇的演員,沒有級別和階級的差異。
在我8年的拍戲生涯中,我覺得藝術品是來源於生活的,包括是現在的生活以及舊時代的生活,在劇中的生活以及所有人的生活,把他們融會貫通在影視作品當中。我們的戲拍了三個月,在這三個月當中,我深深的體會到生活對於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影視作品脫離不了生活,因為他真實、耐人尋味、發人深省。而有些靈感來自於內心的一種努力和萌動。
5 對高中生的話
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確實比以前多了,而對於應屆高中畢業生或者是年輕人來說,要戒驕戒躁,需要他們轉換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方向,我們需要有一種精神力量去喚醒他們。現在的80后或是90后,他們自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浮躁,靜不下心來做事情,總覺得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們需要喚醒他們內心美好的東西,這種喚醒用教導是沒辦法成功的,我們需要利用一定的社會上的壓力,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找到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不要放棄對知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