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西中學
1938年在海南創立的公立中學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創辦,校址位於新街墟,原名“瓊海中學瓊西分校”。
史丹、陳、及社戴恩、林超宇共努,培養抗日骨幹而創辦的一間“抗日大學”式學校,被譽為瓊島西部的革命搖籃,是入選海南省由國家教委組織編纂的中國《教育大辭典》10所中小學校之一。
屆,甲乙丙丁班,昌江縣、感恩縣、崖縣、儋縣,其中一部分學生是由中共昌感縣地下黨組織選送而來的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全校共有中共黨員34人,為此,成立瓊西中學特別黨支部,直屬中共昌感縣委領導。該校由進步民主人士戴恩民當主任,教員有史丹、馬白山、葉貽彬、謝君哲、蔡雲程、孫泰成、符雄光等,另外還有數位兼課教員。學校的課程設置是根據抗戰需要,採用自選自編的教材為主。第一學期將結束時,學校組織宣傳隊,深入到縣內各村莊和縣外(儋縣、臨高、崖縣),利用演講、話劇等多種形式宣傳發動民眾抗日救國。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日軍侵瓊,學校被迫停辦。在中共昌感縣委的號召下,大多數師生投身到抗日救國的行列,奔赴前線,與敵人作堅決的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后又參加了解放戰爭,為海南的革命事業作出卓越的貢獻。這些師生除犧牲者外,共有30多人成為黨政軍中的縣團級以上的領導幹部。
秋,昌縣政府昌江中學和感恩中學合併為昌感縣初級中學,校址設立在原瓊西中學,當年有學生4個班,120多人,教工10多人。1957年秋,學校開設1個高中班,招生50名,包括7個初中班在內共有學生350人,成為完全中學。為此將昌感初級中學,更名為“昌感中學”。1960年,為了紀念瓊西中學的光榮歷史,經創辦人史丹、馬白山等革命前輩的提議,縣委決定昌感中學恢復原名瓊西中學。1965年,該校學生增加至700多人,教工增加至50多人。1985年有學生1060人,教工66人。1993年有學生21個班,1155人,教工78人。由於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紛紛轉入縣城中學就讀。1996年,全校僅有23個班,1013名學生,教職工102人。
學校教學設施逐步完善,有教室、宿舍、辦公室、禮堂、食堂、圖書室、展覽室、會議室、教工休息室、理化儀器室和文體器材室等;有一大批新的電化教學設備和自製的一批實用教具。截止至1996年底,瓊西中學培養出了高中畢業生4000多人,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瓊西中學的歷屆畢業生中,共有30多人獲得高級技術職稱。如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邢植朝教授、省優專家鄭忠東主任醫師、省優專家林明梁高級工程師等。20多名師生成為副廳級以上的黨政軍領導幹部,如華南理工學院副院長、哲學家、教育家、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的史丹教授,海南軍區副司令員馬白山少將,副軍級老紅軍吳以懷,海南省委常委鍾文等。此外,還有不少人成為文學藝術界的文藝人才,如作家倪俊宇、高級記者吉虹。師生中獲全國、省、地區一級各項獎勵的共10多人;校羽毛球隊曾獲全國冠軍3個,亞軍1個;省級冠軍5個,亞軍9個;學生李彩珍入選為國家青年羽毛球隊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