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達禎
湯達禎
湯達禎,男,195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957年出生,曾先後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高級訪問學者、博士后留學荷蘭皇家地調所、美國印地安那大學。1992年破格晉陞副教授、1997年破格晉陞教授。
從事能源地質教學與科研,研究領域以有機岩石學、含油氣系統、煤層氣地質、化石燃料環境地質、沉積盆地熱演化等為主,向堵水調剖、儲層“五敏”、提高採收率、污水回注等油氣開發方面延伸。
湯達禎
將煤的“兩相”結構演化認識引進煤變質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將納米技術成功應用於煤結構地質轉化研究。對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煤化作用歷程-煤成氣(煤層氣)成藏配置關係有深入研究,成功預測了河東煤田中部煤成氣有利富集區,系統總結了鄂爾多斯、準噶爾等大型盆地煤層氣成藏規律。
通過南方下組合主要烴源岩區域分佈規律及其盆地演化和沉積控制作用研究,總結了烴源生物相、地球化學相、沉積有機相及其時空變化規律,提出海相沉積有機質生排烴效率概念並確定主要烴源岩階段生、排烴強度與油氣相態變化特徵,揭示了下組合主力烴源岩構造—熱演化史、生烴作用時空發生特點及其成藏貢獻。
通過流體成分、相態及其對地震波傳遞介質本構關係的影響,探討岩石圈流變、斷裂走滑和根部擴容與物性異常的內在聯繫,得出環境氧逸度導致油氣門限擴大,準確預測了勝利灘海油區高熱區段、超常深度下油氣及深源非烴氣成藏、保存條件並為油氣探采結果所證實。
研究揭示了博格達山北麓油頁岩咸化湖泊分層水體成礦模式及油頁岩資源分佈、品質及其利用方向,構建了油頁岩地質、地球化學、工藝性質綜合評價方法。
就煤儲層孔隙系統及其演化、煤儲層非均質性及裂隙發育模型與控制機制、煤儲層構造應力應變響應、煤儲層評價與有利儲層預測、煤層氣開發儲層動態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和多項創新成果。
代表性科研論文:
1. 湯達禎.煤層氣地質基礎研究的思考.香山科學會議第268次學術討論會文集.2005:53-55
2. 湯達禎等.沁水盆地煤儲層孔隙系統發育特徵及其對儲層物性的貢獻.“國家973”煤層氣論文集.2004:78-89
3. 湯達禎,秦勇,胡愛梅.煤層氣地質研究進展與趨勢.石油實驗地質,2003,25(6):644-647
4. 楊起,湯達禎.華北煤變質作用對煤含氣量和滲透率的影響.地球科學,2000,25(3):273-277
5. 楊起,湯達禎.對華北煤層氣勘探選區的幾點看法.國土資源科技進展(原《國外地質科技》),2000,3(總171期):1-4
《煤層氣儲層開發地質動態評價關鍵技術與探測裝備》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
曾獲地礦部科技一等獎1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二等獎1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科技一等獎各1項。有關煤的納米結構研究被國際經濟評價(香港)中心、香港文匯報社評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重大學術成果。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攻關項目所屬課題1項以及數項橫向合作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