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溪鎮

位於文成縣西南部

珊溪鎮位於文成縣西南部,是國家重點工程——珊溪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1998年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位列浙江省136個重點鎮之一。

珊溪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后,形成中國第二高壩、浙南第一大人工湖,是溫州南片旅遊中心鎮。全鎮人口25345人(2020年),面積102.5平方公里。該鎮革命歷史悠久,水電資源、旅遊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是文成縣典型的資源強鎮和革命老區鎮。

歷史沿革


區域概況

珊溪水庫
珊溪水庫
珊溪鎮 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轄鎮,地處文成縣西南部,由原珊溪鎮、李井鄉、南林鄉、西山鄉、毛坑鄉、東龍鄉等6個鄉鎮合併而成,距縣城28公里,下轄一個居民區、36個行政村,總面積106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工程——珊溪水庫所在地,省重點鎮和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溫州市南片旅遊中心鎮,溫州市一星級文明城鎮、教育強鎮,文成縣的次經濟文化中心鎮。

鄉鎮介紹

珊溪鎮
珊溪鎮
珊溪鎮位於文成縣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106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總人口4.1萬人。鎮政府駐珊溪街139號,郵編:325304。轄1個居民區(富強新村)、36個行政村(坦岐、五新、南陽、新紅、環秀、君陽、新湖、聯新、街尾、街頭、下山垟、新西坑、山根、下爿坦、牛坑、下山、馱了、羅山、西黃、西山、朱川、松源、毛坑、東坪、福首源、嶺背、高山、井市、新建、平坑、吳新、李夏、徐嶴、卓山、項坑、松根)。

行政區劃


珊溪鎮
珊溪鎮
2001年,轄富強新村居委會;街頭、街尾、翁山頭、下山、坦岐、牛坑、下爿坦、山根、下山垟、新西坑、井頭、井市、新建、徐嶴、吳新、和平、李夏、東山底、蔡宅、平坑、南陽、羅山、馱了、見坑、嶴頭底、黃田、馱寨、桂嶺、馱坑、西山、西黃、朱川、均山、毛坑、嶺背、東坪、高山、松源、福首源、大秧地、垟尾山、彭山、卓山、馱壟、岩塔頭、項坑、松根、富強48個村委會。(根據2002年《行政區劃代碼》)
2002年10月,將原嶴頭底、見坑、馱坑、馱寨、黃田等5個行政村合併為五新村。年底,珊溪鎮轄44個行政村(居),總人口4.1萬。
2003年,珊溪鎮原47個行政村調整為36個行政村。五新村由原嶴頭底、見坑、馱坑、馱寨、黃田等5個村組成;南陽村由原南陽、桂嶺等2個村組成;新紅村由原垟尾山、翁山頭等2個村組成;環秀村由原井頭、和平等2個村組成;君陽村由原馱秧地、均山等2個村組成;新湖村由原彭山、岩塔頭、馱壟等3個村組成;聯新村由原蔡宅、東山等2個村組成;下山、街尾、街頭、下山垟、新西坑、山根、下片坦、牛坑、、坦岐、馱了、羅山、西黃、西山、朱川、松源、毛坑、東坪、福首源、嶺背、高山、井市、新建、平坑、吳新、李夏、徐嶴、卓山、項坑、松根等29個村暫時保持不變。總人口4.1萬。
2006年,轄1個居民區、36個行政村:富強新村;
序號名稱
1五新
2南陽
3新紅
4環秀
5君陽
6新湖
7聯新
8下山
9街尾
10街頭
11下山垟
12新西坑
13山根
14下爿坦
15牛坑
16壇岐
17馱了
18羅山
19西黃
20西山
21朱川
22福首源
23松源
24毛坑
25東坪
26嶺背
27高山
28井市
29新建
30平坑
31吳新
32李廈
33徐嶴
34卓山
35項坑
36松根
總人口3.95萬人(2005年)。

經濟


經濟發展

2004年全鎮國民收入成功超億元大關,達103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76元。效益農業蓬勃發展,以南陽楊梅基地、李井大棚蔬菜基地、西山茶葉基地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割據逐步形成,2005年全鎮實施農業“百千萬”工程,即培育百戶種養示範大戶,發展千幕蔬菜種植基地和千畝優質茶葉基地、發展萬畝楊梅基地。工業經濟逐步走向規模化,2005年全鎮有企業21家,從業人員276人,個體工商戶231戶,從業人員458人;2003、2004年,分別成功引進年產值達1.0億元的溫州百丈實業有限公司和年產值達6000萬元的溫州珊溪日宏服飾有限公司,工業規模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實現收入1.29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06億元,農業總產值414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61元。
2006年,珊溪鎮鎮黨委、政府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先發優勢,確定了“打造生態旅遊示範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戰略,採取了優化環境、敞門融資等舉措,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規模化、旅遊主導化、集鎮城市化、社會發展協調化的進程。
2005年來,珊溪的生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事業得到全面和諧發展,黨的建設紮實推進,全鎮經濟社會事業得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工業

工業經濟成效顯著,2006年總裝機8000千瓦的百萬山水電站和投資額達1000萬元的通奧實業有限公司建成投產,伯溫酒業等企業的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通過優化發展環境,拓寬招商渠道,開放型經濟實現了較大突破。
生態旅遊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06年動工建設佔地400畝的坦坡下灣旅遊綜合配套設施基地,完成了劉英紀念館的修復工程,龍珠島旅遊接待中心已通過溫州市環保局審批。
隨著文泰公路峃珊段改建工程的全線貫通,珊溪的經濟發展插上了“起飛的翅膀”。

農業

農業是珊溪鎮的經濟基礎。2007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153萬元,同比增長16.8%。生態農業基地規模繼續擴大,楊梅基地已達7200畝,西山白茶基地已達600畝(新增徐嶴白茶基地,現120畝),李井大棚蔬菜基地300畝;畜牧業生產穩定回升,全年生豬、肉禽等養殖大戶10戶,存欄量分別達4958頭、6300羽;品牌戰略全面實施,西山白茶榮獲寧波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等多個獎項,珊溪7000畝楊梅基地獲省級無公害農業基地,珊溪西瓜榮獲溫州十大優質西瓜稱號。

林業

林業資源豐富。境內山地遼闊,氣候溫度濕潤,適合多種樹木生長。建國后,廣泛開展群眾性是植樹運動,但在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時期,濫伐林木,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林業生產逐步恢復正常,並有所發展。
山華林場創建於1958年1月,稱東瓜坪林場,1958年8月改為現名,大部分散在珊溪南林、毛坑、桂山、西山等地。駐地陳坑庵。初創時經營面積4.6萬畝,並一度擴大到12萬畝,現有林地1.24萬畝,森林覆蓋率75%。2007年,完成綠化造林400畝,其中跡地更新250畝,經濟林改造8000畝,落實生態公益林5萬畝。

文化


新石器遺址

穿過一條楊梅掩映的小路,心情就似這飽滿的楊梅紅一樣火熱。走到一處平地,看到一個碑文,鯉魚山古遺址。
埋藏了七千多年的您,因一個偶然的機緣被發現了。那日,一位農民在這裡開山鋤地,挖著挖著,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粗糙的、卻具有新奇性的石頭。當時因為我們這裡還沒有文物探索的概念,所以就把您晾在那了。所幸消息傳出,省里來了兩個專家,經過調查研究和樣品取證,原來那種石頭叫石器,更確切的說叫石錛、石斧、石楔。那是我們祖先發明的,那時是新石器時期,也是人類原始母系氏族繁榮時期。
顴骨高高,頭部前傾,臂長腿短就是您的樣子。那時候的您開始磨製石器,用石鏟、石鋤開地,用石茅、石鏃狩獵;那時候的您喜歡選擇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喜歡選擇開闊的平地來保護自己。

宋代古窯址

淌過小溪流,大家沿著淤積泥沙和著水的小山路一路向前。彎曲的小路已經顯現了你的身影,地上處處都是零碎的器皿碎片,有的似碗,有的似罐,有的似缽,顏色有褐色、黃色、青色,細看,器物造型淳樸,十分厚重。看著這一路碎片,心裡不禁疑問是否出了盜墓賊,這麼多器皿怎麼能這麼奢侈的隨意丟棄?可是再往前走,發現田坎、田間都是碎片,似乎這裡的人們把碎片當作了種植莊稼的肥料。后經文化局張局介紹,才知這裡就是宋代古窯遺址所在地。據說,南方的制陶原料主要取材於當地的泥土,泥土金屬的含量以及火候決定了陶瓷的顏色和品質,而且窯址的選擇也有講究,多依傍溪流山坡建設,有利於煉製陶瓷溫度的掌握。
據考證,碗崗山古窯為宋朝龍泉窯體系,山上原有三條古窯,每條窯均有三米寬,兩百米左右長。目前,旁邊兩條均被當地農戶開墾為農田了,唯有中間的這條窯保存的較為完整。
爬下田坡,看見一處窯口,從外往裡望,有些陰暗,透過歷史的足跡我彷彿看見古人忙碌的身影——選土、舂泥、制胚、燒窯。

武威大將軍

珊溪鎮
珊溪鎮
將軍祠堂前。祠內有戲台、正廳和廊相,正好組成一個合院。經這裡的子嗣介紹,祠堂建於明永樂八年,重修於清朝康熙五十二年和光緒二十五年,是為了紀念武威大將軍劉孟厚而建。
據了解,洪武二十七年,倭寇入侵,沿海的城郭遭毀,進犯的倭寇燒殺搶劫,百姓生於水深火熱之中,孟厚淚眼望著被塗炭的森林,毅然訣別愛妻蔡氏,報名參軍,就在瑞安城西即將淪陷,在場官兵束手無策的時候,孟厚義憤填膺,身先士卒,登上炮台點燃炮火,一炮擊中了敵人的陣地,戰場形勢瞬時轉變,敵人慌忙逃竄。孟厚不怕危險窮追倭寇首領,並將其殺之,以報家園毀滅之仇。從此,海域又恢復了寧靜,百姓又回到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孟厚的故事不但在軍中成為傳奇,他也成為百姓心中的民族英雄。有他在,瑞安百姓就覺得踏實!進士周粹中曾賦詩讚曰:“明世年間倭寇侵,乃翁田舍奮雄心,聲搖山嶽風雲變,氣貫鬥牛神鬼侵,破敵未曾折一矢,凱哥何用勾千兵,海域自此清平樂,鐵拳褒封不朽勛。”
洪武二十八年,地方官上書,朱元璋也想見識見識大明朝的英雄,就下旨召其進京受封。當時站在殿外的孟厚見大家都有帽子戴著,覺得自己不戴帽子有失體面,見殿外有一鼎,就將鼎舉過頭作為自己的帽子進殿面聖。此舉不僅驚動了在場官員,就連聖上見了也目瞪口呆,此乃我大明奇才啊,頓時龍顏大悅,封劉孟厚為捲簾將軍。
孟厚是明朝三朝元老,朱元璋薨后,他還先後輔佐過文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永樂元年,他又被嘉封為武威大將軍。孟厚一生正直,晚年仍堅持與朝中的奸佞之徒抗爭,后積勞成疾,病逝於京都,時年僅五十五歲,一代英豪就此隕落。

街頭羅茂盛

珊溪鎮
珊溪鎮
珊溪街頭村曾住著一位叫羅德溫的老人,因其善於經營,遠近聞名,當地人常以他的店號“羅茂盛”稱呼他。為了走進這段歷史,我十分曲折地找到了他的後代——羅文直老師。
如今,老街內那座洋房就是其與後代所建。據介紹,羅茂盛生有六子,所以也就置辦了六間房子。當時,六間房屋全部用於開店,除了棺材,店內什麼東西都賣,商品琳琅滿目,樣樣齊全。當時大戶人家才用得起汽燈,可是這裡的人家就點了10盞,生意的繁忙讓這戶人家起早貪黑,早五晚十。據說太公去世的早,家業全由太婆操持著,不但持家有道,而且在孩子能力發展上,太婆也不疏忽:老大性格適合讀書,就去讀書;老二人活躍,就走從商之道;老三人敦厚,就去種田,並為他雇了五個長工;老四老五辦事有條理,就管進貨;老六是讀書之才,就送去私塾。只可惜,“三百年間同曉夢”,國民黨兵變時,便土匪般搶劫羅茂盛家中的財物。當時,由於牆打不透,鐵皮門打不進,於是這些士兵就氣急敗壞的向這處房屋扔了一個火燒彈,“檣櫓灰飛煙滅”,一代繁華只落下三間破屋,破屋後來也被國民黨士兵強行佔用。
六間房子的上間有兩塊牌匾,一為“驟凝堂北”,意思是羅家的人都像水泥凝固一樣團結;二為“管晏遺風”。關於此,有一個典故。相傳,很久之前村裡有一個矮子叫晏子,其父親為菜農,一日晏子想幫其父親鋤地,卻把地里的菜都鋤壞了,父親看到,感覺自己辛苦種下的菜付之東流,一氣之下,就用鋤柄打孩子。晏子被打倒在地,父親又懊悔起來,覺得不該對孩子下手這麼重,心疼之餘,卻見晏子並未哭泣,而是微笑的起身。父親不明,問其原因。晏子說:“父親你打我很痛,說明父親有力氣,父親身體康健!”這話被管仲的父親聽見了,覺得這孩子日後定有出息,就跑上前去對晏子的父親說:“如果,你讓晏子與我家管仲一起讀書的話,我願意承擔孩子的一切學費和生活費,並將家中的田地財產與你平分。”果不出其然,晏子和管仲一起考上了科舉,晏子考了進士,管仲考上了榜眼。聽聞此傳,我也不禁感嘆管仲父親的慷慨仁慈和慧眼識珠。

王家五梅花

關於五點梅花,原來它在街頭村的垟心,如今,那兒只剩下三米多高的圍牆,層層疊疊,起起伏伏的圍繞著屬於它曾經的輝煌。
聽王家後代說,五點梅花預示五排房屋,中間正房基本是用一人半手臂才可以環抱住的石柱支撐著,其它四排房屋都圍繞著這個正房的四個角規劃建設,形狀似梅花,所以叫五點梅花。
這裡的牆是用石子加上泥土砌成的,牆體高低不平,大部分已經損毀,有些還圍起了牛欄用於飼養牲口。其中一面殘牆被延長的很遠很遠,循著牆垣,我似乎走進一座宮殿,它的佔地面積是街頭村的三分之一。低頭看見一條長長門檻還遺留在地面,這襤褸的門檻幾乎被周圍高過它的水泥地淹沒,就像這五點梅花一樣,替代他的是一座座鋼筋水泥林立的冰冷四方塊。而旁邊的一處搗年糕石器似乎也在深深嘆息,如今石器里盛著的也不是繁華,是塵土,任風雨蕩滌。
王家的後代告訴我,這是側門。據介紹,正門有三重門,可是已經不在了,通過老人的指點,我彷彿跨過了一重門、二重門、三重門,森嚴、神秘、嚴謹,大門一扇扇有節奏地打開著,循著歷史的聲音,來到了用小石子鋪成的庭院。那些石子有規則的靜靜的躺在那,這是唯一留下的還算完整的遺跡。繼續往裡走著,發現這是一座僅存的五點梅花建築,只可惜房屋岌岌可危。

社會


城鎮建設

集鎮建設日新月異。珊溪鎮在集鎮小環境治理方面主要取得效果:重點整頓了違章佔道設攤經營、廣告亂貼亂掛、早(夜)市經營混亂等問題;大力改善環衛基礎設施,強化集鎮日常衛生管理,全面推行鎮城區衛生有償清掃、清運服務,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確保全日保在潔。集鎮臟、亂、差面貌開始得到改善。鎮域大環境治理方面:啟動庫周環境及飛雲江流域整治工程;取締非法採砂場9個,建成合法採砂場1個;珊溪坑治理的規劃可行性報告已完成,正在爭取上級配套資金;李井坑治理,浙江省水利廳資金已到位,圖紙已會審,待進行工程招投標。珊溪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
區位優勢順利推進。2007年,新峃珊線管貫通;境內康莊公路連接全鎮高山、東坪、卓山、嶺背、徐嶴等各村;珊溪大橋建正在興建之中;水庫碼頭安全設計方案、圖紙通過會審;完成“三無”船舶整治工作,進入一年過渡期;加強通訊網路覆蓋面,建設移動、聯通手機塔4個;“出行難”、“流通難”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交通事業的進步將促進珊溪鎮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總佔地面積8.5畝,總投資370多萬元的珊溪自來水廠擴建工程勝利竣工;珊溪坑治理的規劃可行性報告已完成,正在爭取上級配套資金;總裝機8000千瓦的百萬山電站投入試運行;福首源電站完工量達70%;李井坑治理,省水利廳資金已到位,圖紙已會審,待進行工程招投標;省財政廳農綜項目已立項,並列入2008年項目,總投資900萬元,分兩年實施。此外,一批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旅遊


該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秀色旖旎。珊溪鎮是國家重點工程——珊溪水庫的所在地。珊溪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后,形成全國第二高壩、浙南第一大人工湖,是溫州市南片旅遊中心鎮和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飛雲湖景區於2004年成功晉陞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飛雲江恰似一顆綠明珠鑲嵌其中;劉英公園系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列入省“十一五”紅色旅遊發展規劃,是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勝地。
珊溪鎮革命歷史悠久,水電資源、旅遊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是文成縣典型的資源強鎮和革命老區鎮。1998年被列入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位列全省136個重點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