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

青海省互助縣山名

青海省五峰山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北部。五峰山的最早建築是道教的宮觀。

地理位置


青海五峰山風光
青海五峰山風光
五峰山位於青海省互助縣五峰鄉,距西寧市40公里,海拔2800米,因五峰聳立形如舉掌而 得名。山上布滿松樹、楊樹等喬木和大批灌木。春夏之間,滿山青翠,秋深以後,色彩斑調,令人賞心悅目。山腰有洞穴三處,中有小道相通。洞下有澄花泉。泉水自山腰沿石壁跌落,形成瀑布,為五峰山一大景觀。山上有五峰寺,是遠近知名的寺院之一。

自然環境


青海五峰山
青海五峰山
五峰山樹林茂密,鬱鬱蔥蔥,奇花異草滿山遍野,山間有澄花泉、龍鳳泉,清泉潺潺,澄澈清亮,碧藍如玉,甘甜可口。因為這裡風景秀麗,環境恬靜,古代被列為“湟中八景”之一。1980年以來,經修繕、擴建,種花植樹,舊景換新顏,更加美麗多姿。從春夏之交到暮秋,各地群眾紛紛到此遊玩消遣。

五峰山歷史


明朝,互助地區的道教信徒,為了開展宗教活動,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在風景秀麗的五峰山修建了宮觀,請來了德高望重的道長作主持,香火一直比較興旺,該山也因宮觀的存在而出了名,成為旅遊勝地,但宮觀一直沒有名稱。清乾隆時,西寧道按察使司僉事楊應琚聞名游山,應道人的請求,根據周圍有5座高底不等的山峰這一地理特徵,將此山起名五峰山,宮觀為五峰寺,還出資在這裡修建了游廊亭台。從此五峰山、五峰寺名聲大振,觀光客絡繹不絕,善男信女也紛紛入山進香,念經求仙,祈禱平安。民國年間,五峰寺逐漸衰落,到1949年,僅有道士2人,由於道眾銳減,香息煙滅,後來該寺便名存實亡。

傳統“花兒會”


傳統的六月六道教朝山廟會逐步演繹成“花兒”會,即賽歌會,這一天,漫山遍野,歌海人潮,不僅各地各族民間歌手雲集於此,文化、科普部門也都攜帶各種宣傳品和資料到這裡開展農牧科技、環境保護、民規鄉約、計劃生育、道德規範的宣傳教育,使消遣遊玩的各族群眾不僅觀賞了大自然的美景,欣賞了美妙悅耳的歌聲,也受到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教育和熏陶。因此,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日舉行“花兒會”,是極富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娛樂活動。

景點門票


門票: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