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難

陳克難

陳克難,曾用名陳新民,1911年7月出生,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人,后隨父遷居長沙。其祖父系前清學者,在臨武、岳陽、常德等縣書院任山長。其父務農為業,置有田產,家境殷實。家中兄弟四人,其排行第三。

學業經歷


1919年,陳克難入本鄉私塾啟蒙,1921年入長沙私立楚怡小學,1925年入私立修業小學。北伐開始后,回到常德,考入常德縣中學。1928年國民黨在徠各地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常德也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此時,其結識了到常德發展組織的中共黨員,受影響開始接受革命理論和新思想。同年冬,父親過世,與哥嫂分家,其被過繼給居住在上海的叔父。
1929年8月,陳克難赴上海,考入私立亞陸中學,該校此時已有中共的黨組織。因思想進步,其不久即加入了共青團。在上海學習和工作期間,在團支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活動,多次被捕入獄,受盡折磨,經受住了考驗,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主要功績


1930年4月,其與同支部三名同志在上海滄州路張貼標語時被捕,判刑四個月,7月份方得出獄;9月,其帶領一部分學生參加反帝大同盟示威遊行,行至南京路時再次被捕,判刑一年,關押在藍橋西牢,並在牢內參加了中共黨組織領導的“爭取改良生活,反對巡捕虐待”的絕食鬥爭;1932年2月出獄后,時值上海“一·二八”抗戰爆發,其隨即投入抗日宣傳工作。9月考入暨南大學,在暨南大學共青團支部領導下工作,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黨支部宣傳委員。1933年1月因叛徒出賣,在暨南大學被上海警備司令部逮捕,判刑10年,關押在江東門國民黨陸軍監獄。獄內的黨組織被叛徒出賣而遭破壞,僅存秘密核心組織,其在獄中亦接受該組織領導,多次參加了與敵人的鬥爭。1935年8月,在其父的多方援救下,經程潛等三名國民黨要員擔保,陳被提前釋放。
1935年11月,陳克難因眼疾入長沙市湖南醫院治療,后回到常德任教。1937年其到長沙找到了中共黨組織,被安排在“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組織部工作。1938年受命赴常德、臨澧、津市等地視察幫助發展組織工作。同年秋“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被國民黨破壞。其利用父親的關係擔任了國民黨湖南民眾抗日自衛團上尉幹事,但仍舊為共產黨工作。1941年春,其在湖南零陵縣一帶進行地下革命活動,甚為活躍,被零陵專員姚雪懷通緝,幸得程潛相助,調入重慶戰地黨政委員會任少校視察員。二年後該委員會撤銷,陳再次回到零陵,繼續從事地下革命工作。
1949年6月,陳克難受中共湖南省工委委派赴湘南地區策動臨武縣縣長雷孟炎起義,成立了解放軍湘南支隊獨立團,任該團政委。7月又成功策反了藍山縣縣長廖克善、新田縣地方武裝陳省吾等參加起義,隊伍發展到三千多人。多次在當地與白崇禧部和國民黨交警部隊及地方武裝作戰,配合解放軍一三六師參加剿匪,加速了臨武、藍山、新田等地的解放進程。
1950年3月,陳克難入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學習,8月調嘉禾縣一中任校長,1953年調耒陽縣一中任教員。1955年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