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理學會

中國生理學會

中國生理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for Physiological Sciences)是中國生理科學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全國性的學術性和科普性的法人社會團體。

學會成立於1926年初;1980年6月,學會加入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IUPS);1990年,學會加入亞洲和大洋洲生理科學聯合會。

徠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16個專業委員會,10個工作委員會;擁有會員總人數2114人,通訊會員3人,留學生會員12人。

發展歷史


1926年初,由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任主任林可勝教授發起創建的,作為發起會員的有吳憲等17名中國的和外籍的學者。學會成立后即積極開展學術活動,為推動中國生理科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926年9月,舉行了第一屆年會,並決定出版學會的學術刊物。
1927年1月,中國生理學雜誌創刊號問世。到1937年,學會共舉行了10次年會,會員發展到113人,會員的專業包括生理學和相關專業如生物化學、藥理學、解剖學、微生物學病理學臨床醫學等。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學會的全國性學術活動被迫停頓。許多大學遷至四川、雲南和貴州幾省。遷至成都的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系主任蔡翹教授組織了中國生理學會成都分會,組織生理學工作者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並出版《中國生理學會成都分會簡報》。在北京,張錫鈞教授代理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主任,並繼續出版中國生理學雜誌,直到1941年日軍佔領協和醫學院后,雜誌被迫停刊。抗戰勝利后,中國生理學雜誌於1948年復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會於1950年在北京舉行了會議,選舉了新的理事會。會後,學會進行了恢復各種活動和雜誌的出版等工作,會員人數也很快增加。
1953年學會理事會決定將學會擴大成為中國生理科學會,會員包括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和實驗生物學等學科的科學工作者。經過籌備,1956年舉行第13屆會員代表大會時,會員有1269人,學會正式更名中國生理科學會,有22個分會和11個地區組織。學會還成立了生理、生物化學、藥理、病理生理、生物物理和營養共6個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理學雜誌》由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復刊,更名為《生理學報》;並在北京創辦《生理科學進展》雜誌,出版綜述性學術論文。
1957年以後,由於受到接連的政治運動的影響,學會的活動減少,“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會活動則完全停頓。
1977年,學會理事會籌備恢復學會的工作。
1978年,學會在青島召開了第15屆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生理學報》和《生理科學進展》也都復刊。隨著全國科學事業的發展,生理科學工作者的隊伍迅速擴大,學術活動日益活躍,國際學術交流也日趨頻繁。由於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等專業相繼成立全國性的學會,中國生理科學會於1985年底又恢復中國生理學會的名稱。此外,學會又出版了《應用生理學雜誌》、英文版《中國生理科學雜誌》和學會的內部刊物《生理通訊》。
1980年6月,由馮德培和王志均代表學會與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代表Kovach和Thurau在上海簽署了備忘錄,明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所屬中國名下有兩個團體會員,即位於北京的中國生理學會和位於台北的生理學會。此後,中國生理學會正式成為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的團體會員。
研討會
研討會
1990年,中國生理學會正式加入亞洲和大洋洲生理科學聯合會,成為團體會員。中國生理學會楊雄里副理事長在第一屆亞洲和大洋洲生理科學聯合會理事會上被選為理事會副主席。

組織體系


代表大會

• 最高權力機構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學會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會;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終止事宜;
(五)決定學會的工作方針、任務;
(六)通過提案;
(七)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 執行機構
理事會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和組織學會的日常工作,並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產生和罷免常務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情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學會機構的設置(辦事機構、分支機構、派出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負責籌措學會的活動經費,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學會的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學會的其他重大事項。

機構設置

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16個專業委員會,10個工作委員會。
專業委員會:應用生理學專業委員會、轉化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內分泌代謝專業委員會、中醫院校生理學專業委員會、比較生理學專業委員會、運動生理學專業委員會、呼吸生理專業委員會、循環生理專業委員會、腎臟生理專業委員會、應激生理學專業委員會、血液生理專業委員會、消化與營養生理專業委員會、疼痛轉化研究專業委員會、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體適能研究專業委員會、基質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外事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繼續教育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開發、儀器工作委員會、基金工作委員會、張錫鈞基金委員會

組織成員

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擁有會員總人數2114人,通訊會員3人,留學生會員12人。

業務範圍

(一)舉辦各種全國性生理科學領域的學術活動,包括學術會議和各種專題討論會、講習會;
(二)編輯、出版、發行生理科學的刊物、書籍和音像製品;
(三)向政府和社會的有關方面反映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四)對公眾及會員開展生理科學領域的繼續教育,普及生命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思想和先進技術;
(五)開展生理科學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六)鼓勵並組織會員和生理科學工作者在國家有關生理科學領域的科技政策、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和法律法規的制定等方面發揮諮詢作用和參與科學論證;
(七)向國家和社會舉薦人才,表彰和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和生理科學工作者;
(八)接受委託承擔項目評估、標準制定、成果鑒定和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組織和舉辦科技展覽,編審科技文獻,提供科技諮詢和服務;
(九)認定會員資格,舉辦為會員服務的事業和活動。

學術成就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
《生理學報》已被美國“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蘭“Excerpta Medica”、“Scopus”、波蘭“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獻速報”,“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和“俄羅斯文摘”以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等國內外檢索期刊或資料庫收錄,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生物類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理學和相關生命科學的研究論文、研究快報、實驗技術及以本人研究工作為主的綜述。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誌》刊登軍事醫學研究、特殊環境生理學(特別是高原、寒區、熱區生理學,航空、航天、航海與水下生理學以及各種物理和化學等環境因素所致的生理學問題),勞動、運動與訓練生理學和與應用生理相關的基礎生理學等方面的內容。
《生理科學進展》刊登有關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營養學及有關的免疫學等方面的綜述論文和小專論,辟有刊頭專文、評述、獲獎成果、專題講座、生理科學、生理科學與臨床等欄目;已被CA化學文摘(美)(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2年計劃收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收錄。

學術合作

徠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IUPS)帶來信息,希望中國生理學會加入IUPS。經過聯繫磋商,並經國務院領導批准,1980年6月21日IUPS代表,秘書長Kovach和接納會員委員會主席Thurau來到上海與中國生理學會代表、馮德培和王志均兩位副理事長簽署了上海備忘錄,明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IUPS所屬中國名下有兩個團體會員即位於北京的中國生理科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for Physiological Sciences)和位於台北的生理學會(The Physiological Society Located in Taibei)。
1986-1989年間,泰、日等國生理學會提出並籌備成立亞大地區生理科學會聯合會(FAOPS),邀請中國生理學會為發起國學會。1990年中國生理學會正式參加FAOPS作為團體會員,由楊雄里副理事長代表學會參加理事會並被選為副主席。1994年FAOPS在上海舉行了第三屆亞大地區生理科學大會。

人才培養


獎項設置
• 中國青年生理學工作者優秀論文評獎活動
1983年春節,張錫鈞教授致函馮德培理事長,將他原存於美國銀行的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工作時的福利金2萬美元全部贈與學會作為獎勵青年生理學工作者的基金。每二年一次舉行中國青年生理學工作者優秀論文評獎活動,優勝者發給獎金。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生理學會
中國生理學會
會徽的製作原則為圓形,中間為學會英文縮寫APS演化的圖形構成,外圍寫有中英文學會名稱。

精神宗旨

促進中國科技進步、經濟振興和社會發展,推動中國生理科學人才成長和提高,推動中國生理科學發展和普及,促進生理科學技術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貢獻,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會領導


現任領導

第24屆理事會領導
職務姓名
理事長王曉民
副理事長馬蘭、王韻、王世強、李葆明、陳應城、羅自強、謝俊霞、管又飛
秘書長王韻
副秘書長陳軍、朱玲玲、肖玲

歷任領導

1926-1937年理事會領導一覽表
時間地點會長書記
11926北京協和醫學院林可勝B.E.Read
21928北京協和醫學院林可勝B.E.Read
31929上海中央大學朱恆璧吳憲
41930上海傳染病醫院朱恆璧吳憲
51931北京協和醫學院吳憲沈寯淇
61932上海醫學院吳憲沈寯淇
71934南京中央衛生署吳憲沈寯淇
81935北京協和醫學院沈寯淇張錫鈞
91936青島山東大學趙承暇張錫鈞
101937上海醫學院趙承暇張錫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屆理事會領導一覽表
年份名譽理事長理事長秘書長
111950~1952----------------趙以炳周金黃
121952~1957趙以炳周金黃
131957~1963劉思職金蔭昌
141964~1978蔡翹李尚武
151978~1981蔡翹王振剛
161981~1985蔡翹馮德培陳孟勤
171985~1989蔡翹、馮德培王志均周佳音
181989~1994蔡翹、馮德培陳孟勤鄧希賢
191994~1998馮德培、王志均陳孟勤鄧希賢
201998~2002王志均楊雄里許榮焜
212002~2006---------------姚泰王曉民
222006~2010范明王憲
232010~2014王曉民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