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江經濟帶

湖北長江經濟帶

湖北長江經濟帶,處於長江流域中心位置,交通樞紐地位突出,自然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城鎮體系完備,是湖北省東、西兩大區域聯繫的天然紐帶。但是,這一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資源整合不充分,產業競爭力不強,環境保護壓力較大。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為主題,以充分發揮長江的水資源優勢、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加快經濟帶的新一輪開放開發,真正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軸。

內容概括


湖北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湖北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湖北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全長1061公里,國土面積54168.5平方公里,人口達2750.1萬。農業以優質糧棉油、蔬菜和水產品為主體,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業初步形成以汽車、冶金、化工、裝備製造、紡織服裝、水電、建材和食品等為主的優勢產業,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服務業以商貿、金融、物流、旅遊和信息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按照規劃,湖北計劃把湖北長江經濟帶建成引領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現代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生態文明示範帶。
現代產業密集帶。到2015年,湖北長江經濟帶國內生產總值預期達到136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2%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9萬元,在2008年基礎上翻一番。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調整為6∶49∶45,工業和服務業實力在長江經濟帶地位逐步提升。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達到22000億元左右,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轉變,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升級,產業實力在長江經濟帶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新型城鎮連綿帶。到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59%。以武漢為龍頭,以黃石、鄂州、黃岡、咸寧為支點的東部城市群,通過開展“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在全省和中部地區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以宜昌、荊州為核心的西部城市群初步形成。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5%。通過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市場建設等方面的一體化建設,東部、西部兩大城市群形成一個整體,共同打造湖北沿江新型城鎮連綿帶。
生態文明示範帶。到2015年,主要生態環保指標達到國家和省的要求,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主要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城鄉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建成功能合理、系統完善的生態安全格局,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明顯增強,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步入協調發展的軌道。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兩型”社會。
按照《規劃》要求,堅持交通先行,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堅持以“水”興帶,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城市帶動,建設新型城鎮連綿帶;堅持“兩型”開發,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帶;堅持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堅持開放先導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六大重點。
針對這六大重點,湖北將全面建設武漢新港,打造長江中游水運樞紐,充分發揮水資源優勢,優先發展涉水產業,形成湖北沿江新型城鎮連綿帶。同時,破除傳統體制機制束縛,破除行政區劃、行業界限,擴大要素配置範圍,拓展資源整合空間,促進與上中下游各省市更緊密的合作,加強跨地區的橫向聯合。

協調發展


作為國家“兩縱兩橫”開發線中的一條主軸,長江經濟帶是國家未來十年戰略部署的集中體現。充分發揮沿江地區產業發展潛力,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湖北相關產業的輻射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工業。湖北自建國以來以重工業為主,其中不少為高耗水產業,比如鋼鐵、造船、化工等。在長江經濟帶興起后,沿江的“水優勢”將得到集中體現。秦尊文介紹說,《規劃》將全省高耗水的產業集中在沿江產業帶,能減輕其他區域的壓力,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環境友好型發展的體現。在保持以往優勢的同時,通過產業升級,打造先進位造業。
高新產業。長江經濟帶目前最大的機遇就是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帶來的機遇,包括“接受國際和東部沿海地區資金、技術和產業轉移”。常賢波表示,長江經濟帶的優勢首先在於水資源,即岸線資源優勢。隨著交通條件改善,城市輻射功能優勢將得到集中體現。同時湖北還有勞動力優勢,宜昌已經規劃修建了深圳工業園。產業轉移在湖北布局已初縣端倪。
農業。沿江的水產業以及相關配套的加工產業將促進湖北農業從初級農產品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進行升級。江漢平原小龍蝦的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都給湖北作了一個很好的樣板,目前湖北產的小龍蝦依託長江,已遠銷海外。與之類似,如秭歸的柑橘、宜昌的茶葉等,都可以伴隨著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此外,長江經濟帶加速長江航道建設,影響最大的還是第三產業,尤其是物流和旅遊兩方面。就物流而言,湖北東部的武漢將被構建成現代服務業核心區,而西部的宜昌則力爭成為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區。在旅遊業跨江合作方面,湖北也將借鑒江蘇跨江聯合開發模式,先行選擇黃石市與對岸的浠水縣,按照市縣協商、利益共享的原則進行跨江聯合開發試點;積極推進赤壁、洪湖跨江協作,以興建赤壁烏林長江大橋為突破口,以三國文化旅遊、溫泉休閑療養合作為重點,共建長江中游新興旅遊目的地,推動經濟融合發展。
專家表示,解讀《規劃》不難發現,整個經濟帶通過長江串聯,交通運輸的方便與否成為經濟帶能否興起的重點,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中佔了相當的比重。
一是經濟帶中縱向將大力發展航運。重點在港口的開發以及“以港興城”模式的落實。彭智敏強調,港口並不是孤立的,港口建成后附近會帶動產業的興起,大量的產業園區將依託港口而建,方便原材料及成品的運輸。
二是為了配合長江經濟帶建設,湖北將加大對漢江江漢運河、清江、三峽庫區,以及連江大型湖泊航道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如宜昌三峽大壩的“翻壩物流”,重點推進“長江-江漢運河-漢江”高等級航道網。
三是與長江垂直的交通網路也是重點,如規劃中所提到的,“開展過江通道建設。以湖北長江經濟帶中段為重點開通十餘座跨江大橋和隧道。”“增加過江通道密度,將兩岸彼此分隔的工業區和城市緊密地銜接起來,增強對腹地的經濟輻射能力。”武漢到荊州400多公里沒有長江大橋的局面將得到改觀。隨著縱橫兩向的交通疏通,立體的交通網路將在長江經濟帶延展開。

積極應對挑戰


專家指出,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對於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有利於湖北沿江地區加快發展。湖北長江經濟帶擁有豐富的水資源、農業資源、旅遊資源和科技資源,其開放開發能實現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充分發揮沿江地區產業發展潛力,有效地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進一步促進沿江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有利於推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湖北長江經濟帶的開放開發有利於打破行政壁壘、市場分割和行業界限,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交流;有利於實現湖北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的聯動,縮小湖北東西部差距;有利於發揮沿江大中型城市的輻射功能,帶動周邊地區協調發展。
有利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湖北長江經濟帶的開放開發能充分發揮湖北區域核心競爭力和科教、產業、市場、區位優勢,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和戰略支點,實現中部地區的聯動發展、整體崛起。
但在這份規劃中,也看到湖北長江經濟帶面臨一些矛盾和挑戰。規劃中列舉出“以長江幹流為主軸的綜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水運優勢未能充分顯現;產業層次總體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創新能力不足,整體競爭力不強;外向型經濟總體規模仍然偏小,經濟外向度明顯偏低,對外開放水平不高;能源資源保障能力較弱,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凸顯,傳統發展模式難以持續;城鄉和區域發展仍不平衡,生產力布局不盡合理,空間利用效率不高;體制機制性矛盾突出,資源整合不充分”等。
彭智敏表示,湖北的地緣優勢也面臨著極大的競爭。湖北是國內少數不靠邊境不靠海的省份。在某種程度上,承接產業轉移不一定有優勢。
同時,湖北省經濟的外向性不夠,其外貿總量和沿海省份如廣東完全無法相比。規劃中提出了“積極引導資產重組或改組,促進各種形式的聯營和聯合,加強工貿、農貿、科貿、貿貿結合,加快內外貿一體化,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銜接。培植外向型龍頭企業,著力培育能夠進入全球跨國採購體系的經營主體。”
面對這樣一個機遇與挑戰的十年,湖北省長江經濟帶在著力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對自身創新發展也不能鬆懈。專家建議,湖北應利用長江經濟帶所帶來的便利,儘快促進產業升級,而不是一味承接先進地區淘汰的產業。據記者了解,湖北省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耗能較大,排放較多,並不利於長期科學的發展,在長江經濟帶初具規模后,著重產業升級以及結構調整應該是今後的努力方向。

開發長江


《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總體規劃(2009-2020)》大作水文章,大手筆提出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打造湖北長江經濟帶綜合運輸通道,最大限度地發揮長江的綜合運輸效益。根據規劃,未來10年內,湖北省將立足於長江港口,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幹線,實現多種運輸方式間的客運“零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促進長江水道與縱向、橫向出省快速通道相連接。
根據規劃,湖北省將打造“一主四輔”5個綜合交通樞紐,即在武漢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同時,在黃石、鄂州、黃岡建成一個組合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將 宜昌建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將荊州和咸寧分別建成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黃金水道”需要公路、鐵路、航空等多方支撐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益。規劃指出,公路方面,將建成上海至成都(湖北段)和湖北江南高速公路,形成連通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高等級公路骨架,實現湖北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到東部沿海地區當日到達。
此外,在鐵路方面,將繼續推進石家莊至武漢客運專線、武漢至九江客運專線、武漢經荊州至沿江高鐵、宜昌至萬州鐵路建設,構築進出湖北長江經濟帶的“十”字快速鐵路通道,水陸無縫對接,振興“黃金水道”。
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觀點:
“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最核心的就是要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做好‘水’文章。”規劃專家組負責人、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說,“水”文章是貫穿長江經濟帶規劃的一條主線。
他分析,總體規劃中,“水”文章可以分為3部分。一是化“水害”為“水利”,主要體現在防洪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第二部分,是發揮“黃金水道”優勢。秦尊文指出,規劃立足於長江港口,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構建出水運、鐵路、公路、航空全方位運輸網路,鼓勵和支持江海直達運輸,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長江綜合運輸體系的效益。
第三,是利用水資源的優勢布局沿線產業。“無疑,這是支持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和各種要素向沿江聚集,加快沿江產業布局調整的重要信號。”秦尊文說。

經濟一體化


規劃說明

根據規劃,未來10年,將強化與“鄰居”的合作。打造中游地區港口群,建設以武漢新港為主體,以宜昌、荊州、黃石、長沙、岳陽、九江、南昌為綜合運輸主骨架,以中部地區重要崗口為補充的國內綜合運輸中轉集散基地。
加強與下游地區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優勢,主動接受輻射,接軌長三角,配套大上海。
與上游地區更加緊密。積極推動與重慶、四川沿江縣市的合作,共同抓住“后三峽時代”新機遇。
規劃提出,促進全流域的聯動發展,上中下游共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的一體化建設。建立起以上海為龍頭、武漢為龍身、重慶為龍尾,自東向西傳導輻射眾多大中小城市的長江沿岸經濟一體化體系,形成國內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經濟增長帶。

亮點介紹

●亮點1
探索港口資源整合
規劃統籌湖北長江經濟帶港口發展,鼓勵打破行政界限,組建大型港務集團。
●亮點2
試點跨江聯合開發
選擇黃石市與對岸的浠水縣,進行跨江聯合開發試點。同時,積極推進赤壁、洪湖跨江協作,共建長江中游新興旅遊目的地。
●亮點3
設立湖北長江產業基金
用於支持長江航道治理等。

對比情況


萊茵河是德國的“黃金水道”,貨動量居世界各河首位。長江全長6300餘公里,萊茵河只有1320公里;長江河口航道水深10米,萊茵河只有3至3.3米深。可以說,上天給了長江無比優越的水運條件,長江開發潛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