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瀨鎮

福建省南安市轄鎮

洪瀨歷史悠久,公元504年,梁武帝置南安郡於豐州城,毗鄰的洪瀨逐漸形成集鎮。隋唐五代之後,洪瀨商埠碼頭開始繁榮。因晉江上游東溪流至西林湖尾時,地勢下斜,溪中多卵礫石,瀨頭洪水湍急,故稱“洪瀨溪”。溪畔的集鎮稱“洪瀨鎮”。

2徠017年,行政區域面積8700公頃,常住人口104121人。

歷史沿革


洪瀨鎮因溪而得名。晉江的上游東溪流至湖尾時,因地勢下斜,溪中多卵礫石,瀨水湍急洪大,故稱“洪瀨溪”。梁武帝置南安郡,豐州成為南安郡治后,毗鄰的洪瀨逐漸形成集鎮。宋為懷德鄉豐年裡,從政鄉崇化里、靈感里、遵教里,德教鄉趨庭里、崇和里、嘉禾里。元、明、清分屬四、五、六、十八、十九都。民國17年在洪瀨設第三區,轄今洪瀨、豐州、霞美、梅山、康美、洪梅、羅東、東峰、九都、向陽等一帶。民國31年,第三區改為第二區。民國35年置洪瀨鎮。
解放初,在洪瀨鎮設第八區,轄今洪瀨、康美一帶及梅山部分。1956年設洪瀨區。1958年在洪瀨設紅色公社(年底更名為洪瀨公社)。1959年析出康美。1961年置洪瀨區,轄今洪瀨、洪梅、康美一帶。1965年析出康美,設洪瀨公社。1965年5月劃出洪瀨鎮為縣直屬鎮。1968年洪瀨鎮併入洪瀨公社。1979年析出洪梅。1984年10月公社改鄉,同月改鎮。

行政區劃


18個村委會和洪東、洪南、洪西、洪北4個居委會。
名稱
西林村厝斗村
前峰村葵星村
譙琉村東林村
溪霞村福林村
建洪村三林村
集新村都心村
壩田村躍進村
揚美村前瑤村
葵山村大洋村

政治


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的領導立足洪瀨實際,大膽探索,加快發展,圍繞抓集鎮帶農村、抓改建促貿易、抓小區興工業的工作思路,扶農業、興工業、振商貿、擴城區、強文教,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該鎮被評為福建省的百強鎮、工業衛星鎮、三連冠“雙擁模範”鎮、泉州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洪瀨鎮域內水資源主要來自東溪。東溪系晉江的東幹流,發源於永春縣北部的雪山南坡,自北西向東南經永春入南安九都、流經碼頭、梅山、洪瀨向南西經康美、美林,至豐州的雙溪村與西溪匯合,沿途納詩溪、淘溪、羅溪梅溪等支流。東溪經山美水庫調節后,河水沙及污染物質含量少,色碧質清,可作生活用水。水利設施有電灌站2個,小(一)型水庫2個,小(二)型水庫5個,山圍塘36個,灌溉渠道90多公里。

社會


洪瀨鎮有兩所中學,在校學生數5252人,小學24所,在校學生數8839人,中心幼兒園2所;衛生院1所,敬老院1所;義務教育成效顯著,13所小學54間完成“四室”建設,新僑中學被評為福建省二級達標中學,洪瀨中心小學、譙琉中心小學、第二小學先後被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中心小學。鎮財投入超1000萬元,社會捐款超1000萬元,用於教育事業,其中遷建第一中心小學等3所及拆舊建新20所小學,面積共13300平方米。2004年該鎮順利通過泉州市創建小學“十配套”達標驗收和省“雙高普九”的驗收。籌集400多萬元建設衛生院住院部和門診大樓,進一步改善了廣大群眾的醫療條件。完成總投資100多萬元,佔地20畝瑞基廣場的建設,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多方籌資4000多萬元,累計鋪築鄉村水泥路150公里,拆舊建新村3萬多平方米,推進寬裕型小康村建設步伐。足額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進行五期22戶“二女戶”和四期8戶殘疾人“安居工程”建設,進一步社會保障體系。雙擁共建結碩果,2004年,該鎮獲得省級“雙擁模範鎮”(三連冠)的光榮稱號。積極開展“平安洪瀨”創建工作,精心構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堅決落實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三大國策”,實現可持續發展。
洪瀨鎮位於南安市東北部,屬泉州半小時經濟圈,晉江東溪橫貫全境,省道307線穿越沃野,與南洪、洪四、洪六、洪河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全鎮面積87平方公里,鎮區面積9.2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其中社區4個,人口總數8.4萬多人,海外僑親5萬多人,自古集市貿易繁榮,是聞名遐邇的商貿古鎮。
鄉鎮建設
洪瀨鎮,南安開發歷史較早的集鎮,是民國以來閩南四大集鎮之一。1982年於泉永公路南畔新建鎮政府辦公樓一座。
住房建設:民國時期住房多系土木結構和磚石木結構的平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建住房多數為磚石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80年代末,人均住房11.5平方米。
公用建築:50年代起,新建新僑中學、四都中學及擴建小學21所。洪瀨工人俱樂部,洪瀨影劇院,洪瀨衛生院,洪瀨郵電支局,洪瀨農行、中行、工商行營業所,洪瀨供銷社,洪瀨糧站,洪瀨稅務所,洪瀨工商所,國營南安中百和華友公司洪瀨門市部,洪瀨公安分局,旅社3家,標準三化廁7座,下水道4條。

教育

洪瀨科教文衛事業蓬勃發展。洪瀨鎮有1所福建省二級達標中學新僑中學,3所初中校,22所小學,2所中心幼兒園。

醫療衛生

有設備比較完善的一級甲等中心衛生院1所。

文化


群眾文化生活豐富,蜈蚣閣、南音、高甲劇團、西樂隊、舞獅隊等異常活躍。三星級酒店金鹿大酒店聞名遐邇。

特產美食

豐富多彩的洪瀨貽慶雞爪、黑粿、碗糕、九層粿酸菜面等風味小吃更使洪瀨聲名遠播,貽慶雞爪紅毛雞爪、紅全周、絕鹵、裕豐雞爪、黑果雞爪等洪瀨雞爪品牌分別被評為泉州“十佳”名小吃、中華名小吃等。

經濟


經濟建設:新建縣屬洪瀨糖廠、南安造紙廠、南安電子原件廠、南安蚊香廠、洪瀨印刷廠、洪瀨珠拖廠。至1988年,鎮區由0.25平方公里擴大到1平方公里。“王”字型街道總長3000多米,均系水泥或柏油路面。其中有“三街”、“四路”、“六巷”、“二市場”(即洪瀨街、同安街、東大街;江濱東路、江濱西路、洪新路、新僑路;隘門巷、北橋巷、華南巷、糖雞巷、樹德巷、橫街巷、東市場、西市場),東西市場建築面積共43000多平方米。新建紅燈山工業區。有35千伏變電站1座,安裝直拔自動電話機500門。鎮辦集體企業23家,三資企業14家。198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002.5萬元。1990年分別被國家農林漁業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發展鄉鎮集體企業先進單位。
明珠閃爍東溪畔,千年古鎮展新姿。洪瀨鎮堅持以“擴城區、興工業、振商貿、扶農業、強文教”為目標,以推進小城鎮建設、工業項目小區為重點,帶動全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先後投入資金1.6億元,完成了鎮區部分舊區拆遷改造,新建樓房20多萬平方米,新辟商貿大街3條,東溪東側築建3.8公里防洪堤及建設別墅區150幢。

農業

洪瀨土地、丘陵總面積67720畝,平原面積58950畝。耕地:全鎮現有耕地25864畝,其中水田13385畝,種植水稻、花生、小麥等作物;農地12479畝,種植花生、地瓜、大豆、芝麻等耐旱作物,糧食生產經濟保護區1480公頃。用材林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桉樹,有林面積69992畝,疏林面積99畝,森林蓄積量26503立方米。果樹:有7個規模果林場,果園面積近4萬畝,以四都龍眼為主,全鎮龍眼種植面積28804畝,荔枝種植面積805畝,蘆柑種植面積476畝,此外還有枇杷、柿、栗等。綠色農產品:建立以溪霞、集新、東林、都心等村為主的蔬菜基地,蔬菜複種面積15000畝。現有一個國家級無公害生豬飼養基地(龍峰園農場),一個省級無公害綠色產品基地(維食蔬菜),三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蔬菜、雞蛋、土豆)。

工業

全鎮企業1356多家,以化工、鞋帽、針織為支柱產業。現有三個工業區:一是東溪工業區,規劃3000畝,現已開發1200畝,企業年產值6.2億元;二是紅宮山工業區,佔地650畝,企業年產值1.4億元;2002年規劃建設揚西科技工業區,該工業區計劃總投資7700萬,已完成揚西科技工業園2320畝土地總體科學規劃和會審,實施邊開發邊引進,首期已投資1800多萬元用於徵地800多畝和建設1.7公里防洪堤基礎工程。現工業區內企業347家,有金鹿日化,有足友鞋業,幫登童鞋等10家企業年納稅超200萬元,獲中國馳名商標1家、省名牌產品3家、省著名商標3家、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7家。
鎮區改建
鎮區改建按照“打開城門、拓寬空間、建改並舉、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設思路,進一步樹立經營城市理念,走好經營城市的發展路子。從1998年開始,鎮區改建進行總體規劃,1999年進行動員搬遷,2000年實施改建。經過這幾年的運作,(1)完成洪東、洪南片區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遷舊區面積5.4萬平方米,拆遷500多戶,新建面積8.5萬平方米,投入資金計500萬元;二期改建拆遷舊區4.7萬平方米,涉及拆遷戶547戶,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總投資達9000萬元。(2)投資2300萬元,建設鎮區東溪防洪堤2.1公里,評定為優質工程,經受了較大的洪峰的考驗,在防堤內配套建設沿防洪堤休閑設施,成為東溪一條亮麗的風景線和人們休閑的好去處。(3)總投資650萬元,新建面積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榮,有力地推動洪瀨第三產業的發展。(4)規劃建設規模150幢的江濱花苑別墅區初具規模,區內水電、道路、電信、有線電視、排水排污等設施陸續完成,竣工和正在興建的已有100多幢,進一步提高了鎮區品位,實際上只有八九十幢,人稱“洪瀨富人區”。(5)總投資700萬元,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的濱州商住樓已完成兩幢大樓外裝修。(6)投資650萬元,遷建洪瀨第一中心小學。(7)完成瑞基廣場建設,配套建設150泊位的地下停車場、燈光籃球場、老年體育活動中心、環形跑道。(8)投入800萬,共有攤位200多個的中土爐市場及總投資1500萬元,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傑誠大廈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鎮區沿街店面亂排攤設點、佔道經營的混亂秩序,並且進一步完善了鎮區現有的商業網點布局,擴大了鎮區商貿規模。(9)投入120多萬元,完成鎮區東大路車站至新大橋段0.8公里的排水溝擴改工程,從而有效地改變東大路段積澇堵車的現象。

旅遊


洪瀨清水岩位於福建南安洪瀨壩田村境內,山依玉枕,水繞虎溪,誠天成之佛地也。
洪瀨鎮
洪瀨鎮
唐時肇跡,名曰東林寺,宋慶曆間僧永佑重修,明朝再次修葺,並易今名,迨至民國二十年,鄉民鳩資修建,寺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兩護排列。寺門邊有洪瀨名士張應星撰寫之《重修清水岩碑記》以及南安縣知事劉燦若撰書之對聯:清磬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呈輝。清水岩雖謂千年古剎,然因僻處山陬,養在深閨人未識。近段時間,由洪瀨足友鞋業董事長楊貽芬先生牽頭籌集資金五百餘萬元開發建設清水岩旅遊區。建成之後,將成為南安市另一旅遊點,招徠四海賓朋前來旅遊觀光。
但見路旁山門聳立,由此即入景區,車沿公路盤旋而上,千迴百轉,愈上林愈茂,山下新構兩牌坊,白石雕成,雄偉壯觀!沿石階而上,但見新構大雄寶殿聳立玉枕山前,門庭開豁,有亭翼然,分立兩側,名曰足友、足華。余偕高松登亭一覽,而後往大雄寶殿觀賞楹聯。時值寺內早課,眾佛教徒偕僧尼誦經,梵音繚繞,宛如天籟。殿後為岩之舊建築,“清水岩”三字據考證為宋時匾,門聯曰:清韻偶成花下偈,水聲能和佛前鍾。如此佳句,堪稱鳳構。岩內石柱石礎亦宋時物。岩後有泉兩孔,曰蝦泉,泉水澄澈,可供寺僧飲用。岩后玉枕山,林木繁茂,鬱鬱蔥蔥。右側放生池,水質不佳,有待疏浚。
立足岩前,俯瞰東溪,蜿蜒於碧野之中,阡陌平疇,民居公路,歷歷在望中。楊梅遙對玉枕,雲遮霧繞,分外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