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坪鎮

大茅坪鎮

大茅坪鎮隸屬巴中市巴州區,轄1個社區7個村;2020年,總人口4143人。境內地貌形式有台坎狀低山、緩坡、長梁、高丘、中谷、窄谷和平壩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建制沿革


大茅坪,原無集市,場隨鄉治遷此而興。民國時,屬三江鄉。蘇維埃時,於土地埡、觀音堂分設鄉蘇維埃,屬三江區蘇維埃;並設鄉蘇維埃於白雲山,屬興文區蘇維埃。1952年春,建白雲鄉(因白雲山命名)。1956年1月撤鄉併入三江、石廟二鄉。1963年2月,復建白雲公社。1993年10月,併入三江鄉,1995年10月復建白雲鄉,2005年4月併入巴州鎮,2011年11月巴州鎮更名為大茅坪鎮,轄地為原白雲鄉。

行政區劃


2011年,大茅坪鎮轄明星社區和白雲、大茅、紅埡、土地埡、得陽、孟家、南埡廟7個村,政府駐大茅坪明星社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大茅坪鎮中心位置北緯106°81′72″,東經31°80′04″,北接巴城,南通梁永,東連甘泉,西臨巴河;距巴城15公里,幅員面積19.54平方公里,城鎮建成面積0.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茅坪鎮地貌形式有台坎狀低山、緩坡、長梁、高丘、中谷、窄谷和平壩等,場鎮地處高丘長梁,地層屬中生界白堊系統下漢陽鋪組。海拔最高682.5米,最低330米,平均海拔550米。

氣候

大茅坪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別是:春旱、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為15-19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氣候季節性明顯,夏季多暴雨、秋季多綿雨,冬季多濃霧,霜雪較少。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巴河緊鄰而過,人工水源有水庫3座、堰塘129口、微水池1400口等,地下水源豐富。

生物資源

全鎮林地面積9161畝,森林覆蓋率45%,大部分是中幼林生態林,喬木以馬尾松柏樹、巴山水青杠、榿木等為主,灌木以黃荊馬桑、山麻柳、野山楂等為主,動物以鳥類、魚類、蟲類為主,無大型野生動物。

人口民族


2017年,人口7465人。
2021年7月,巴州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大茅坪鎮人口數為4143。

經濟概況


大茅坪鎮耕地面積6360畝,人均0.7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00萬元,人均糧食產量350公斤。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00畝。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2011年出欄生豬6300頭,家禽7.6萬餘。水產養殖以草魚、鰱魚為主,年產淡水魚65噸。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937元。

社會事業


文化

2011年,大茅坪鎮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現有各類圖書室9個,有線電視用戶1032戶。

教育

2011年,大茅坪鎮有中心小學1所,村小3所,在職教師63名,2011年末,有在園幼兒78名,在校小學生480名,在校初中生550名。小學、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

衛生

2011年,大茅坪鎮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村(社區)衛生室8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5%。

社會保障

2011年,大茅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8戶35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88戶872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9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680人。

場鎮建設

2011年,大茅坪鎮以巴梁公路為依託,以路帶街,以街帶市,街寬30米,現有住戶250戶,社區人口1800人,建房38000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築15000平方米,生產建築3000平方米,住宅20000平方米。場鎮通光纖、天然氣,有郵政、電信、移動、聯通代辦所各1處,有自來水廠1座,場鎮用水來自馬松林水庫,百花溪水庫可作為將來城鎮擴大的用水來源,有學校,有衛生院等公益性單位,基本形成了一個單位齊全,功能較完善的小集鎮。

交通


大茅坪鎮境內有巴(中)梁(永)路橫貫大茅、明星、紅埡、土地埡等4個村(居),柏得水泥路沿伸白雲、孟家、南埡、得陽等4個村,全鎮有村道水泥公路32公里,交通便捷。

風土人情


大茅坪鎮豐富的民俗文化體現在許多古風古俗上:文昌會、觀音會、老君會、蟠桃會、佛祖會等民間宗教廟會; “打三朝”、“辦滿月酒”、“開葷”、“拜乾爹”等人生禮俗;以六禮迎親的婚俗、支客司押禮先生的各種禮儀,辦生與祝壽、辦學酒等;喪葬禮俗仍保持傳統的“喪禮”和“葬禮”兩大程序;修建住房仍保留“看宅下基”、 “上樑立柱”、“開門掃壩”、“祭祀新房”等一整套古老風俗儀式。傳統房屋結構多為土木結構的人字水瓦房,樣式多為長3間2轉角或長3間4轉角的三合院為主。民間飲食習俗中有烤制丁缸酒、醪糟酒;煮老鷹茶、釅茶等;還有民間普遍風行“十大碗”的宴客風俗;食品儲藏仍保留了民間的煙熏臘肉習俗;民間還保留有皮影製作工藝。

旅遊


大茅坪鎮有位於場鎮的明星寨明星寺、白雲村與南埡村交界處的千佛寺常年香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