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轄鄉

白雲鄉位於廣西融水縣城北隅,東南連大浪鎮,東北與三江縣交界,西南毗鄰安陲鄉,西北接壤紅水。白雲鄉人民政府駐地竹口街,距縣城91公里。白雲鄉地處元寶山北麓。

地理環境


白雲鄉
白雲鄉
鄉人民政府駐地竹口街,距縣城91公里。白雲鄉地處元寶山北麓,大部分屬高寒山區,最高海拔1600米,最低海拔180米,境內群山綿亘,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雄峙逶迤,境內河流總長度90.2公里,蜿蜒的大灣河、保江河、六百河匯合田寨河注入融江。
地理位置地處融水苗族自治縣東北部,東接大浪鄉,南連安睡鄉,西南鄰安太鄉,西靠紅水鄉、拱洞鄉,北與三江侗族自治縣洋溪鄉、良口鄉老堡鄉毗鄰。人民政府駐瑤口村竹口屯。距融水苗族自治縣城50.7千米。

地形地貌

境內似腳掌狀,多呈“V”形谷,形成西南高東北低之地勢。境內最高峰位於靈王山主峰,海拔1500米;最低點位於田裡村客寨屯,海拔230米。

氣候特徵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2C-18C,夏天最高氣溫39.0C.冬天最低氣溫-3.5C。境域日照溫度在12C以上,3-11月為無霜期,無霜期291天,有霜期74天,初霜期出現在12月中旬,終霜期2月下旬。年降雨日數為195天,歷年平均降雨量1790.2毫米,最多為2510.5毫米,最少為1516.6毫米,日雨量最大為452.1毫米。

水文

境內屬珠江水系。田寨河(亦稱白雲河)發源於元寶山山麓,橫貫白雲、大浪2個鄉,自西向東流入融江,主流長51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千米,年徑流量4.33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和大風等。1982年出現過秋早,糧食減收;1975年5月17日、1983年和1987年5月24日,分別受到3次洪水威脅:1953年3月中旬、2011年5月2日,分別受到2次較大的風災。

行政區劃


白雲鄉轄田裡、白照、楓木、高蘭、幫陽、龍岑、公和、榮帽、瑤口、大灣、林城、大坡、保江13個行政村,78個自然屯,176個村民小組、17個鄉直單位。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4155人(非農業人口895人)。其中男性18302人,佔53.59%,女性15853人,佔46.41%:18歲以下7906人,佔20.67%;18-35歲9978人,佔29.2%;35-60歲11898人,佔34.83%;60歲以上4373人,佔12.80%。總人口中,以苗族為主,達22129人,佔64.79%。2011年。人口出生率9.37%。人口死亡率3.5%e,人口自然增長率5.8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3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06千米,總面積253.3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250.75平方千米,佔98.99%;水域面積2.55平方千米,佔1.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4.83人。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36104人,是一個少數民族大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鄉總面積253.1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728.7公頃,水田面積851.4公頃,林地面積16598.81公頃,草場面積199.98公頃,水域面積278.61公頃。
千畝成片草場
林王山、大蘭山、幫陽山,發展草食動物前景廣闊。

生物資源

林業
白雲鄉物產豐富,資源優厚。諸山的斜坡嶺脊生長繁多的植物,有自然薪炭林,人造杉木林,而且盛產糠杉松木、荷木等用材木,毛竹、茶葉、八角、羅漢果、桐子、火燒筍等經濟果木。境內生活著繁多的飛禽走獸。
畜牧養殖
主要有生豬、牛、山羊、家禽、水產品,因地處山區,污染少,空氣清新,水質甘醇,放養的畜、禽、魚等,肉嫩味佳,營養豐富。
藥材
杜仲厚朴黃蓮黃柏皮、百合、桔梗、獨活、好本、兩面針。
野生動物
猴子、狗熊、野雞、野鴨竹鼠
食用菌
香菇、木耳。

礦產資源

地下有豐富的銅、錫、砷等,境內已探明地下可藏資源有水晶石、石灰石。石棉、銅、錫和砷等礦產資源。

經濟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白雲鄉黨政領導班子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工作指南,加強三個文明建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群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基礎建設不斷完善。按照2006年統計,農民人均收入1443元,人均有糧276.7公斤,全鄉13個行政村有12個通村級公路。

農業

耕地面積24773畝,人均0.73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6243萬元,比上年增長10.1%。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小麥、玉米為輔。2011年,生產.糧食7866噸,人均299千克。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52萬頭,年末存欄0.69萬頭;耕牛飼養量0.686萬頭,年末存欄0.516萬頭;山羊飼養量0.08萬隻,年末存欄0.04萬隻;家禽飼養量16.98萬羽。
截至2011年末,林地面積310063.3畝,有林面積271117.5畝(其中用材林227152.5畝,經濟林328.5畝,防護林22819.5畝,竹林20817畝),未成林新造林地或砍伐赤地4900.5畝,森林覆蓋率80.37%,活立本蓄積1036486立方米,森林生態效益面積19039.5畝。2011年,社會木材砍伐量5305.4立方米,林業總產值424.43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2662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59.06萬元,比上年增長15.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45萬元,比上年增長49.3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10.44萬元,個人所得稅7.92萬元。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01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876萬元。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文化站1個,村活動中心13個: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1.35萬冊。

教育

2011年末,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3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30所,在校生2583人,專任教師116人:初中1所,初中在校生743人,專任教師41人,初中適齡人口人學率96.7%,小學升初中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44.9萬元,增長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病床40張,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232萬元;專業衛生員60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4萬人次。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141人,參合率90.59%。

廣播電視

1994年末建成有線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400戶,人戶率5.7%。無線電視用戶3500戶,人戶率47%。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戶。人數93人,支出16.4萬元,月人均15元,比上年增長1%;醫療救助9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749人次,費用共支出11.87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45戶,人數3802人,費用支出242.4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15元,比上年增長42%。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9萬元。
敬老院1家,床位12張,收養農村五保戶人員4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網點1個,業務收入8.57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4萬份(冊)。
電信企業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13門,固定用戶電話5500戶,電話普及率74.60%;行動電話用戶8600戶:網際網路用戶2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51萬元。

交通


639縣道公路過境。有13條(93千米)村公路、57條(52千米)屯公路、29條(31千米)群眾集資自發性開通的機耕路,形成境城交通網路。

政治


工作思路

按照縣委提出的“山內竹茶葯,山外果蔗桑”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結合該鄉實際,鄉黨委提出了“發展竹茶葯,開發小水電”的經濟發展思路。白雲鄉屬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數民族山區鄉,農業、林業、畜牧業是主要產業。圍繞鄉黨委提出的經濟發展思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一方面發展林業、藥材種植,主要種植毛竹、杉木、八角、黃梔子、茶葉、羅漢果等;同時,抓好畜牧養殖,主要有生豬、牛、山羊、家禽、水產品等。另一方面,依託境內水資源、木材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中小型水電站、木材加工和礦產開發,鼓勵和爭取縣外資金前來投資修路,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發展經濟。

文化


風味小吃

主要有打油茶酸肉酸魚、酸鴨、酸鳥、石頭魚(火燒魚)、手抓糯米、魚生、牛羊醬菜等。

旅遊


林王山:該鄉西南元寶山的姊妹山,位於林城村林王屯,海拔高1100多米,環山森林茂密,植物叢生,有優質糠杉,密林里有寒雞、鷂鷹等,山下草場成片,達千畝以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養生、休閑的絕好去處。
臘榮瀑布:位於榮帽村臘榮屯的山澗之中,因山高澗深,地勢雄峙,春夏之際,瀑布長瀉而下,有似銀練,加之白霧纏繞,山高林秀,蔚為奇美,有如仙境。
白難猴山:位於大坡村白難屯,山上有近100隻猴子長年活動,以野果為食,喜歡在樹上攀爬跳躍,相互嬉戲。山內還有野果、火燒筍等可食用之植物。

獲得榮譽


2021年5月,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