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白雲鄉的結果 展開
白雲鄉
雲南省屏邊縣轄鄉
白雲鄉
全鄉有國土面積19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35米,最低海拔400米,海拔高差較大,鄉政府所在地海拔為1780米。年均氣溫15-18℃,最高氣溫26℃,最低氣溫-8℃,年降雨量1400-1724毫米。全鄉耕地面積33561畝,其中:水田5024畝,旱地28537畝。經濟林果主要有八角、草果、桔、桃、李、梨等。有豐富的鐵礦、石棉礦、鉛鋅礦、硅鐵礦等礦產資源亟待開發。
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分別是:白雲、白泥、解放、太平、底土、杉樹、馬馬、里古白。共有82個自然村,111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有3326戶16549人,其中農業人口15747人,是一個典型的民族特困鄉。2004年全鄉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5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2322萬元,第二產業124萬元,第三產業54萬元。財政總收入86.69萬元,財政支出568.46萬元。糧食總產量680萬公斤,農民人均吃糧355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元。實現生豬存欄23003頭,肥豬出欄14804頭,生產仔豬36572頭,其中雜交仔豬8272頭。2004年,以退耕還林為契機,加大林業產業發展,共發展旱冬瓜15600畝,草果2000畝。
產業項目增收
筆者來到屏邊縣白雲鄉魚烏底村,只見60餘名村民正忙給番茄授粉。村民們說:“番茄制種是輕活計,可是現在大部分農戶家裡只有兩個勞動力,無法滿足受粉工作需要,太忙人了,但是看著枝條上掛滿了番茄果子,豐收在望,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參與公司搞番茄制種,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技術,何樂而不為呢。”
為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提高農業產值,增加農民收入,該縣農業部門引進了開遠永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解放村委會的魚烏底村實施大春訂單番茄制種。訂單面積30餘畝,訂單農戶23戶。按訂單協定,先由公司每畝墊資3000元,用於農葯、化肥、人工等方面的開支,以緩解農戶的生產壓力;二是公司以700元/千克的種子收購價、平均每畝收入不低於7000元的風險底價保證農戶收入;三是平均每畝的制種產量超過10千克,平均每畝收入超過7000元的,公司以800元/千克的收購價收購農戶生產的種子;四是公司技術員長期蹲點指導和培訓,確保了種子生產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有序推進。
該公司經理楊澤貴說:“魚烏底春季能種出這麼好的番茄,肯定與其適宜的環境氣候有密切的關係,其長勢和掛果是公司多年來在種子生產中少見的,從單果子粒數的抽查情況看,單果種子達了80-105粒,如果沒有特殊的病害、冰暴災等自然災害影響,預計平均每畝單產18千克以上,平均每畝收入超萬元以上。”
水利:全鄉90%以上的村寨已拉通了自來水,並投資了5萬元對鄉機關駐地用水的水源進行重新歸集,解決了機關站所旱季無水的問題。
新區:集鎮新區建設進一步推進。整個新區建設的前期工程已全部完成,現正準備進行小宗土地的拍賣。
公路:公路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在財力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多方協調資金,採取“政府補一點、村委會湊一點、農戶出一點”的辦法,投資31萬餘元開挖了太平小寨、白雲普機幾、馬馬毛木樹、馬底白、凹塘、底土馬鞍山6個自然村的鄉村公路。以上6條公路已全部竣工並已通車。
通訊、廣播電視:完成了鄉政府駐地和白泥塘與縣城的有線電視聯網工程。鄉政府駐地開通了聯通機站,白泥塘建成了一個移動機站,覆蓋了白泥、底土、杉樹三個村委會及馬馬部分地區。同時,新開通了白泥村委會上、下龍潭、新農村的程式控制電話。
白雲鄉
白雲鄉居住著苗、漢、彝等民族,民族風俗文化各異,民族服飾類型多樣。端午節、七月半鬼節等民族節日,但是最突出的還是苗族的花山節,可以說是整個苗族自治縣民族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苗族佔多數的太平村委會有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農民文藝隊,2003年還參加了屏邊縣縣慶40周年文藝演出,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讚賞。
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82個自然村,111個村民小組。總人數15388人,其中農業人口15388人,居住著苗、漢、彝等民族,是一個典型的民族山區鄉。白雲鄉主要資源有:礦藏資源,水利資源,林下草果資源,旅遊資源。礦藏資源主要有鐵礦和鉛鋅礦,鐵礦(雞窩礦)主要分佈在太平村委會,儲藏量尚未探明,平均品位在50-65%;鉛鋅礦主要分佈在解放村委會、杉樹村委會和馬馬村委會;儲藏量尚未探明,平均品位在15-20%。鄉境內水利資源豐富,有那麼果河穿境而過,那麼果河畔裝機容量4000千瓦的里古白新田電站水電資源尚未得到開發利用。白雲鄉具有發展草果的天然優勢,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著力發展旱冬瓜,切實培植林下草果產業。
全鄉旱東瓜林面積已達40000畝。為把林下草果種植業培植為我鄉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使全鄉林下草果產業在2008年達到6萬畝,成為名副其實的草果種植大鄉,鄉黨委、政府熱誠歡迎各有關單位和個人到我鄉進行草果種植。白雲鄉境內靈寶山為省、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氣勢壯觀的萬家碑林,成為旅遊資源尚未開發的處女地;白雲鄉的“花山節”更是遠近聞名,苗族同胞的耍鏈夾、蘆笙舞、板凳舞、舞師、繡花等民間技藝源淵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