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營鄉

河南省鄧州市下轄鄉

裴營鄉隸屬於河南省鄧州市,位於鄧州市北部10公里處,面積147.73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385個村民小組,8.6萬人。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體,工業有發展、煙葉、瓜菜、畜牧為支柱的典型農業鄉鎮。

98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5.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97億元,工業總產值2.23億元,鄉鎮企業3.27億元,財政收入10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8元。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裴營鄉境域屬湯集聯保;1983年12月,由裴營公社改為裴營鄉。截至2018年末,裴營鄉戶籍人口為100632人。截至2020年6月,裴營鄉下轄2個社區、2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裴營村。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湯集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年),分屬滕樓、軒店、王集、文渠、高台5個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置鄧北縣。
1949年,為裴營區。
1958年,改為裴營公社。
1983年12月,改為裴營鄉。

地理環境


裴營鄉位於鄧州市北,鄉政府所在地距城區10公里,南界湍河與市區相連,東鄰焦枝鐵路,西與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工程相接,北連伏牛山系五朵山。南北長14公里,東西寬11公里,總面積154平方公里,境內焦枝鐵路、S248線公路、南陽--趙集公路、鄧羅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地勢西高東低,屬平原地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700毫米,無霜期280天。
地形地貌
裴營鄉地處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點海拔136.7米,最低點海拔110米。
氣候
裴營鄉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80天。
水文
裴營鄉境內有湍河繞西、南后,往東流;有西礓石河、楚河縱貫。
自然資源
2011年,裴營鄉有耕地15萬畝,人均1.6萬畝。

行政區劃


鄉政府辦公樓
鄉政府辦公樓
1997年,裴營鄉下轄房營、玉皇、魏寺、屈灣、許營、東丁、大丁、錁鄭、前鄭、小劉營、裴營、青冢坡、軍楊、大耿營、寇營、和平、辛家、胡丁、張廟、老常營、七潭、幸福、滕樓、花園、閘劉、小張閘、大曾、湯集28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下轄劉樓、和諧2個移民社區,裴營、許營、東丁、大丁、錁鄭、房營、玉皇、屈灣、魏寺、耿營、寇營、和平、辛家、胡丁、前鄭、滕樓、七潭、張廟、常營、青冢、小劉、軍楊、幸福、花園、大曾、張閘、閘劉、湯集28個行政村;下設403個行政村(居)民小組,181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裴營鄉下轄2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沿革]1958年建裴營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143.6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28個行政村。
房營玉皇魏寺屈灣
許營東丁大丁錁鄭
前鄭小劉營裴營青冢坡
軍楊大耿營寇營和平
辛家胡丁張廟老常營
七潭幸福滕樓花園
閘劉小張閘大曾湯集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總人口有9.5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5萬人,城鎮化率45.8%;總人口中,男性53200人,佔56%;女性41800人,佔44%;以漢族為主,達93955人,佔98.9%;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1045人,佔1.1%。2011年,裴營鄉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5人。
截至2017年末,裴營鄉常住人口為89574人。
截至2018年末,裴營鄉戶籍人口為100632人。

經濟


綜述

裴營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煙葉、瓜菜、畜牧為支柱的典型農業鄉鎮。1998年,裴營鄉工農業總產值5.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97億元,工業總產值2.23億元,鄉鎮企業3.27億元,財政收入10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8元。
2011年,裴營鄉財政總收入7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55元。
截至2018年末,裴營鄉有工業企業220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8個。

農業

裴營鄉是南陽糧、煙、花生、木材、藥材主產地之一。裴營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經濟作物以煙葉、小辣椒、花生、芝麻、蔬菜、中藥材為主。2011年,裴營鄉種植小麥12.5萬畝,玉米12萬畝,生產糧食22萬千克。裴營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雞、鴿、兔為主。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有養殖場87個,其中養牛場3個,存欄860頭;養豬場60個,存欄6000頭;規模以上養雞場17個,存欄30萬羽;養鴿場共有3個,存欄乳鴿20萬羽;養兔場4個存欄量5萬萬隻。裴營蔬菜種植

工業

2011年,裴營鄉工業總產值為18.5億元,比2010年增長18%。

農業生產

蔬菜種植
蔬菜種植
夏裴公路以南的2萬畝土地,成功地實施了“興利除澇並舉,連片綜合治理”。全部達到了“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田園化標準。在南陽市承擔農綜開發任務的鄉鎮評比中榮獲全市第一名。二是4000畝高產高效示範方初步建成。由於實行了“模式化栽培,規模化經營”新的生產方式,全部實行麥菜、麥瓜套種,畝效益達2000元以上。三是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特色農業。在許營、房營、東丁、小丁等村建立蔬菜生產基地,發展蔬菜1.2萬畝。全鄉種植林果2000畝,煙葉6000畝,小辣椒5000畝,藥材3500畝,蓮菜2500畝,糧經比例6:4。四是一村一業:大丁村的制磚業,兩座輪窯,年產值130萬元。許營村的掏沙業,年產值14萬元;房營村回民屠宰業,年產值30萬元,錁鄭村的鐵編業,年產值12萬元,裴營村的運輸業,年產值22萬元。四是發展以黃牛為主的畜牧養殖業。繼續辦好鄉養牛場,發展畜牧專業村9個,其中養牛村4個,養豬村4個,養禽村1個,發展專業場9個,其中養牛場1個,養豬場4個,養禽場4個,發展專業戶470戶。畜牧業產值完成8600萬元。

鄉鎮企業

養雞場
養雞場
該鄉農業持續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初級規模,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中藥材、蔬菜、畜牧養殖等專業村、專業廠及大型示範基地。民營企業門類齊全,具有鑄造、機械製造、農機修配、毛衫加工、塑料製品、木地板磚、水泥製品、工程建築、交通運輸、飲食服務、農副產品加工、生物有機肥等15個類型170多個項目。先後發展了鄧州市電纜廠、充實了天合建材廠,擴建了豐奇集團生物有機肥廠,鞏固了裴營建築公司,改制了節能設備廠,籌建了黃牛育肥場,新上了興華種雞場,恢復和新建了12家麵粉廠。全鄉新改新辦各級各類企業248家。這裡有鄧州市最大的台灣獨資企業“天合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首家“生物有機肥廠”;管理規範的“鄧州市興華種雞廠”等。形成了一批具有輻射帶動功能的“龍”頭經濟實體。鄉連年榮獲南陽市委、政府、鄧州市委、政府“鄉鎮企業工作一等獎”、“鄉鎮企業先進單位”、“鄉鎮企業工作目標考評第一名”等榮譽稱號。

基礎建設

村中民居
村中民居
(1)集鎮道路建設、硬化配套了裴營、滕樓、許營3個集鎮;房營、花園等集鎮正在完善。鄉村路、村村路全部實現砂石化,晴雨無阻。(2)郵電通訊。鄉、村、組全部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3)新建大密集型炕房112座,打機井36眼,在育苗基地集中建大棚16個,使煙葉面積由原來的不足600畝發展到2200多畝,逐步實現了煙葉生產的恢復性增長,人均收入提高50萬元,年實現煙葉稅收40萬元。(4)項目建設暨招商引資情況超千萬項目7個;招商引資集中月期間引資合同項目3個,總投資2.08億元;簽約項目3個,總投資1.5億元;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7個,其中新建項目10個,續建項目3個,計劃新項目3個。總投資1.4億元;累計完成1.07億元。(5)全鄉已整治147個自然村,總投資1060萬元,共打通主次幹道478條,長251公里,共鋪築水泥路面125公里,沙石路面169.5公里,挖通下水道75條32公里,治理坑塘18個,建成小遊園8個,文化茶館26個,安裝太陽能1656台;加大沼氣建設工作力度,已建成沼氣池1457座。

文化


地名由來
裴營鄉因傳明初時,裴玉自山西洪洞縣遷入建村,故名。
文物古迹
裴營鄉有保存完整的鄧州丁氏家祠,滕樓街的火星廟,青冢村的古冢,魏寺村的聖泉寺,玉皇村的玉皇大殿等古迹。

交通


裴營鄉有鐵路焦柳線、S248線公路、南陽至趙集公路、鄧羅公路過境;鄉道鄧州至羅庄公路穿境而過。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有道路11條,總長10千米。

社會


丁氏宗祠
丁氏宗祠
該鄉成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南陽市級達標鄉,“六配套”學校達100%。衛生。進一步完善了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兒童防疫接種率98%以上。廣播覆蓋率達100%,98年計生率、統計負荷率達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多次受到鄧州市委表彰。全鄉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了敬老院條件。98年鄉敬老院被評為先進敬老院。鄉勞動民政保障所成立於2005年,全所在職人員5人,30歲以下1人,黨員1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人,設所長、副所長各一名,辦公場所10間,辦公設施齊全,各種台帳資料齊全,所內四季長青,鳥語花香。裴營鄉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旅遊景點較多,有保存完整的鄧州丁氏家祠,滕樓街的火星廟,青冢村的古冢,魏寺村的聖泉寺,玉皇村的玉皇大殿等,均具有明代以來的悠久歷史,不僅遺跡尚存,而且建設雄偉,遊人紛至。滕樓街集貿市場古往今來,商賈雲集,規模宏大。如今的裴營鄉已成為鄧州市北部經濟發展中一顆燦爛的明珠。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有幼兒園(所)27所,在園幼兒820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28所,在校生2950人,專任教師26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60人,專任教師2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有文化中心1個,村文化廣場6個,農家書屋11個,村文化室30個。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有有線電視2100戶,有線電視入戶率100%;村村通廣播電視。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衛生院1家,30個衛生醫療點;病床1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專業衛生人員1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2011年,裴營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8萬人次,住院手術300台次,出院病人0.1萬人次。裴營鄉重點醫院有裴營鄉衛生院。2011年,裴營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9.3萬人,參合率98%;孕產婦死亡率26.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裴營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76戶,人數3775人,支出326萬元,比2010年增長20%,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0人,支出15.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81人,支出89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5人次,共支出187萬元,比2010年增長4.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裴營鄉有郵政網點4個,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戶5450戶,行動電話用戶27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