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河

黃河支流延河的支流

杏子河,黃河支流延河的支流,俗名“西川水”,又名“渾洲川水”,發源於靖邊縣大路溝鄉關聖塌。經志丹縣,由王窯鄉井庄入安塞區境,經王窯、招安、沿河灣3個鄉(鎮),至沿河灣鎮黃崖根匯入延河。全長106公里,流域面積148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佔93%。

杏子河水利、水力資源都比較豐富,中下游志丹安塞流域建設了不少水庫及水電站,用心灌溉及發電,流域頗得河流之利。

幹流概況


杏子河,發源於靖邊縣,大致向東南,流經志丹縣、安塞區,注入延河。全長106公里(一說102.8公里),流域面積1486平方公里。
杏子河的源頭,在白于山南麓的靖邊縣大路溝鄉柴家灣(一說二里灣牛頭坡,一說大路溝鄉關聖塌),在靖邊縣大路溝鄉境內由東折向南流。境內流長21.5公里,流域面積240.1平方公里,向南入志丹縣。
志丹縣杏河鎮段
志丹縣杏河鎮段
杏子河志丹縣王窯水庫一段
杏子河志丹縣王窯水庫一段
杏子河從志丹縣張渠鄉廟和渠村的塌崖畔入志丹縣縣境。流經張渠、杏河、侯市三鄉鎮,在侯市鄉界補灣,進入兩縣區邊界的王窯水庫庫區,出縣境入安塞區。境內全長46公里,流域面積752平方公里。
志丹縣杏河鎮侯市村一段
志丹縣杏河鎮侯市村一段
在安塞區境內,杏子河由王窯鄉經王窯水庫調節后,在井庄入安塞縣境,經王窯、招安、沿河灣3個鄉(鎮),至沿河灣鎮黃崖根匯入延河。本縣河段長40公里,為延河一級支流,流域面積610.7平方公里,佔總流域面積的41%。有常流水支流26條,年平均徑流量0.23億立方米,河床寬度25至35米,流速0.7米/秒,常流量為0.8至1.5立方米/秒。

水文特徵


杏子河常年結冰期達70天左右,主河道呈“L”形,河道以槐樹渠為界,上游有二級台地,下游有較整塊的川台地。杏子河流域有1公里以上的河道389條,其特徵為:河槽多狹窄且深切,均有倒庵,岩石出露高;河床比降大,平均比降3.5‰,河道寬約30-100米,均為石質溝道,呈“U”形。水流急,洪枯量相差很大,洪水暴漲暴落。年侵蝕模數13000噸/平方公里,年輸沙量978萬噸。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崖畔溝、牛嘴溝、楊砭溝、玉皇溝等。
長尾河,位於縣城東部25公里,源於志丹縣境內侯市鄉井溝岔和楊台原兩村之間,全長24.6公里,在本縣境內長10.8公里。流經侯市鄉,由西向東,在安塞縣境內的高溝門村入杏子河。在縣境內的后溝河床寬30米,最寬60米,平均45米,較狹窄,為常年河流,流域面積共247平方公里,縣境內16平方公里,統稱長尾河。縣境內有壕溝、高家溝、趙莊溝、馮家溝等支流匯入,結冰期為78天。
崖畔溝,在志丹縣城西北部,源於張渠鄉的海塌附近,至張渠村匯入杏子河,全長11.3公里。西北至東南流向,是杏河上游的一大支流,流域內有1~2公里長的溝道19條,集水面積29.6平方公里。
牛嘴溝,位於志丹縣城北部17公里處,流經順寧鄉的白檯子村,至杏河鎮的牛寨子村匯入杏子河,全長15公里,東西流向,溝谷最寬50米,最窄20米,平均寬35米,流域內有1~2公里長的溝道18條,集水面積33.65平方公里,溝坡多黃土覆蓋。
陽砭溝,位於志丹縣城北部15公里,東西流向,源於順寧鄉的羅坬村,至陽砭溝村入杏子河,全長14.5公里,溝谷最寬100米,最窄50米,平均寬75米,流域內有1~2公里長的溝道8條,集水面積44.73平方公里,溝底外露紅砂石,溝坡被黃土覆蓋。
玉皇溝,位於志丹縣城東北部22公里處,源於張渠鄉的陽嘴梁西麓,至廟灣入杏子河,全長16.5公里,西北至東南流向,最寬200米,最窄50米,平均寬125米,流域內有1~2公里長的溝道18條,集水面積73.1平方公里,谷槽深切,紅砂石外露,多被紅膠土、黃土覆蓋。
安塞縣境內杏子河主要支流有:
岔路川主河道,長20.17公里,流域面積137.19平方公里;長尾河主河道長32.88公里,流域面積247.65平方公里;碾盤溝主河道長10.99公里,流域面積34.28平方公里;謝屯溝主河道長19.95公里,流域面積74.33平方公里;灰堆溝主河道長20.37公里,流域面積76.45平方公里;周屯溝主河道長10.54公里,流域面積33.84平方公里。

治理開發


王窯水庫
王窯水庫
王窯水庫,位於延河一級支流——杏子河中游的王窯鄉陳子溝村。壩高55米,總庫容2.03億立方米,由土大壩、放水函洞、泄洪洞、電站4部分組成。庫區流域面積823平方公里,庫內主溝長102.8公里,溝道比降為4.2%,流域內年侵蝕量每平方公里8600噸。該庫於1970年動工,全部設施於1980年完成。修建王窯水庫原意以防洪和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養魚。但成庫后,灌溉不很理想,防洪作用顯著,間或進行少量的發電和養魚。該庫系大型水庫。
杏子渠,1956年3月動工,1958年7月竣工。渠首位於沿河灣鎮茶坊村山下,乾渠全長10公里,取杏子河水入渠,渠經沿河灣鎮的雲坪、候溝門、閆家灣、黃崖根、碟子溝5個村委會、15個自然村。設計流量0.67立方米/秒,實引流量0.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積和設計灌溉面積均為2200畝。該渠有乾渠1條、支渠1條、斗渠28條,大小建築148處。築攔河壩1座,有進水閘、沖沙閘各1座,渡槽11座,倒虹2處,退水16處,排灌橋38座。1971年和1977年,該渠進行過兩次大的維修。第一次是因河床升高而加高大壩;第二次是1977年7月因水毀大堤而重建大壩。該渠共投資53.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8.02萬元,受益區群眾集資5.68萬元。投工6.784個,完成土石方1.25萬立方米,建成後效益甚好。
杏河水電站,位於杏河鎮槐樹渠村,杏子河畔上,引杏子河常流量,利用低壩自然落差水力發電。1972年9月建成,總投資20.3萬元,引水渠長100米,設計引水量0.25立方米/秒,水頭19米,安裝發電機組1台,總容量75千瓦,變壓器8台、320千伏安。架設6-10千伏高壓線路15公里,低壓線路27公里,年發電平均150天,設計發電量4.2萬度,實發電4.2萬度左右。最高年發電量16.5萬度(1979年)。
張渠水電站,位於張渠鄉張渠村,杏子河畔上,引杏子河常流量,利用低壩自然落差水力發電。1975年1月建成,總投資11.7萬元,引水渠長50米,設計引水量0.2立方米/秒,水頭19米,安裝發電機組1台,總容量75千瓦,變壓器4台、140千伏安。架設6-10千伏高壓線路9.1公里,低壓線路22公里。年發電平均180天,設計發電量3.5萬度,實發電3.5萬度,最高年發電量7.2萬度(1979年)。
陽渠水庫,位於志丹縣杏河鎮陽渠,1977年建成。壩體為均質土壩,壩高35米,總庫容23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2萬立方米,死庫容188萬立方米,設有溢洪道,設施灌溉面積370畝,有效灌溉面積200畝,控制流域面積8.9平方公里,總投資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萬元。

流域概況


上游志丹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地區西北部,總面積3781平方公里。地屬陝北黃土高原梁峁丘陵溝壑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最高達1741米,最低為1093米,相對高差648米。以洛河周河、杏子河三大水系網形成三個自然區域,稱西川、中川、東川。境內溝壑縱橫,梁峁密布,山大坡陡,河谷深切,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日照為2332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平均114.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7.8℃。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1.5℃,極端最高氣溫達37.4℃;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7.8℃,極端最低氣溫-25.4℃。四季氣候變化明顯,但分配不均,冬季長達189天,夏季只有9天。年無霜期平均142天左右。年降雨量平均524.5毫米,最多年份達785.9毫米,最少年份324.4毫米。石油為大宗,已探明儲量為1億噸左右。志丹縣是革命先烈劉志丹的故鄉,又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志丹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很大貢獻,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鬥爭歷史。農牧業歷來為志丹縣經濟之主體。素有“山保安、牛羊山、米糧川”之稱。山杏是志丹縣的主要經濟林,至1995年建成山杏基地近30萬畝。
下游安塞區,宋設置安塞堡,於南宋淳佑壬子年(1252)立縣,距今已有750餘年。安塞地處西北內陸黃土高原腹地,鄂爾多斯盆地邊緣,位於陝西省北部,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總土地面積2950平方公里,占延安市總面積的8.04%,其中耕地106.4萬畝,95%屬於山地。2016年安塞撤縣設區。全區轄8鎮、3個街道辦事處、117個行政村,總人口17.71萬,土地總面積2950平方公里。安塞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溝壑縱橫、川道狹長、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灣、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溝深。屬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安塞山地資源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是世界最佳果菜優生區和羊子適生區。王家灣羊肉因羊子食用的地椒草融入羊骨髓而肉質鮮嫩、風味獨特,被譽為“肉品中的人蔘”;安塞小米色澤金黃,粘糯芳香,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是滋陰補血、調整膳食結構的上佳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安塞山地蘋果、地椒羊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安塞小米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保護產品。目前,全區累計發展設施蔬菜5.6萬畝,山地蘋果40萬畝,規模化養殖場117個,被確定為全省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全省蘋果產業基地縣區、全省肉養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