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雞

鳥綱雞形目動物

尼西雞——主產於雲南省中甸縣尼西區,以藏雞錄入(1989年)《中國家禽品種志》,在2000年和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名錄”。尼西雞屬高原小型蛋用地方良種雞。具有體型輕小、耐粗飼、覓食力強、採食範圍廣、抱性較弱、產蛋較多等優點,尤其是抗寒耐缺氧能適應當地高海拔、氣候寒冷的自然環境,更加讓尼西雞肉質鮮嫩、風味獨特。

產地分佈


尼雞屬蛋型品。藏 雞的一個類型,藏語稱“龍巴下”。主產於雲南省中甸縣尼西區,故稱尼西雞。分佈於大中甸、小中甸、中心鎮、格咱鄉等地區。尼西雞是當地群眾在自然生態條件下經長期閉鎖選育,逐漸形成的具有體輕、翅和尾羽發達、善飛等特點的優良地方品種。尼西雞中心產區在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尼西、東旺、德欽縣奔子欄鄉,在迪慶州中北部高寒山區及乾熱河谷農區等地。截止2005年全州存籠尼西雞48790餘只(純血緣尼西雞存籠為23700多隻),出籠尼西雞25000餘只,產蛋187噸。

外貌特徵


尼西雞左邊(公雞)右邊(母雞)
尼西雞左邊(公雞)右邊(母雞)
型,質健壯,胸深突,背腰,舉靈,羽毛緊湊,尾羽達翹。適,。喙短粗,黃、青、鐵灰。單冠,紅,雞冠,厚,雞冠薄、質細緻、柔潤滑。肉髯、瞼紅,虹彩黃、橘紅。頸較細。雞羽紅、純、黑白花3種。大紅公雞主翼羽、尾羽和鐮羽黑色鑲邊,頸羽、鞍羽金黃色或紅褐色。母雞羽色較雜,羽色有黑色、白色、黃麻色、灰色和雜花色。皮膚白色,少數烏黑色。脛黑色、青色、黃色或石板色,無脛羽。四趾。

品種性能


速產肉
初生32克;30日齡170克;60日齡公雞290克,母雞230克;90日齡公雞550克,母雞490克;120日齡公雞900克,母雞730克;成年公雞1400克,母雞1230克。成年公雞平均半凈膛屠宰率76.39%,母雞70.58%;成年公雞平均全凈膛屠宰率69.94%,母雞64.30%。
產蛋性能與繁殖性能
尼西雞(母)
尼西雞(母)
母雞平均開產日齡195天。平均年產蛋165枚,高者可達201枚,平均蛋重48克。平均蛋形指數1.34。蛋殼白色,少數淺褐色。公雞性成熟期180-210天。公母雞配種比例1:(6-9)。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母雞就巢性較弱,1-4月份就巢2次,每次平均就巢持續期15天。5-12月份一般就巢1-2次,每次平均就巢持續期4天。公母雞利用年限2-3年。

飼養方式管理


雞場的場址要求選擇在地勢乾燥、平坦、通風性好、交通方便、排水良好和背風向陽的地方,要避開坡底和谷地以及風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風雪的襲擊。地形應開闊,場地面積寬敞,養殖種雞要有放養場地。場址選擇必須遵循社會公共衛生準則,使雞場不致成為周圍環境的污染源,同時也要注意不受周圍環境的污染。雞場與居民點、主要公路間的距離至少要在500米以上。養雞場一般設有管理區、生產區、病雞飼養與污物管理等功能區。雞舍主要有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全封閉式三種,尼西雞的養殖主要是半舍飼的養殖方式,佔地多、衛生條件好,生產成本低。主要以放牧,早、晚補飼,晚上關進較封閉雞舍,以免被其他動物傷害。

保護價值


2020年5月29日,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