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與想象
虛構與想象
這本《虛構與想象——文學人類學疆界》由德國的沃爾夫岡·伊瑟爾所著。《虛構與想象——文學人類學疆界》企求為人類藉助於文學的自我闡釋創造出一個不同的啟導式,既與人類的內在情性相關聯,同時又是文學自身的構成要素。虛構與想象恰好滿足這些條件。二者都是作為證據性的經驗而存在於人類的生命活動之中。文學的表現與再現功能使人類的超乎尋常的可塑性,自由伸展到了一個幾乎沒有邊界的文化大背景之中。準確地說,人的可塑性,實際上就是一種流變不居的本質特徵。文本遊戲使自我呈現之不可能性,變成了一種超越無限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幾乎是沒有限制的。無論疆域多麼遼闊的王國,都無法將這種可能性囊括其間。文學作為虛構與想象的產物,它超越了世間悠悠萬事的困擾,擺脫了束縛人類天性的種種機構的框架。
在虛構與想象中越界——沃爾夫岡伊瑟爾如是說(代序)
引言
第一章 文學的虛構化行為
有關虛構與現實的基本知識
三元合一:現實、虛構與想象
虛構功能的區分:選擇、融合和自解
註釋
第二章 作為一種文學虛構範式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田園體
古代的田園詩方案
田園詩與它所指涉的現實
田園詩的雙重世界
文學虛構作為表演、陶醉與轉換過程
雙重化和總體性的人類學含義
註釋
第三章 虛構在哲學話語中的變遷
導論:超越經驗主義
虛構作為假象:弗蘭西斯·培根和批評
虛構作為模態:耶利米·邊沁和肯定:
虛構作為一種先驗的探索:漢斯·費英格和新康德主義的安排
虛構作為差別:納爾遜·古德曼和構成主義
認識的變色龍:關於虛構的若干結論
註釋
第四章 想象
歷史縱覽
作為能力的想象(柯勒律治)
作為行為的想象(薩特)
激進的想象(卡斯特里阿蒂斯)
虛構與想象的相互作用
補論:貝克特的想象枯竭和幻想文學
註釋
第五章 文本遊戲
遊戲之“地圖—地域關係”
模仿與象徵:相互依賴的遊戲
文本中的遊戲
遊戲與被遊戲
註釋
第六章 結語
模仿和表演
人類學範疇的表演
註釋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