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藤

苦瓜藤

苦瓜藤,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莖。我國南北均普遍栽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痢疾,瘡癰腫毒,胎毒,牙痛。

入葯部位


莖。

性味介紹


味苦,性寒。

歸經介紹


歸脾、胃經。

功效介紹


清熱解毒。

主治詳情


痢疾,瘡癰腫毒,胎毒,牙痛。

配伍介紹


1、治紅白痢疾:苦瓜藤一握。紅痢煎水服,白痢煎酒服。(江西《草藥手冊》)
2、治瘡毒:(苦瓜)藤適量搗敷瘡毒或煎水洗。(《梧州草藥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
3、治小兒胎毒:用(苦瓜)莖適量煎水洗。(《陸川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2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取,洗凈,切段,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細柔毛,卷鬚不分枝。葉大,腎狀圓形,長寬各約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基部收縮,邊緣具波狀齒,兩面近於光滑或有毛;葉柄長3-6cm。花雌雄同株。雄花單生,有柄,長5-15cm,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腎狀圓心形,寬5-15mm,全緣;萼鐘形,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短尖,長4-6mm;花冠黃色,5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長1.5-2cm,先端鈍圓或微凹;雄蕊3,貼生於萼筒喉部。雌花單生,有柄,長5-10cm,基部有苞片;子房紡錘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細長,柱頭3枚,胚珠多數。果實長橢圓形,卵形或兩端均狹窄,長8-30cm,全體具鈍圓不整齊的瘤狀突起,成熟時橘黃色,自頂端3瓣開裂。種子橢圓形,扁平,長10-15mm,兩端均具角狀齒,兩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條紋,包於紅色肉質的假種皮內。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我國南北均普遍栽培。

論述概括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退熱解毒。治火牙痛,外洗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