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巨齒蛉

東方巨齒蛉

東方巨齒蛉(拉丁名:Acanthacorydalis orientalis,Maclachlan)為廣翅目、齒蛉科節肢動物。中國分佈於四川、湖北、福建等省。森林昆蟲。其雙鉗力量很大,主要以毛蟲、蠕蟲,如蝴蝶、飛蛾等為食。成蟲因體形大不善於飛翔。

簡介


東方巨齒蛉是森林昆蟲,其生命周期約有3-4個月,要經過卵、幼蟲、蛹最後才羽化為成蟲。但是由於東方巨齒蛉幼蟲的生活需要非常潔凈的水質,具有這麼乾淨水質的地方已經不多了,導致這個物種種群數量低下。所以我們更要保護好這個奇異的物種。2014年7月中旬,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在青城後山考察時,發現了水生昆蟲越中巨齒蛉。經館長趙力對標本實際測量后發現,這幾隻個體竟然是世界發現過的現存最大水棲昆蟲標本,最大翅展達到21厘米。過去被公認為是現代生活的最大水棲昆蟲,產於中南美洲巴西等地的一種叫直升機豆娘(巨豆娘)的蜻蜓,它的兩翼張開時寬度最大記錄只有19.10厘米。地球歷史上存在過的最大水棲昆蟲——巨脈蜻蜓,雖然翅展可以達到75厘米,但是早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就已滅絕。

識別特徵


東方巨齒蛉
東方巨齒蛉
體長5l-83mm,前翅長70-81mm,后翅長60-70mm。是脈翅目中最大的種類。頭部寬大,後頭細狹如頸,頭兩側各有一刺狀突,頭頂還有一對齒狀突起;頭部由黃和黑兩色組成網狀花紋。觸角黑色,略呈鋸齒狀;上顎發達,雄蟲極長大,基部寬內側有一大齒,端部尖而彎有二小齒。腹部褐色,有黃斑。足黑褐色,基部具黃斑。翅淡褐色,半透明,翅脈深褐色。后翅臀區很寬,褐斑較少。

食性


東方巨齒蛉,是一種專門捕食農業害蟲的昆蟲,幼蟲生活在水中,捕食水生小昆蟲、小蝌蚪甚至小魚苗。長成成體后,就生活在水邊的沼澤和森林裡,其雙鉗力量很大,主要以毛蟲、蠕蟲,如蝴蝶、飛蛾等為食。

營養價值


東方巨齒蛉幼蟲營養成分豐富且含量高,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75.5%,總糖為0.368%,膽固醇為165.6mg/100g,脂肪為13.5%;含有17種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為58.93g/100g,其中8種必需氨基酸佔總氨基酸的41.2%,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之比為70.1%,符合FAO/WHO 推薦的理想蛋白模式;脂肪酸以軟脂酸、油酸和棕櫚油酸為主;礦質元素豐富且含量高,維生素B2含量達3.46mg/100g。東方巨齒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可深入開發為葯食兩用食品。
現代中醫學研究認為,爬沙蟲性味甘溫,入腎肺經,有補肺腎、止咳嗽、益虛損、扶精氣之功效,適用於肺腎兩虛、精氣不足、陽痿遺精、咳嗽短氣、自汗盜汗、腰膝酸軟等症。又因其性平力緩,能平補陰陽,為中老年體衰、病後體弱、產後體虛者的調補藥食佳品。

生活習性


東方巨齒蛉,是一種專門捕食農業害蟲的昆蟲,其雙鉗力量很大,主要以毛蟲、蠕蟲,如蝴蝶、飛蛾等為食。成蟲因體形大,不善於飛翔。東方巨齒蛉屬雌性,雄性的體形會小些。它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佈,森林、沼澤都有適合它生長的自然環境,所以體表呈現出起保護作用的灰褐色擬態花紋。”
東方巨齒蛉每年夏季只繁殖一次。它是肉食性的,是一種專門捕食農業害蟲的昆蟲,其雙鉗力量很大,幼蟲生活在水中,捕食水生小昆蟲、小蝌蚪甚至小魚苗。長成成體后,就生活在水邊的沼澤和森林裡,以蛾子等小昆蟲為食。夜間有趨光性,經常會圍著路燈打轉。成蟲因體形大,不善於飛翔。
儘管東方巨齒蛉這樣的昆蟲面目醜陋,用大牙咬人確實也挺疼。但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如果發現這些奇異的昆蟲后盡量不要打擾它們,更不要捕捉,就讓它們在自然界自由生長。

分佈


中國分佈於四川、湖北、福建、陝西、甘肅、北京、河北、山西、雲南、安徽等省。

其他


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系主任彩萬志教授告訴記者:“市民發現的這隻東方巨齒蛉屬雌性,雄性的體形會小些。它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佈,森林、沼澤都有適合它生長的自然環境,所以體表呈現出起保護作用的灰褐色擬態花紋”。
昆蟲學家提醒市民:“儘管東方巨齒蛉這樣的昆蟲面目醜陋,用大牙咬人確實也挺疼。但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市民發現這些奇異的昆蟲后盡量不要打擾它們,更不要捕捉,就讓它們在自然界自由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