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承之

南朝時期的軍事將領

蕭承之(公元383—447年),字嗣伯,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臨沂市),南朝齊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之父,南朝宋著名將領。歷任揚武將軍、威烈將軍、右衛將軍、太子屯騎校尉、龍驤將軍、右軍將軍,封晉興縣五等男,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蕭道成開國后追贈“齊宣王”。

人物關係


個人經歷


蕭承之“少有大志,才力過人”。同族丹陽尹蕭摹之、北兗州刺史蕭源之都十分器重他。
蕭承之初為建威府參軍。晉安帝義熙年間,東晉平定四川的譙縱后,遷為揚武將軍兼安固郡(治今四川營山)、汶山郡(治今四川茂縣)二郡太守,善於安撫。
宋文帝元嘉初年,歷任武烈將軍、濟南太守。元嘉七年(430),到彥之北伐大敗,北魏乘勝進佔青州,安平公乙旃眷進犯濟南,蕭承之“空城計”智退敵軍。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認為蕭承之保全濟南有功,認為他治理才能不下於軍事才能,擬任兗州刺史,讓檀道濟安排。但這事最後不得而終,轉任輔國鎮北中兵參軍、員外郎。
元嘉十年(433),在梁州刺史蕭思話手下,擔任橫野府司馬、漢中太守。氐族統帥楊難當進犯漢川,梁州刺史甄法護棄城而逃,蕭思話行至襄陽,蕭承之率軍輕裝前進,攻佔要塞黃金山和峨公山,但在漢水兩岸被圍困四十多天。敵軍都穿著犀牛皮製成的銷甲,刀箭無法傷害。承之苦想數日,得出一計,讓士兵用長槊刺中敵人後,再用大斧錘擊槊尾部,敵軍無法抵擋,只得焚營而退,梁州平定。因功封龍驤將軍,轉寧朔司馬,仍舊任漢中太守。
蕭承之入朝任太子屯騎校尉,因平氐之功,宋文帝擬任青州刺史,但因為不巴結獨掌大權的彭城王劉義康,轉為江夏王司徒中兵參軍、南泰山太守,封晉興縣五等男爵位,食邑三百四十戶。又升任右軍將軍。
元嘉二十四年(447)卒,享年65歲。梁州百姓思念他,在峨公山設廟祭祀。
宋順帝升明二年(478),追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身後陵墓


蕭道成建立南齊后,追尊蕭承之為宣皇帝,葬永安陵。
永安陵位於今江蘇省丹陽市東北胡橋北獅子灣。坐北朝南,陵家已犁為平地。唯陵前存二石獸,東為天祿,雄性,保存完好,身長2.95米,高2.75米,頸高l.40米,體圍2.75米,系整塊巨石雕成,造型肉豐骨勁,神態矯悍生動,前足之下,攫一小獸,更增幾分情趣;兩獸傾伏地中,頭已無存,頸部亦已破壞。根據南朝陵墓的通例,陵前原還應有神道石柱,龜跌石碑等石刻建築。未經考古發掘,該陵地下部分的情況尚不清楚。

人物軼事


空城退敵
北魏聚集大軍於濟南城下,蕭承之知道寡不敵眾,便命令士兵隱蔽起來,並大開城門。蕭承之的部下大惑不解問:“賊眾我寡,奈何輕敵之甚!”蕭承之從容答道:“今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唯當見強以待之耳。”大意是說,困守在一座被拋棄在敵人後方的孤城,情勢危急。如果向敵人示弱,必定會遭到屠殺,只有擺出強大的陣勢來等待敵人。北魏軍士看到這種情形,懷疑城中有重兵埋伏,於是撤退。真乃兵書所云“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蕭承之臨危不懼,巧設空城計,智勇退敵人,從而保全了濟南城,《南史·高帝紀》中亦記載此事。事後蕭承之對手下說:“孤城孤軍,當時的情況實在太危險了,如果將真實情況暴露給敵人,那肯定在劫難逃了,所以只好故弄玄虛,欺哄敵軍。”

家族成員


妻子

宣孝皇后陳道正

兒子

衡陽元王蕭道度
始安貞王蕭道生:其子蕭鸞即位為皇帝后追封其為景皇
齊高帝蕭道成

孫子

齊武帝蕭賾
豫章文獻王蕭嶷
臨川獻王蕭映
長沙威王蕭晃
武陵昭王蕭曄
安成恭王蕭皓
鄱陽王蕭鏘
桂陽王蕭鑠
始興簡王蕭鑒
衡陽王蕭鈞
江夏王蕭鋒
南平王蕭銳
宜都王蕭鏗
晉熙王蕭銶
河東王蕭鉉
齊明帝蕭鸞
始安靖王蕭鳳
安陸昭王蕭緬

正史記載


出自《南齊書·本紀·高帝上》:
皇考諱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過人,宗人丹陽尹摹之、北兗州刺史源之並見知重。初為建威府參軍。義熙中,蜀賊譙縱初平,皇考遷揚武將軍、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善於綏撫。元嘉初,徙為武烈將軍、濟南太守。七年,右將軍到彥之北伐大敗,虜乘勝破青部諸郡國。別帥安平公乙旃眷寇濟南,皇考率數百人拒戰,退之。虜眾大集,皇考使偃兵開城門。眾諫曰:「賊眾我寡,何輕敵之甚!」皇考曰:「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惟當見強待之耳。」虜疑有伏兵,遂引去。青州刺史蕭思話欲委鎮保險,皇考固諫不從,思話失據潰走。
明|年,征南大將軍檀道濟於壽張轉戰班師,滑台陷沒,兗州刺史竺靈秀抵罪。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書與都督長沙王義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擬為兗州刺史,檀征南詳之。」皇考與道濟無素故,事遂寢。遷輔國鎮北中兵參軍、員外郎。
十年,蕭思話為梁州刺史,皇考為其橫野府司馬、漢中太守。氐帥楊難當寇漢川,梁州刺史甄法護棄城走,思話至襄陽不進。皇考輕軍前行,攻氐偽魏興太守薛健於黃金山,克之。黃金山,張魯舊戍,南接漢川,北枕驛道,險固之極。健既潰散,皇考即據之。氐偽梁、秦二州刺史趙溫先據州城,聞皇考至,退據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營。皇考引軍與對壘,相去二里。健與偽馮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戰,皇考大破之。健等閉營自守不敢出,思話繼至,賊乃稍退。皇考進至峨公山,為左衛將軍、沙州刺史呂平大眾所圍積日,建武將軍蕭汪之、平西督護段虯等至,表裡奮擊,大破之。難當又遣息和領步騎萬餘人,夾漢水兩岸,援趙溫,攻逼皇考。相拒四十餘日。賊皆衣犀甲,刀箭不能傷。皇考命軍中斷槊長數尺,以大斧捶其後,賊不能當,乃焚營退。皇考追至南城,眾軍自后而進,連戰皆捷,梁州平。詔曰:「承之稟命先驅,蒙險深入,全軍屢克,奮其忠果,可龍驤將軍。」隨府轉寧朔司馬,太守如故。入為太子屯騎校尉。文帝以平氐之勞,青州缺,將欲授用。彭城王義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轉為江夏王司徒中兵參軍、龍驤將軍、南泰山太守,封晉興縣五等男,邑三百四十戶。遷右軍將軍。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梁土民思之,於峨公山立廟祭祀。升明二年,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