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譚十記

馬識途創作的文學小說

《夜譚十記》是2005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馬識途。全書包含十個故事,以舊中國衙門裡的十位窮科員為主人公,通過十人輪流講故事的獨特敘述方式,真實再現了三十年代的社會百態。其形象生動靈活,情節跌宕起伏,語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聞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抗戰時期重慶治下的縣鎮世相就此一覽無遺;2010年,由該書章節改編的電影《讓子彈飛》上映,周潤發、葛優、姜文、陳坤四大性格男星加盟,在第63屆戛納電影節的片花首映會可謂引爆全場,國際六大電影節主席更是邀請該片參賽,各國影人均表示此片可創下華語電影之最。

內容簡介


《夜譚十記》包含《破城記》《報銷記》《盜官記》《娶妾記》《禁煙記》《沉河記》《親仇記》《觀花記》《買牛記》《踢踏記》等十個篇幅不等的故事。
馬識途以舊中國官場里的十位窮科員為主人公,通過十人輪流講故事的獨特敘述方式,以一個個看似難以想象卻十分真實的奇聞異事,使我們不僅看到了舊社會官場上爾虞我詐、賣官鬻爵的醜行,普通勞動群眾目不忍睹的痛苦生活,特別是婦女們被侮辱、被損害的悲慘遭遇,而且還看到了舊社會冷酷的人情世態,倫理道德的虛偽,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的險惡。《夜譚十記》採用了能緊緊抓住讀者的說故事的敘述形式,讓十個窮極無聊的小科員每天輪流擺龍門陣,作品的這種結構形式和一定的傳奇色彩,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作品幽默的筆調,對舊社會反動統治的尖銳諷刺,和許多地方充滿感情的描寫,也使這部作品更富有吸引力。

作品目錄


前記 不第秀才;冷板凳會緣起
第一記 峨眉山人:破城記
第二記 三家村夫:報銷記
第三記 巴陵野老:盜官記
第四記 山城走卒:娶妾記
第五記 野狐禪師:禁煙記
第六記 羌江釣徒:沉河記
第七記 無是樓主:親仇記
第八記 硯耕齋主:觀花記
第九記 窮通道士:買牛記
第十記 不第秀才:軍訓記
後記

創作背景


《夜譚十記》創作於1942年,當時馬識途已經身具革命家與文學家雙重身份,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由於經常更換職業,馬老那時經常和三教九流打交道。
“他們給我擺了許多我聞所未聞、千奇百怪的龍門陣,尤其是我接觸的一些小科員,他們平時沒有什麼娛樂和消遣,只好三五結夥到人家裡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扯亂譚,擺龍門陣,自尋其樂,在他們結成的冷板凳會上,我聽到了難以想象的奇聞軼事。我才深知那個社會是多麼乖謬絕倫,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麼困苦無狀而又豐富多彩。”
馬識途被這些生動的故事感染,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終於在1942年選擇了10個最有意思的“龍門陣”開始創作《夜譚十記》。
寫《夜譚十記》的第一個字開始,根本沒想到這本書一寫就寫了40年,三度書稿被毀,三度重新創作。
馬識途最先創作了《破城記》的前半部分《視察委員來了》,可由於工作和學習都很忙,寫作計劃被擱置。第一次毀稿發生在1946年,馬識途奉調從雲南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寫好的初稿不得不在離開前全部燒掉。
他到成都后,對於焚稿總是念念不忘,於是在工作之餘又情不自禁地寫了起來;第二次是馬識途在四川的家被國民黨特務查抄,他所有的書籍、書稿、筆記和資料都被沒收,其中也包括已經初具規模的《夜譚十記》;第三次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那段特殊的歲月。
新中國成立后馬老再次開始重寫《夜譚十記》,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經向他約稿,只要寫完就出版,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這部很快就要出版的書不光被判“死刑”,連書稿都找不到了。到馬老再次重新動筆創作《夜譚十記》時,他已經73歲了,是第四次寫這部小說,1982年終於大功告成,《夜譚十記》首次出版的印量就高達20萬冊。

作品評價


作者系川人,所文之筆,由其最熟悉的地方寫起,拿捏起來駕輕就熟。不第秀才,未能考取到功名的酸秀才。生不逢時的下場,如此落魄的遭遇,偶遇貴人,看似如夢方醒的頓悟,實則不然。踏入到冷板凳會的龍門陣之中,故事笑劇笑料頻發不斷。人雖然不能為官當政,卻可以賣弄一下自己的優秀文筆。
從開篇的文路來看,更像是在講述一個近於科舉制度下的塵封舊事。細細往下瀏覽,發現事情的線路上發生著轉移。
作者以用10位科員的口述故事,加上10位文人雅號的別稱,使其富有古樸和新意的同時,添加了雅俗與美感的質地。故事的套路上採用了幽默和暗喻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在古文今用方面的深厚筆法。文字不但詼諧風趣,並且從另一個角度,暗自揭發出了當局人的迂腐與昏庸。對於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作者的筆觸下,發現當時的人,之所以可笑,並不是因為他們,對社會風化感到厭惡和唾棄,而是在一種,對自我思想失去信心和控制的條件下,伴隨著精神食糧的殘缺,所產生的空虛和麻木。
由此而引發的諷刺幽默,甚是可笑,也甚是悲哀。由此書而產生的思辨,放大到現在的社會層面里,很多人,鬆散的路過人生陸地的時候,校園時光的情與愛,成為一種對自我的炫耀,寓為嘲諷的談資,而步入社會後,文學修養和實際操作,卻成為匱乏無力的阻礙,應用起來,顯得如此捉襟見肘。長此以往下去,遠遠地逃離,那些纏繞多年黑墨濃香的書本,一個人將會被這樣的惡意慣性,永遠的定格定位。社會的大風象,在由精神層面的思考和學習,演化為一種對物質金錢的膜拜,更有甚者認為,金錢主導一切錯誤極端思想。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格言,束之高閣,很少有人再去翻看那書架里的文字,因為他們覺得看電影、看電視、甚至是看動畫片,也比看一本書來得直接,來得舒心快樂,他們忘記了,書對於一部作品的集合優點,並不能夠用現代派的技術科技,替代文字的魅力和魔力,那種幽默和詼諧的傳神,可以用人物的動作或者眼神來傳遞,但絕對替換不了作者最初和最深層次的含義,電影、電視、動畫片,只是在不斷地拼接一個個點的意圖形象,而作者的整部輪廓、青絲眉目的信息勾畫,還是要用文字來直觀的表達。多花一點時間來看看書,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作者簡介


馬識途,男,原名馬千木,1915年1月生於重慶忠縣,中國當代作家、詩人、書法家;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
馬識途文集2:夜譚十記作者
馬識途文集2:夜譚十記作者
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同時開始了文學寫作。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國文學系。1949年任成都軍管會委員、川西區黨委委員兼組織部副部長。1958年,奉命籌建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任分院黨委書記、副院長。1960年出版短篇小說《老三姐》。1961年出版長篇小說《清江壯歌》。1980年,被選為四川省文聯和作家協會主席並出版回憶錄集《景行集》。1986年9月,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2005年,出版《馬識途文集》。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 2014年1月,舉行書法義展賣出230多萬,全部捐給了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為此,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了“馬識途文學獎”。2016年12月29日,四川省作家協會決定,推舉其為四川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2020年7月5日,宣布封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