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箋識四種
說文箋識四種
《說文》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許慎著,成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書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異體同文1163字,解釋十三萬餘字。此書在流傳中迭經竄亂,今本與原書頗有出入。本書首創部首編排法,為後世字書所沿用。本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貢獻極大。在清代研究《說文》成為專門學問,給它作注的就有數十家。
本徠書為國學大師黃侃遺著,內容飽滿,功力深厚。
作者介紹
黃侃(1886.4.3-1935.10.8)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初名喬鼐,后更名喬馨,最後改為侃,字季剛,又字季子,晚年自號量守居士,湖北省蘄春縣人。1886年4月3日生於成都。1905年留學日本,在東京師事章太炎,受小學、經學,為章氏門下大弟子。1914年後,曾在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範(武漢大學前身)、北京師範大學、山西大學、東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金陵大學等學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學期間,向劉師培學習,精通春秋左氏學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歿於南京,年僅49歲。
《說文》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許慎著,成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書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異體同文1163字,解釋十三萬餘字。此書在流傳中迭經竄亂,今本與原書頗有出入。本書首創部首編排法,為後世字書所沿用。本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貢獻極大。在清代研究《說文》成為專門學問,給它作注的就有數十家。
本書為國學大師黃侃遺著,內容飽滿,功力深厚。
黃侃(1886.4.3-1935.10.8)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初名喬鼐,后更名喬馨,最後改為侃,字季剛,又字季子,晚年自號量守居士,湖北省蘄春縣人。 1886年4月3日生於成都。1905年留學日本,在東京師事章太炎,受小學、經學,為章氏門下大弟子。1914年後,曾在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範(武漢大學前身)、北京師範大學、山西大學、東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金陵大學等學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學期間,向劉師培學習,精通春秋左氏學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歿於南京,年僅49歲。
黃侃在經學、文學、哲學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傳統“小學”的音韻、文字、訓詁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稱他與章太炎、劉師培為“國學大師”,稱他與章太炎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他主張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的研究應以《說文》和《廣韻》兩書為基礎,他重視系統和條理,強調從形、音、義三者的關係中研究中國語言文字學,以音韻貫穿文字和訓詁。
黃侃的古文字學主要見於《音略》(《國學卮林》1920年第1卷第1期)、《聲韻略說》(中央大學《文藝叢刊》1936年第2卷第2期)、《聲韻通例》(《唯是》月刊1920年第1、2冊)、《黃季剛先生與友人論治小學書》(《唯是》月刊1920年第3冊)等論著中。他對上古聲韻系統的貢獻主要有:提出古聲十九紐說;提出古韻二十八部說;提出古音只有平入二聲說。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融會貫通,建立了自己的古聲韻系統,即古音學體系。他在古音學上所取得的成就結束了自顧炎武以來的古音研究工作,使他成為清代古音學的殿後大師。作為其語言文字學著作的一部分,他還有幾十種表譜對古代漢語進行分析。他的《文心雕龍札記》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研究有過很大的影響。他的《漢唐玄學論》《禮學略說》《講尚書通例》等著作對哲學、經學的研究也有許多創見。由於他治學嚴謹,不肯輕易著書,若非定論,不以示人,並曾說:“年五十,當著書”,可惜在他年方五十時,未及撰成宏篇巨著就過早地謝世了,留下大批未經整理的點校箋識古籍的遺稿。
黃侃的主要著作有:《黃季剛先生遺囑專號》(中央大學《文藝叢刊》1936年第2卷第2期)、《黃侃論學雜著》(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4年)、《集韻聲類表》(上海開明書店1937年)、《日知錄校記》(中央大學出版組1933)等。在湖北省蘄春縣青石鎮的青石中學,有一所黃侃圖書館。
黃焯(1902~1984)語言文字學家。小字耀先,一字迪之。湖北省蘄春縣人。國學大師黃侃之侄。1927年畢業於武昌中山大學中文系。曾在南京任教,後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顧問、湖北省語言學會顧問等。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經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及古文研究方面,其中尤以對《詩經》的訓詁為成就最突出。作為黃侃學術的繼承者,他積累了黃侃論學及批校古籍的豐富資料,陸續整理出版,於1983年先後出版了《說文箋識四種》《文字聲韻訓詁筆記》《爾雅音訓》《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等。在整理黃侃遺著的同時,他自己還著有《經典釋文匯校》(中華書局,1981年)、《詩說》(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古今聲類通轉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說文新附考源》(收入《說文箋識四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毛詩鄭箋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詩疏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古今聲類通轉表》作為考求聲音通轉的系統檢尋資料,對於推求聲音的轉變,考求語音的歷史都有參考價值。《毛詩鄭箋平議》《詩疏平議》《經典釋文匯校》3書為作者生平精力所注,用力頗多,其中多有新見和發現。他對黃侃遺著的整理,對於研究黃侃的學術,發展語言文字學科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他為我國語言學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
說文同文
字通
徠說文新附考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