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色衣,中國封建時代官史所穿的公服.制度起始於北周,形成於唐朝。
解釋:封建時代官史所穿的公服,即“品服”。
出處:北周 侍衛官的禮服。《周書·宣帝紀》:“﹝ 大象 二年三月丁亥﹞詔天台侍衞之官,皆著五色及紅紫綠衣,以雜色為緣,名曰品色衣。有大事,與公服間服之。”
“品色衣”制度起始於北周,形成於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時,只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調整。以
唐代為例,官分九品,三品以上著紫色,四品深紅,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著紫穿紅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著者,官卑職微。唐代詩人
白居易詩“江州司馬青衫濕”句,便有遭貶后官職卑微之意。那些穿紅著紫的達官貴人經常出入朝廷,於是人們便以紅色作為發達的標誌,而達到紫色便是位居皇帝之下的高官了。所以時人便以“紅得發紫”來代替那些官運亨通、仕途暢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