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鄉

貴州省大方縣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方縣大山苗族彝族鄉位於大方縣中部隆起部位(馬乾山、公雞山一帶)的東北坡邊緣。全鄉有11個村、79個村民組、5608戶、18773人、農業人口18573人、佔總人口的98.93%。2015年人均純收入4573元,現有人均純收入2736元以下的貧困人口2399戶、6594人(其中:扶貧戶755戶,3236人,五保戶110戶,146人,低保戶468戶,753人,扶貧低保戶1057戶,2555人),居住苗、彝、蒙、布依、仡佬、白、漢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5701人,佔總人口的30%。

地理環境


大山鄉[貴州省大方縣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山鄉[貴州省大方縣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山苗族彝族鄉位於大方縣中部隆起部位(馬乾山、公雞山一帶)的東北坡邊緣,屬赤水河流域,東北與金沙縣接壤,縣內北鄰果瓦鄉、西與瓢井、長石兩鎮相連,西南鄰三元鄉,東南接星宿鄉。鄉政府所在地離縣城79公里。全鄉有11個村、79個村民組、4513戶、17560人、農業人口17306人、佔總人口的98.55%。現有人均純收入1196元以下的貧困人口1335戶、3131人,居住苗、彝、蒙、布依、仡佬、白、漢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5288人,佔總人口的30%。盛產李子、木材、櫻桃和楊梅。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大山鄉[貴州省大方縣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山鄉[貴州省大方縣大山苗族彝族鄉]
本鄉總土地面積83.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880畝,佔總土地面積32.1%,耕地中,稻田1135畝,旱地15745畝;林地55737畝,佔43.6%;牧地14781,佔11.6%。

氣候資源

溉鄉政府所在地海拔1805公尺,年均氣候10.7℃,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該月平均氣溫20.2℃,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元月,該月平均氣溫為-0.1℃,大於等於10℃的年活動積溫為3696℃。年日照時數為1250小時。年降雨量為914毫米,多集中在三個月。

生物資源

一是方竹資源,全鄉有5000畝。它可作編織與造紙用原料,每年秋季,僅竹筍約可收7.5萬公斤,是食品中的山珍。二是天麻,天麻是名貴藥材,但由於強度挖采,野生資源日漸匱乏,現已有人工種植。

水與水能資源

全鄉83.24平方公里,年水產量7794.6萬方耕地畝均1900方,人均5665方,境內常年有水的河溝6條,另有界河1條。

政治


領導介紹

姓名:胡凌
職務:黨委書記
分管範圍: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風廉政建設、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姓名:鄔文轍
職務:人大主席
分管範圍:協助書記工作,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黨務、思想政治建設、團委、婦聯、關工委、地方志、目標考核、幹部實績考核、機關事務和後勤保障工作及黨政辦、組織辦、目標考核辦、人大辦。
姓名:陳智
職務:黨委副書記、鄉長
分管範圍:協助書記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和招商引資工作及財政所。
姓名:葉坤
職務: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分管範圍:協助書記分管黨風廉政建設,主持紀委工作,分管遠程教育、預防職務犯罪、統戰和政協工作及紀委辦、遠教辦,聯繫沙土村。
姓名:王大鵬
職務: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分管範圍:協助書記分管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主持政法委工作,分管信訪、維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制建設工作及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人口和計劃生育婦幼保健管理服務中心、計生辦、計生協會。
姓名:高興俊
職務: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分管範圍:分管武裝、國土資源管理、安全生產、整臟治亂、林業、環境保護、供電和應急管理工作及國土資源管理所、安監站、林業環保站、村建站。

經濟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鄉村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大山鄉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間,圍繞“加大扶貧力度,改善農村環境,推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活動主題,以開發扶貧工作統攬工作全局,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轉變幹部工作作風為抓手,以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為載體,全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在愛德項目48萬元資金的支持下,大山鄉傾力打造1000畝優質大蒜種植基地建設,為發展特色種植,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開闢了又一條新路。
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山鄉是大方縣最偏遠的少數民族鄉鎮,海拔最高2000多米,最低僅幾百米,地處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全鄉溝壑縱橫,水土流失、石漠化嚴重,百姓只能靠傳統種植玉米、洋芋、辣椒等農作物維持生計。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加上交通不便是長期以來制約大山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農工黨中央多方協調下,愛德基金會決定從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向大方縣大山鄉提供援助資金480萬元,由大方縣政府配套資金496萬元,用於推動大山鄉的綜合發展。項目涉及糧食安全、生態改善、人畜飲水、人居環境改善、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等6個大項16個小項。實施1000畝大蒜種植,是該項目中的一個小項,總投資48萬元,在大山鄉光華村、沙土村各實施500畝。
大山苗族彝族鄉實施大規模的大蒜種植,在大山鄉還是首次。由於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許多群眾不願意種,也不敢種大蒜,種多了,怕買不出去,又當不了糧食吃。為打消群眾種植大蒜的思想顧慮,大山鄉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大深入、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的開展,組織鄉村幹部深入村組、深入農戶,認真向群眾宣傳貫徹科學發展觀,引導群眾轉變傳統種植觀念,樹立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破除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小農思想。同時,通過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技幹部現場培訓、向群眾發放種植技術資料等方式對群眾開展大蒜種植技術培訓,提高群眾的大蒜種植管理技術。為充分發動群眾,搞好大蒜種植規劃,大山鄉黨委書記何興武多次到光華、沙土村組織召開群眾大會,深入田間地塊規劃種植區域、指導地塊面積的丈量,確保1000畝大蒜種植面積的落實。
大面積種植大蒜,種子成了問題,要在周邊鄉鎮購足1000畝大蒜種很困難。為保證大蒜種的供應和蒜薹、大蒜生產出來后的銷售,了解市場行情,大山鄉通過網上查找、組織幹部到貴陽、畢節、安順等地實地考察,對比大蒜質量和價格。在鄉黨委、政府的組織下,於2009年10月26日從貴陽購進大蒜種40噸,及時發放到種植農戶手中,由鄉村幹部指導農戶規範化種植。目前,經過幹部群眾10餘天的努力,大山鄉光華、沙土兩村共1000畝大蒜的種植已全面結束。

產業發展情況

1、由於氣候海拔相適,發中藥材種植前景好。
2、利用大量的荒山草坡,可發展牛、黑山羊殖。
3、糧食生產方面,可發展高產脫毒馬鈴薯種植。
4、在海拔較低的光華村,發展農業產業化經濟較為快速。

交通


全鄉共11個村,79個村名組,現通公路的村11個,通公路的組35個。部份村組公路由於建設時間早,工程質量等級不高,現雨天車輛無法通行。2009年至2010年建設的長百油路貫穿整個鄉,使整鄉交通得到很大改善。

社會


生態治理

垂直的氣候差異以及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大面積林灌植被的存在,就足以說明生物資源的豐富。但為保持水土流失,生態建設近幾年嚴禁採伐。但由於強度挖采,野生資源日漸匱乏,近幾年已有人工種植。

骨幹人才

該鄉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81人,農業人口人均2.7畝耕地,全鄉社會總產值1065萬元,人均710元,全鄉有農業勞動力6828人,占農業人口的45.5%,年均每個勞動力擔負耕地6畝,約有剩餘勞動1500人,向外輸出勞動力1120人,占剩餘勞動力的74.7%,現有勞動力中在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縫紉等方面有專業特長的125人,他們是科技帶頭人,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骨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