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俊亭

評劇筱派創始人

筱俊亭,女,原名張俊亭,直隸慶雲(今山東省慶雲縣)人。1921年12月生於中國天津。評劇青衣徠、老旦,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筱派創始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19歲在華北戲院演出《白蛇傳》轟動津門。1952年參加錦州評劇院。1954年入遼寧評劇院二團。筱俊亭青年時代主攻青衣花旦,常演劇目有《安安送米》《珍珠衫》《桃花庵》《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等。 2008年獲第六屆中國“金唱片獎”榮譽。

2013年11月4日6時25分在河北廊坊人民醫院逝世,享年92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筱俊亭6歲喪父,8歲學藝,后拜老藝人楊義為師學習蹦蹦兒戲。13歲時她就當了小主演,在演出中,筱俊亭又得到朱金財、劉慶堂、寇文質等多位老藝人指教,藝術表演長進很快。
1937年與名角花巧玲在唐山永盛劇院同台演出《玉虎墜》。
1940年應邀到天津華北戲院演出,以《白蛇傳》轟動津門,還多次應邀到唐山、林西礦區、山東等地演出,就此成名,紅遍天津、河北、山東各地。
1951年應邀出關,到錦州演出,受到極大歡迎,連演七個月滿園,在遼陽、長春短期演出。
1952年6月正式參加國營劇團———錦州評劇團,不僅主演了《劉翠屏哭井》《安安送米》《馮奎賣妻》《丁香割肉》《珍珠衫》《桃花庵》《花為媒》《馬寡婦開店》《楊三姐告狀》《四勸》等拿手好戲,還新排演了《小二黑結婚》《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卓文君》《哭長城》《小女婿》《救急包》《婦女代表》等劇目。同年年秋,開始對評劇青衣唱腔進行系統改革。
筱俊徠亭早期生活照
筱俊徠亭早期生活照
1953年參加東北地區戲劇音樂舞蹈匯演,演出的《井台會》獲東北文化部頒發的獎狀。
1954年調入瀋陽,任遼寧省評劇二團主演。同年嘗試著進行老旦行當的創造。
1955年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演出。
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純老旦劇目《楊八姐游春》,大獲成功;接著又排演了《穆桂英掛帥》《古國風雲》《三關排宴》《母親》《洪湖赤衛隊》《江姐》《南海長城》《豐收之後》《東風解凍》《社長的女兒》等劇目,成功地塑造了眾多不同時代、年齡、性格、身份的老年婦女形象。
1958年被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
1959年後歷任瀋陽市評劇院副院長、藝委會主任,瀋陽市文聯、中國劇協遼寧分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1960年參加遼寧省好戲匯演,《穆桂英掛帥》《母女倆》獲表演一等獎。
1963年被評為瀋陽市先進工作者,同年被瀋陽市人民政府任命為瀋陽評劇院副院長兼院藝委會主任,此後當選瀋陽市文聯副主席。
1977年文革結束后,重返舞台,移植演出的《初升的太陽》受到好評,中國唱片社將主要唱段灌制唱片。同年被評為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市先進生產工作者。
1978年參加文藝界技術表演賽,演出《井台會》,獲榮譽獎。
1980年被評為省、市先進生產工作者,同年被授予瀋陽市“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與劇作家任峰、章平合作編寫的《這樣的女人》,成為一部影響非常廣泛的精品劇目。
1981年經中央電視台拍成電視戲曲片《小院風波》在全國播放。此後又編演了《包公審太后》《兒女情》《賣油郎趕船》《聚寶盆》等多齣劇目,均深受好評。
1982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又一次授予劇本《這樣的女人》物資獎勵,頒發嘉獎證書。
活動年表
1991年1月,農曆庚午年:1991年全國評劇名家薈萃寶坻縣演出舉行。
全國評劇名家薈萃寶坻縣舉行了評劇表演盛會。參加演出的有:六歲紅、鮮靈霞、花月仙、筱俊亭、李憶蘭趙麗蓉新鳳霞李福安劉小樓蓮小君羊蘭芬等。
2006年9月20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廿八日,晚:中國大戲院開業70周年慶典演出第二場。
中國大戲院開業70周年慶典演出第二場。本場為戲曲名家經典薈萃演出,邀請當時京劇、評劇、豫劇越劇河北梆子等劇種中碩果僅存的流派藝術家與部分傳人同觀眾見面並表演拿手唱段。包括李世濟(攜徒李海燕,呂洋)、張春華、景榮慶、劉秀榮(攜徒王艷)、孫毓敏、李硯秀、趙慧秋、李鳴岩譚孝曾、孫明珠、康萬生、任德川、汪慶元、馬金鳳、筱俊亭、王璦璦、左大玢、李愛琴、劉玉玲等。
11月14日晚,瀋陽演藝集團將為旗下的瀋陽京劇院、瀋陽評劇院、瀋陽曲藝團、瀋陽歌舞團和瀋陽市藝術學校舉辦生日慶典晚會《輝煌的歷程》。屆時,90歲高齡的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筱俊亭將回到瀋陽舞台再唱評劇。筱俊亭是中國評劇筱派創始人,從瀋陽評劇院退休后,一直在老家天津生活。瀋陽演藝集團籌劃《輝煌的歷程》的過程中,向見證瀋陽評劇50年曆程的筱俊亭發出邀請,她收到邀請后非常興奮,欣然應允。她說:“雖然離開了瀋陽,但我一直在關心瀋陽,關心瀋陽評劇的發展。 ”瀋陽更沒忘記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在今年瀋陽舉辦的有34.7萬人參與投票的“瀋陽勞動功勛”評選中,筱俊亭以高票當選。
2013年11月4日6時25分,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筱俊亭與世長辭,享年92歲。
筱俊亭演出照
筱俊亭演出照

個人作品


名稱
《打金枝》《對花槍》《井台會》《母女倆》
《筱俊亭唱腔選》《楊八姐游春》《楊門女將》

創作特點


她嗓音渾厚圓潤,低回婉轉,剛柔兼備,吐字清晰,噴口有力,節奏靈活流暢。在80年的演藝生涯中,筱俊亭不輟研究,結合自身條件反覆探索,塑造了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創造出獨具風彩的老旦唱腔,並得到廣大觀眾、藝術專家及同行們的認可,世稱“筱派”。其女小筱俊亭是其藝術流派的得力傳人。
她對評劇老旦腔進行了革新,與琴師合作創造的[哭調]、[反調尖板]、[反調回龍]、[反調二六]、[慢中板]、[快流水]等新的板式,不但豐富了評劇的板式種類,還極大地拓寬了評劇聲腔的表現力,為中國的評劇藝術做出了極大貢獻。
通過一系列劇目的演出,筱俊亭為評劇老旦行當積累了一整套唱腔與表演模式,她學習各家運用低腔之長,並吸收了單弦、大鼓等演唱方法,逐漸形成了低回婉轉、節奏靈活、俏麗多姿、收放自如的藝術風格,得到廣大觀眾、藝術專家及同行們的認可,最終形成享譽海內外的評劇老旦“筱派”唱腔。

社會任職


1959年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4年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8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出席第五屆全國政協一、二、三次會議。

人物評價


河北省廊坊市藝術研究所負責人劉茂林:“筱俊亭的逝世是中國評劇界的重大損失。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尊敬的長者、好藝術家而感到萬分悲痛。”“筱俊亭在吸收前人藝術營養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拓寬評劇聲腔的表現力,創造出莊重沉穩、開闊大方、風格獨具的老旦唱腔。同時,她摸索出一整套老旦表演模式,創立了評劇領域前所未有的老旦行當,被譽為‘中國評劇老旦第一人’!”“她還與琴師合作,創造了哭調、反調尖板、反調回龍、反調二六、慢中板等板式,豐富了評劇的板式種類,極大地拓寬了評劇聲腔的表現力。”
河北省廊坊市藝術研究所編劇景娟榮:在筱俊亭居住的農家小院,經常有戲迷朋友前來請教,筱俊亭總是來者不拒,熱心輔導。她還在這裡接待了來訪的花淑蘭、李福安、李少岩、花硯茹、王素秋等藝術名流。
河北省廊坊市藝術研究所編劇景娟榮:“先生演唱技藝精湛絕倫,做人心胸坦蕩、寬厚仁慈、無私奉獻、勤勞誠實,在人民群眾中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她是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