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黑白灰的結果 展開

黑白灰

美術中的黑白關係

黑白灰(Black White Grey)是個多義詞。一般指黑、灰、白三種顏色,屬於無彩色系統色(中性色),由於黑與白只有明度差別,故又稱之為極色。

在美術概念中,黑白灰一般指物體的亮面、灰面、暗面(三大面),主要體現一個物體的整體受光的過程。黑白灰元素廣泛存在和應用於人類社會:如文化、藝術、設計、科技、環境、心理等各方面多種不同的領域。黑白灰三者屬性既對立又有共性,其顏色常被人文賦予特殊寓意,來表現複雜或不同的思想、情感、心理等。

黑白灰關係


黑白灰關係,空間關係,主次關係共同組成了素描作品的三大關係。在美術創作過程中,黑白灰是用來對畫面層次節奏歸納概括的一個方式規律。
黑白灰關係簡單地說就是畫面的整體調子關係,是組成黑白畫面基本關係的造型元素,一幅素描如果構圖完整,造型準確,明暗自然,主體突出,整體關係完整,有藝術感染力,那就是一幅很成功的素描了。
在色彩中,黑白灰的關係就是色彩的明度關係,指的就是畫面的素描關係,素描加冷暖就是色彩。
黑白灰
黑白灰

顏色定義


顏色寓意是現代流行元素之一,黑白灰三顏色既對立又有共性,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著不同的象徵含義,三色都具雙重性的文化含義:既有褒義,也有貶義,適當運用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黑與白]:彼此共存,又極端對立。是色彩的最後抽象。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能夠用來表達富有哲理性的東西。
[黑色]:黑色自成一派,能夠表現出特有的性質,傳統、高貴、深沉、莊重、剛直、酷潮、硬核、力量、神秘、深奧;黑暗、死亡、恐怖、壓迫、凄慘、邪惡……
[白色]:黑色的對比色,色彩中的主流色,可以和任何顏色相配。常被作為純粹、簡單、光明、超脫凡塵、聖潔及金屬的象徵。貶義意味著是死亡與不祥之意。
[灰色]:灰色是黑色的淡化、白色的深化。色彩中灰色是最被動的色彩。灰色亦有“高級灰”的美稱,如莫蘭迪色。淺灰色柔和、高雅、中性、沉穩、認真、中庸等,深灰則讓人產生頹廢、抑鬱、厭世、矛盾,過於單一色則會產生沉悶、僵硬的感覺。

顏色特點


顏色特點
顏色是非彩色與彩色的總稱。無彩色指白色,黑色與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作為無彩色系中的黑與白,由於只有明度差別,故又稱之為極色。
黑白灰屬於無彩色系,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無彩色系不包括在可見光譜之中,故不能稱之為色彩。但在視覺生理學、心理學上說,它們有著完整的色彩性質,所以包括色彩體系中,因此在視覺心理學、生理學、化學上可稱為彩色。
黑色:亮度最低的非彩色的或消色差的物體的顏色;最暗的灰色;被認為特別屬於那些既不能反射、又不能透過能使人感覺到的微小入射光的物體,任何亮度很低的物體顏色。
白色:白色沒有原色。純白,潔白,凈白,粉白。
灰色:黑白之間的過渡。黑色和白色混合成的一種顏色。
黑白灰
黑白灰

文化藝術


黑白灰——一種文化的主動選擇
黑白灰作品的出現,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傷痕美術。特別是“85美術新潮”時期,許多年輕藝術家不約而同地創作黑白灰色調的繪畫作品。
在中國1980年代以來的當代藝術發展歷程中,一個尚未被人注意但卻明顯存在的事實是,黑、白、灰冷色調的繪畫和部分攝影及視頻作品始終成為許多藝術家長期或一段時期內的主動選擇。在這些作品中,一方面揭示出這二十年來中國當代社會的矛盾現實狀態,另一方面展示視覺形象作為這種矛盾狀態的表徵其自身演繹所形成的似是而非性質。
從色彩斑斕到單調冷靜,從忠實再現到過濾懷疑,從傳統真實觀到新的真實觀,二十年來中國藝術的不同發展階段上,黑白灰中性色調所傳達出的文化含義固然有別,但都是藝術家面對不同的情境主動堅持理性判斷和文化批判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中國正在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文化上的相互滲透勢在必行。如何在充滿物質主義五光十色的商品世界中,保持藝術的文化方向性和傾向性,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而黑白灰色調的中性藝術的持續存在和發展,也就成了這個色彩世界中的一種異樣的但卻能給人力量的維度或者說視角。
黑白灰:對中國當代藝術深度闡釋的理論需要
面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新潮美術時期的艱難困苦中走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文化轉型期逐漸站穩腳跟、到新世紀蔚然成風甚至如今呈井噴狀態的中國當代藝術。在這龐雜和浩瀚的當代藝術景觀中,這其中,時間跨度最大、特徵最為明顯的當屬可以稱之為“黑白灰”的單色調藝術創作語言形式。
黑白灰的歷史淵源與邏輯情境
從八五美術運動開始,黑白灰冷色調第一次作為獨立而且有效的色彩語言,被用來表達藝術作品的純粹性和客觀性,這是心靈所感應到的色彩關係,是一種認識論意義上的客觀性。
黑白灰的冷色調和單色繪畫的出現,是當時的許多藝術家追求形而上的精神觀念的需要。從古代開始,對色彩的功能認識和分類就與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聯繫起來,充滿了神秘主義和王權象徵的意味。
黑白灰成熟於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實踐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黑白灰的單色調與中國社會現實在文化上的需要相呼應,在藝術創作的各個領域全面展開,獲得了成熟的發展和完整的語言形式,形成了獨領風騷的視覺美學特徵。不同的具體情境和現實景象,卻始終能使藝術家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做出同樣的選擇,哪怕這種選擇是潛意識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黑白灰中性色調因為有廣袤而豐富的群眾基礎和現實創作的需要,所以始終成為中國當代相當數量的具有批判性和先鋒性的藝術家藝術實踐的重要選擇。
黑白灰:一種新的視覺真實觀的建構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由於當代藝術的視點由形而上的理性關懷和生命意識轉移到對現實生活環境中人的生存狀態的刻畫,因此視覺經驗層面上人的體驗就成為藝術創作的重點。於是,以黑白灰為主要代表的單色調藝術語言,找到了現實化和個性化的展開和完善的土壤。
首先,它是對真實地再現現實形象這種本質主義要求的抵制、反動和超越,它不是科學理性控制和支配下的產物,而是藝術家主觀創造的產物;其次,它的主觀創造性表明了與現實世界的距離,而對於這種距離的感受,恰恰構成了它的獨特性;再次,它在色彩和心理上的簡單化和直接化,反而極大地調動起審美想象力,擴展了審美想象的空間。最後,它的出現和反覆個性化創造和運用,豐富了當代藝術的視覺語言體系。
黑白灰所代表的藝術創作與時代背景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對黑白灰為主要代表的中性單色調藝術語言特徵的發現,對它的美學價值的闡釋,以及對它在新的視覺真實觀建構中的巨大貢獻的肯定,其目的是要證明它正在並且還將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筆重要的財富。

美術繪畫


● 形成因素
黑白灰
黑、白、灰色塊的形成因素一般說來有三個方面。
①光線照射,受光面為“亮”,形成“白”,背光部為“暗”,形成“黑”,其餘為過渡的“灰”色。
②自身形成的黑白灰關係,例如衣服、頭髮、臉頰等等。
③主觀安排,繪畫者根據自己的繪畫意圖,對物體畫面進行黑白灰的分佈和設計,有意組織成符合美學原理的畫面布局。
● 素描
“黑白灰”是一種對畫面主動的整體把握與控制,在美術素描中構成素描的三大面”是物體的基本黑白灰關係,是構成素描的重要因素,主要為了表現體積、空間、明暗等之間的關係。
黑白灰不僅僅是物體塑造形體的前提,更是組織好畫面的重要因素。黑白灰關係更是表現素描的重要方法,它與空間關係、主次關係共同組成了素描作品的三大關係。在美術繪畫構圖中,黑白灰的分佈對各畫種都非常重要,其層次變化是深入畫面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考量繪畫者的基礎能力,對體積構圖、概括感知能力和黑白灰層次及空間關係的理解和表現能力。
● 色彩
在美術色彩中,色彩三要素是明度、純度、色相,黑白灰的關係就是色彩的明度關係,指的就是畫面的素描關係,素描加冷暖就是色彩。

設計行業


在設計界里黑白灰被稱為“經典色”。在各類藝術設計、商業、工業、建築環境等方面黑白灰元素經常在人們的社會生活里運用。黑白灰系色調所具有的強大表現力和有著不可阻擋的魅力,不僅用於一種信息的傳達,還能起到調節與補充、增強畫面視覺效果的作用。合理的色調搭配和布局可避對兔顏色產生的壓抑感,從而彰顯不同的年代感和視覺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