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詩作之一。此詩作於元豐八年(1085)。陳季常,陳慥,蘇軾為他作《方山子傳》。吳德仁,吳瑛,字德仁,蘄州蘄春人。其父為仁宗朝明吏。德仁四十六歲上書請致仕。詩人寫吳德仁為主,寫陳季常和自我為輔。敘事揮灑自如,在敘事中插入景物描寫,用典精切渾化,通篇興會淋漓。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⑴。
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⑵。
龍丘居士亦可憐⑶,談空說有夜不眠⑷。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⑸。
誰似濮陽公子賢⑹,飲酒食肉自得仙⑺。
平生寓物不留物⑻,在家學得忘家禪⑼。
門前罷亞十頃田⑽,清溪繞屋花連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
我游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⑾。
稽山不是無賀老,我自興盡回酒船⑿。
恨君不識顏平原⒀,恨我不識元魯山⒁。
銅駝陌上會相見⒂,握手一笑三千年⒃。
⑴“十年”句:十年煉丹而沒有成功。家火:家中爐灶之火。凡鉛:道家煉丹用的材料。
⑵“黃金”句:煉丹本可以使人成仙,而自己煉丹不成功,未能使白髮轉黑,未能超凡入仙。用《史記·封禪書》所載漢方士語:“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葯可得,仙人可致也。”
⑶龍丘居士:陳慥的號。
⑷談空說有:講論佛學。
⑸“忽聞”二句:蘇軾善意地嘲笑陳慥學佛未領會其真義。河東:柳姓。杜甫《可嘆》中有“河東女兒身姓柳”句。陳慥之妻姓柳。獅子吼:佛教傳釋迦摩尼初生時“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聲”(《景德傳燈錄》卷一)。另,佛藏中有《佛說長者女庵提遮獅子吼了義經》。蘇軾用此兩個典故,戲言陳慥與妻子都學佛,卻沒有妻子領悟得精深,這裡並沒有諷刺陳慥懼內的意思,後世相沿成說,與蘇軾原意無關。
⑹濮陽公子:指。
⑺“飲酒”句:吳德仁不似蘇軾學道陳慥學佛,卻自然達到高境界。
⑻寓物不留物:欣賞外物,但不貪戀外物和被外物所役。蘇軾《寶繪堂記》:“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
⑼忘家禪:即在家修鍊如出家。
⑽罷亞:稻穗實多而搖動的樣子。
⑾行纏:裹腿。與布襪均為行路的輕便裝束。
⑿“稽山”二句:當年曾去蘄州,未見到吳德仁。賀老:賀知章,東坡以歸居會稽的賀知章自比。李白《重憶一首》:“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興盡:典出《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⒀顏平原:顏真卿。唐時人,曾為平原太守,為人正直耿介,率軍作戰勇猛,亦用心仙佛。這裡用顏真卿比陳季常。
⒁元魯山:元德秀。字紫芝,曾為魯山令。《新唐書·元德秀傳》:“蘇源明常語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恥者識元紫芝也。’”這裡以元德秀比吳德仁。
⒂“銅駝”句:開玩笑地說世事變化急速,以後與吳德仁定當相遇。銅駝,典出陸機《洛陽記》:“銅駝街在洛陽宮南,金馬門外,人物繁盛。俗語云:‘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街上集少年。’”又見《晉書·索靖傳》,索靖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⒃握手:典出《後漢書·薊子訓傳》:“後人復於長安東霸城見之(薊子訓),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相謂曰:‘適見鑄此,已近五百歲矣!’”
東坡先生我不名一文,十年煉丹也只能燒得凡鉛。
黃金能夠煉成,黃河決口可以堵塞,長生之葯卻不可得,依然變得白髮斑斑。
陳季常自號“龍丘居士”,他也和“東坡居士”一樣可憐,終日議仙論道談空說有,晚上還不願睡眠。
突然聽見河東獅吼般的聲音,原來是他那好妒兇悍的妻子發怒了,嚇得他拄杖脫手,心中茫然。
誰能像濮陽公子吳德仁那樣有才有德,又飲酒又吃肉卻照例養道修仙。
他平常寄意於物但不沉湎於物,住在家中也能學得忘家之禪。
門前有種滿水稻的上十頃田,還有一條清溪繞屋而過,屋前屋后鮮花連天。
他卻在溪堂醉卧,喊也喊不醒,落花如雪片紛飛,隨著春風在他周圍飄散。
我穿上布襪、纏好綁腿,遊了蘭溪又訪青泉。
前番未遇德仁先生,並不是如李白所言“稽山無賀老”,是我遊興已盡而開回酒船,且等來日再見。
很遺憾德仁君不認識我,我也未睹您的真顏。
在某個像銅駝街那樣熱鬧的地方,我們定能邂逅,到那時握手一笑,彼此都慨嘆又已過了許多年!
這首詩是詩人在元豐八年(1085)上半年創作的。這時蘇軾已離開黃州,在泗州等地旅途上,謀求回常州居住。他在黃州數年,尚未見過近在蘄州居住的吳德仁。這首詩向吳德仁致意,將來定然會握手相見,暢敘平生,故作此詩。
這首懷友寄意詩,雖多戲語,但實寓哲理。
開頭四句自述境況,自嘲中感慨華年流逝而難返。接下四句戲語陳季常,言其尚清談和懼內情況。東坡善詼諧,詩中亦可略見一斑。自嘲已之燒丹無功,好友陳慥學禪不得真義。談到陳慥與妻子的學禪情形,既生動詼諧,又表達了對老友寬厚親切的感情。“河東獅吼”之語由此而來(本意並非後世所傳)。詩中的詼諧實有兩方面,一面是對自己和好友的戲笑,充滿生活本真的趣味;另一面卻又是沉痛的。再下四句調侃吳德仁,說他酒肉自得仙,家修忘家禪。又下四句描寫吳德仁的隱居生活,即有田不用己種的清閑,清溪花屋的幽靜,醉卧落花的灑脫。最後八句有幾層意思:一是說自己曾游清泉寺,打算去訪問吳德仁(準備好了布襪行纏),但不勝酒力(飲酒過多),只好興盡回船。“稽山不是無賀老”作者施以概括,則有了兩層含義:一是指賀知章辭相歸隱會稽山事,二是指與吳德仁彼此不識面而感到遺憾,相信來生銅駝陌上少年相會,定要一笑千年。末尾四句感慨人生的機緣,蘊含豐富的哲理。惟傷心人方能豁達,在這充滿機趣的嬉笑裡面,深隱著他對人間如夢的體會,也蘊含著他在參禪學道中悟得的哲理。詩人寫吳德仁為主,寫陳季常和自我為輔,結尾又自然將三人綰合。
全詩妙筆生趣,揮灑自如,風采華麗,意韻深遠,讀來琅琅上口,痛快淋漓。
近代詩人吳鷺山《蘇軾詩選注》:這詩以戲語寓哲理,起筆神妙,意境深遠。全詩揮灑自如,機趣橫生而又風采華麗,音節琅然。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授鳳翔府判官,轉大理寺丞,殿中丞。宋神宗時,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太赦北還,卒於常州。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