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盾

詞語

甲盾,漢語詞語,意思是盔甲和盾牌;泛指武器;也指披甲持盾的士兵。

引證解釋


見“甲楯”。
(1).盔甲和盾牌。《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賦車籍馬,賦車兵徒兵、甲楯之數。”《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勝數。”《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居無何,條侯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宋史·外戚傳中·李昭亮》:“昭亮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
(2).泛指武器。清·唐甄《潛書·卿牧》:“無征伐轉輸之勞,以造舟車,增甲楯。”
(3).指披甲持盾的士兵。《左傳·哀公元年》:“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宋·李綱議國是》:“夫吳伐越,勾踐以甲楯三百,棲於會稽。”
(4).披甲持盾。明·劉基《次韻追和音上人》:“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齋鐘老衲閑。”
(5).指儀仗衛從。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儀衛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獨以甲楯為名者,行道之時,甲楯居外,餘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