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CCG的結果 展開

CCG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品牌

全球徠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是中國領先的國際化智庫,秉承“國際化、影響力、建設性”的專業定位,堅持“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致力於全球化、全球治理,國際經貿與投資,國際移民、人才與企業全球化、中美關係與中美經貿、國際關係、一帶一路、智庫發展等領域的研究。

CCG是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全國人才理論研究基地,人社部中國人才研究會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所在地,財政部“美國研究智庫聯盟”創始理事單位,擁有國家授予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資質,也是唯一獲得聯合國特別咨商地位的中國智庫。目前,CCG擁有專職智庫研究和專業人員近百人,是國內最大的社會智庫之一。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報告2020》中,CCG再次躋身全球頂級智庫百強榜並位列第64位,是首個進入世界百強的中國社會智庫,並在國內外多個權威智庫排行榜單均被評為中國社會智庫第一。

智庫簡介


簡稱CCG,是中國領先的國際化智庫。CCG成立於2008年,目前擁有專職智庫研究和專業人員近百人,是國內領先的社會智庫。CCG總部位於北京,並由政府民政部門註冊,在北京成立了研究機構,在廣州、青島、/東莞成立了三個研究院,在上海、深圳、成都分別設立了上海分會、深圳分會和成都分會,在華盛頓、紐約、倫敦、法蘭克福、巴黎、悉尼和里約熱內盧設立了海外代表。 CCG還成立了一帶一路研究所、世界華商研究所、華人華僑研究所和移民研究中心。CCG是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成員單位,也是財政部“美國研究智庫聯盟”創始理事單位,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全國人才理論研究基地,人社部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被國家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資質。CCG理事長王輝耀在2015年2月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聘為國務院參事。CCG名譽主席由商務部原部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陳德銘擔任,CCG主席由原國家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先生擔任,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何亞非,香港恆隆地產董事長,亞洲協會聯席主席陳啟宗擔任聯席主席。
CCG
CCG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報告2020》中,CCG再次躋身全球頂級智庫百強榜並位列第64位,是首個進入世界百強的中國社會智庫。
CCG邀請了一企業界、智庫和學術界等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海內外知名人士擔任顧問、理事和學術指導專家,業已形成全球範圍內數百人的國際專家研究網路。CCG與國內外眾多智庫、學術機構、聯合國和各類國際機構保持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CCG每年開展大量政策研究,承擔其多項相關政策研究課題,提供獨立專業的政策諮詢和決策參考報告;多次為國家有關部委和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四川、湖南、山東、河北、廣州、深圳、大連、無錫、蘇州、東莞等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諮詢研究與服務。
CCG常年公開出版國內外權威研究成果——如CCG“企業國際化藍皮書”和“國際人才藍皮書”系列叢書,包括《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中國留學發展報告》、《中國海歸發展報告》、《中國國際移民報告》、《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報告》、《中國華人華僑專業人士報告》等藍皮書,並由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奠定了CCG在中國企業國際化、國際人才、海歸創業、國際留學、華人華僑和國際移民等研究領域的權威智庫地位。

智庫影響


政策影響

CCG通過國家課題、政策報告和其他建言獻策方式,影響和協助政府相關決策和制度創新,CCG不少成果和建議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領導的極大重視,得到了中央和國家領導人的批示,也得到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等的關注。CCG每年遞交建言獻策參考建議百餘篇,受到中央高層決策制定者和中央有關部委的積極評價。
CCG有關專家多次應邀參與了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全國組織幹部學院、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所組織的有關領導幹部培訓班。CCG協助人社部建立了“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專家指導委員會”,並協助委員會經常舉辦人社部高級管理人才研修班。CCG專家還應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河南、遼寧、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內蒙、青海等省市政府有關部門邀請,為當地政府官員舉辦培訓。此外,CCG承接了幾十項國家有關部委以及省市級地方政府課題,努力構建良好的政府與智庫的關係,影響和推動著政府相關決策和制度創新。

社會影響

CCG一方面通過研究直接影響政府決策,另一方面通過公眾活動,設置議題,影響社會輿論達成公眾共識,從而推動政策。
CCG每年共舉辦100多場研討會,彙集了政策制定者、學者、CCG理事、相關產業精英,形成了眾多有價值的觀點,最終產出許多建言獻策報告。為了充分發揮全球化智庫的優勢,也給CCG理事、國內優秀業界精英提供一個常態化與國內外政要、知名學者、先進同行進行思想碰撞的官產學交流的思想高地,推動政策進程,CCG打造了由國內智庫首創的“CCG智庫圓桌會”系列。CCG智庫圓桌會自正式開啟以來,已經成為具有國際視野、思想高度和建設性的“品牌”會議。CCG舉辦年度品牌活動包括“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中國人才50人論壇”、“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暨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中國智庫創新論壇”、“國際移民論壇”、“世界華人經濟峰會”、“兩會沙龍”、“中美貿易圓桌論壇”、“CCG名家午餐會”、“CCG一帶一路月度圓桌會”、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國際研討會、“中國人才發展論壇”、“智庫圓桌會”、“圖書發布會”和“CCG建言獻策座談會”等。
除了舉辦各大論壇和研討會以外,CCG還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賓大沃頓中國中心共同主辦了國際頂尖智庫高級研修班。
2018年3月,CCG還與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舉辦首屆CGTN·CCG高端論壇,會上雙方簽署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的深度合作旨在為增進中國與世界更好地相互了解搭建橋樑,為全球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庫和優質思想產品。

國際影響

作為率先“走出去”的中國社會智庫,CCG不僅在華盛頓、紐約、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和里約熱內盧設立了海外代表,還在海外主辦和參與多場高規格論壇、研討會等交流活動,在各領域多元化合作方面成果豐碩。CCG曾分別在2011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在華盛頓、紐約舉辦“中國企業投資美國論壇”和“從中國視角看中美貿易摩擦”、“”CCG專場主題午餐會,成為國內唯一智庫連續在美國權力和美國政策制定的中心舉辦研討會,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關注。2019年,CCG在位於華盛頓的哈德遜研究所發布CCG中美關係系列報告《中美貿易關係和挑戰:過去、現在、將來與政策選項》並展開研討,這是首個由中國智庫在美國主流保守派智庫發布中美經貿研究成果。CCG還在美國精英組織百人會、亞洲協會和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等頂級智庫演講並舉辦研討會,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中美關係踐行智庫的“二軌外交”實踐。CCG與多個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智庫和機構開展交流合作,如美國的傳統基金會、哈德遜研究中心、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美國進步中心、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移民政策研究所、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等,以及日內瓦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ICTSD)、國際移民組織、國際獵頭協會、國際大都會人才組織、世界銀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美國移民政策研究所、威爾遜中心、德國勞動力研究所、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加拿大亞太基金會、加拿大弗雷澤研究所、英國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英國發展研究智庫(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等。 
2019年,CCG受邀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慕尼黑安全會議(MSC)、芒克辯論會(Munk Debates)等國際大型會議上發出中國聲音,CCG作為中國社會智庫在國際舞台上的成功亮相受到各方廣泛關注,這也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深入認識與了解的機會。另外,國際大都會2020年會(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Conference 2020)舉辦權正式移交全球化智庫(CCG),會議將於2020年6月12-18日在北京舉辦,這是該國際盛會第一次被爭取到中國來舉辦,同時也將是繼日本后第二次來亞洲舉辦。
在訪美期間,CCG專家學者團先後兩次到訪了聯合國總部。作為第一個被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ECOSOC)授予CCG“特別咨商地位”的中國智庫,積極參與全球治理。CCG藉此更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國際影響力,深度參與全球治理。
CCG與眾多國際組織、國際智庫和相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共同組織各類研討會,進行聯合研究。主要合作的國際組織機構包括: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獵頭協會、國際大都會人才組織、世界銀行、亞洲協會、歐盟商會、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哈德遜研究所、美國企業研究所、傳統基金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移民政策研究所、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美國百人會、中國美國商會、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 Ideas Lab、和日內瓦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等。
與此同時,CCG已成為國際政要與前政要、國際組織、國際學者訪問中國的重要平台,接待了來自美國、歐盟、東南亞、南亞、中亞、和拉丁美洲等各個國家、地區與國際組織和智庫等政府與機構的國際來訪與交流,並為加強國際研究網路繼續推進了“年度國際學者訪問計劃”,深入開展研究合作。在國際舞台,以發出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為目標,CCG不斷打造著智庫的國際話語權,塑造著中國新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CCG活動也經常邀請國際政要、官員、著名學者參與CCG舉辦的活動,包括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大使、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威廉·斯溫(William Swing)、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美國進出口銀行行長Fred Hochberg、亞投行副行長艾德明、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Chee Hong Tat、波蘭前副總理格澤高滋.W.科勒德克、美國傳統基金會國際經貿研究中心主任、美國駐聯合國原大使Terry Miller、美國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 Walter Douglas、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Steve Orlins、加拿大聯邦小企業及出口促進部部長伍鳳儀、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部長Simon Birmingham、WTO原總幹事Pascal Lamy、非洲開發銀行行長Donald Kaberuka、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賴肖爾東亞研究中心主任Kent Calder、中國美國商會主席William Zarit(蔡瑞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主任James G. McGann、美國能源部副部長Jonathan Elkind、比利時駐華大使Michel Malherbe、南非駐華大使Dolana Msimang、哈佛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David Ellwood、杜克大學校長文森特·普萊斯等。

刊物

CCG每月出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建言獻策參考》;每周出版CCG電郵周刊;每日出版CCG微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國人才50人論壇》等微信電子刊物。
CCG注重向社會公眾分享前沿觀點,傳播智庫洞察,與國內外主流媒體建立了廣泛的聯繫。2017年,CCG的研究成果發布與論壇、研討會等受到了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CCTV、China Daily,光明日報、南華早報、CNN、BBC、FT、Bloomberg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經濟學人、CNBC和Nature等上百家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總量達10000餘篇,轉載達數萬篇。CCG百度中文搜索量933,000,谷歌英文搜索量80,800。

研究成果


在關注的研究領域,針對趨勢研究、里程碑人物或事件,CCG每隔一段時間的沉澱就會推出相應的系列專著,或通過特定領域的博採眾長和特定話題的深耕細作,以及重大研究課題的挖掘與延展,不定期出版單本專著。CCG與國內和國際知名出版社如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施普林格(Springer)、Edward Edgar、Emerald等出版社密切合作,出版圖書已有幾十種。
中文圖書(部分)
《法治僑務論》,暨南大學出版社,2019年7月
《流動與治理:全球人才、移民與移民法》,世界知識出版社,2019年7月
《全球化向何處去:大變局與中國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1
《大潮澎湃:中國企業“出海”四十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那三屆:77、78、79級的歷史記憶》,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
《世界華商發展報告(201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7月
《國家移民局: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移民管理與服務體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6月
《著名專家論人才創新——中國人才50人論壇文集》,中國人事出版社,2018年6月
《人才戰爭2.0》,東方出版社,2018年3月
《人才成長路線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2月
《全球智庫》,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
《全球化VS逆全球化:政府與企業的挑戰與機遇》,東方出版社,2017年4月
《21世紀中國留學人員狀況藍皮書》,華文出版社,2017年3月
《大國背後的“第四力量”》,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
《海歸者說--東方衛視熱播紀錄片“海歸中國”40位人物故事》,中國出版集團,2016年1月
《那些年,我們怎樣創業》,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1月
《世界這麼大,我們創業吧—50名知名創業家談創業》,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1月
《新加坡的人才戰略與實踐》,黨建出版社,2015年11月
《企業國際化藍皮書--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5)》,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10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10月
《國際人才戰略文集》黨建出版社,2015年6月
《國際獵頭與人才戰爭》,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6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2月
《以色列谷》,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1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社科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大秩序--2015年後的中國大格局與世界新趨勢》,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11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8月
《企業國際化藍皮書: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大國智庫》,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國際人才競爭戰略》,中國人事科學出版社,2014年5月
《百年海歸創新中國》,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海歸發展報告(2013)No.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0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3)No.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0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報告(2013)No.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7月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精英課》,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移民潮-中國怎樣才能留住人才?》,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No.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2月 
《技術移民法立法與引進海外人才》,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9月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9月
《徠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6月
《海歸創業企業與民營企業對接合作與對比研究報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中國海外發展》,東方出版社,2011年
《人才競爭》,東方出版社,2011年
《管理思想與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
《中國模式——海外看中國崛起》,鳳凰出版社,2010年
《建言中國——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看中國》,東方出版社,2010年
《國家戰略——人才改變世界》,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報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人才戰爭——全球最稀缺資源爭奪戰》,中信出版社,2009年
《當代中國海歸》,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年
《繽紛海歸——百位海歸談事業與人生》,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年
《創業中國——中國海歸創業50人》,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
《海歸時代——中國海歸精英大視野》,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
CCG課題、研究、報告(部分)
《加強多層次國際合作,共抗全球疫情》,2020年3月30日
《國際理解教育在中國:現狀與未來2019》,2019年12月26日
《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2019年11月
《推動新時代“來華旅遊”高質量開放發展》,2019年10月
《中美貿易磋商前景:回歸理性,重返阿根廷共識》,2019年6月
移民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19年7月
《中美貿易磋商前景:回歸理性,重返阿根廷共識》,2019年6月
《數據革命:中國如何把握國內外的數字貿易機會》,2019年3月
《出入境游赤字加大,簽證改革大有可為》,2019年1月
《CPTPP,中國未來自由貿易發展的新機遇》,2019年1月
《2018中國國際學校藍皮書》,2018年11月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報告》,2018年12月
《中國貿易關係和挑戰:過去、現在、將來與政策選項》,2018年9月
《2018人力資源強國報告》,2018年9月
《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2018年8月
《理解與破局: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度分析和智庫建議》,2018年7月
《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8)》總報告,2018年6月
《世界智能製造發展報告》,2018年5月
《世界移民報告2018》中文版,2018年5月
《10條建議應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維護雙邊穩定大局》,2018年3月
《全球變局與中國智慧:改革開放40年之際的回顧、展望和建言》,2018年2月
《2017人工智慧人才報告》,2017年12月
《中國國際學校藍皮書(2017)》,2017年12月
“從出入境旅遊看中國全球化發展”系列報告二《推動中國入境旅遊快速發展,促進全域效應提升惠及全國》,2017年11月
《CCG赴美調研報告:尋求穩定、均衡和共贏的中美關係》,2017年11月
《2017中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調查報告》,2017年9月
《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2017年8月
“從出入境旅遊看中國全球化發展”系列報告一《出境游持續火熱,中國入境游發展還需要更大提升》,2017年7月 
《“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共贏方案及實現路徑》,2017年5月
《中美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前景廣闊,為中美關係提供新機遇》,2017年4月
《抓住美國移民收緊機遇更加開放國際人才政策》,2017年2月
《中國外交進入新方位,可考慮加入TPP》,2017年2月
《特朗普時代:挑戰、機遇與中國應對》,2017年1月
《FTAAP:后TPP時代的最佳選擇》,2016年12月
《客觀認識逆全球化,積極推進包容性全球化》,2016年12月
英文出版物(部分)
Wang Huiyao, Miao Lu: 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19,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Wang Huiyao, Miao Lu: Chin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 2019, Springer Group
Wang Huiyao, Miao Lu: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China: Status, Policy and Social Responses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Migration, 2017, Springer Group
Wang Huiyao, Miao Lu: China Goes Global: The Impact of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on Transforming Business Enterprises, 2016,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England
Wang Huiyao, Liu Yipeng:Entrepreneurship and Talent Management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Global Returnee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United Kingdom, 2015
Wang Huiyao, Bao Yue:Reverse 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Palgrave Macmillan, United Kingdom,2015
Wang Huiyao,Globalizing China: The Influence, Strategies and Successes of Chinese Returnees, Emerald Publishing,United Kingdom. 2012
Zhang Wenxian, Wang Huiyao and Alon Ilon: Entrepreneurial and Business Elites of China: The Chinese Returnees Who Have Shaped Modern China,Emerald Publishing, United Kingdom, 2011
Wang, Huiyao, “Comment on ‘The Mobility of Chinese Human Capital’” in the book Movement of Global Talent: The Impact of High Skill Labor Flows from India and China;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Reg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7
Wang, Huiyao in Beamish, Paul W. for the book Multinational Joint Ven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Routledge 1988.
China Goes Global,Entrepreneur and TalentManagement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Reverse Migrationin Contemporary China Returnees
Reports on International CharityLaw & Charity Environm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hinese Economy.
英文報告(部分)
Strengthen multi-leve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fight the pandemic ,03,.2020
Prospects for China-US Trade: Seeking a rational resolution via the “Argentina Consensus” ,06.2019
The data revolution: how china can capture the digital trade opportunity at home and abroad, 03.2019
Understanding the the US-China trade war ,07.2018
Ten Features and Trends of 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s , 11.2017
China Ought to Boost Its Inbound Tourism Vigorously as It Sees a Booming Outbound Tourist Wave ,07.2017
Solutions and Approaches to Int'l Win-Win Cooperation on B&R Initiative , 05.2017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on-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US Relations , 04.2017
China can Consider Joining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Agreement , 03.2017

香港委員會


2017年11月12日,全球化智庫(CCG)香港委員會(CCG Hong Kong Council)成立儀式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向CCG發來賀信。香港特別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任李榮融,香港中聯辦協調部部長沈沖,霍英東基金會永久董事霍震宇,CCG理事長、中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CCG香港委員會主席、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張信剛等50餘位香港各界精英嘉賓出席啟動典禮。該委員會以“為中國介紹世界,為世界介紹中國”為宗旨,立足香港、放眼中國、走向全球,集合產官學研各界力量,合力為香港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幣國際化、國際化人才政策等發展議題建設提供研究與諮詢。

線上研討會


2020年4月9日,普華集團董事長、CCG 常務理事翟山鷹先生受邀參加全球化智庫(CCG)線上研討會,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先生,中國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日涵先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教授王健先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先生等知名學者,一同就數字經濟和“新基建”相關話題展開討論,為促進中國儘快走出疫情陰霾、加速經濟轉型升級獻計獻策,會議吸引了超過91萬人在線觀看。
翟山鷹先生指出,“2008年投放‘4萬億’搞基建,那時中國GDP不過30萬億,如今卻已是百萬億量級,那時M2不到50萬億,如今卻已經將近200萬億,資金邊際效應遞減是不爭的事實。”此外,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降溫,隱形債務增多,地方財政壓力加大和中央去槓桿的政策更要求地方政府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全球化智庫(CCG)是中國重量級的國際化社會智庫,成立於2008年,致力於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全球治理、人才國際化和企業國際化等領域的研究。
翟山鷹先生於2019年12月受邀擔任全球化智庫常務理事,將持續參與CCG的課題研究之中,在課題研究委託、政府溝通、人才推薦、項目建議等在內各個方向,為政府、非營利性組織和國內研究機構提供最國際化的智庫建議,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做出積極貢獻,為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