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秧雞
長腳秧雞
長腳秧雞(學名:Crex crex):屬於鶴形目秧雞科動物。是小型涉禽,體長26-29厘米,體重155克左右。嘴短,黃色。上體淡灰褐色,羽干黑色成粗大縱紋,翅上覆羽和翅下覆羽均為栗色;喉和腹白色,兩脅具紅褐色橫斑。翼上有寬大的棕色塊斑。飛行時銹褐色的長翼為明顯特徵。飛行時振翅無力,雙腿下懸。相似種普通秧雞嘴較長,紅色,兩翅無栗色,腹和兩脅具黑白相間橫斑,區別極明顯。
棲息於森林、草地、荒野、半荒漠和農田等各類生境中。長腳秧雞善於藏匿,常在河岸、湖邊高草叢和灌叢中活動。主要以各種昆蟲、蠕蟲、草籽和穀粒等為食。繁殖於歐洲,俄羅斯和亞洲中部,越冬在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在中國繁殖於新疆西部天山,遷徙期間見於西藏西部。
長腳秧雞
幼鳥較成鳥下體有更多赭色,兩脅橫斑較弱。
虹膜紅褐色,黃色的嘴比較短。嘴和腳為淡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55克;體長♂256-290毫米,♀240-280毫米;翅♂127-147毫米,♀128-138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於森林、草地、荒野、半荒漠和農田等各類生境中,常在河岸、湖邊高草叢和灌叢中活動。
長腳秧雞
雜食性,主要以各種昆蟲、蠕蟲、草籽和穀粒等為食。
長腳秧雞
長腳秧雞
遊盪:阿富汗、安哥拉、百慕大、波札那、喀麥隆、查德、象牙海岸、厄利垂亞、加彭、迦納、格陵蘭、冰島、賴索托、利比亞、馬里、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塞席爾、索馬利亞、烏干達和越南。
起源不確定:幾內亞。
繁殖期為5-7月,配偶為一雄一雌制。通常營巢干岸邊富有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河谷地帶的濕草地上,也在湖邊沼澤和森林中營巢,有時甚至營巢在耕地或原野附近的灌木叢或高草叢中。巢的大小為直徑12-14厘米,深-7厘米。每窩產卵6-14枚,通常為7-12枚。卵的形狀為橢圓形,顏色為淡赭色,被有紅褐色的斑點,卵在大小為34-6.1毫米×24.1-29.6毫米。雌鳥孵卵。孵化期為14-15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長腳秧雞
有關長腳秧雞在中國新疆分佈的消息是1934年發表的。之後的半個多世紀,中國一直無人記錄或採集到長腳秧雞的標本,各種論著均沿襲和引用1934年發表的那份報告,乃至所有的文獻記錄都大同小異。
在1998-2000年,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進行了近3年的野外調查,並欣喜地得出以下結果:長腳秧雞在新疆有廣闊的分佈區域,初步估計其存在新疆的種群數量為1500-3000隻。在野外調查中發現,長腳秧雞不僅在伊犁地區、阿勒泰地區、昌吉州等地有所分佈,而且在烏魯木齊市郊也有出沒。
長腳秧雞在全球種群估計在545-972萬隻,種群處於穩定趨勢。儘管在世界上分佈較廣,但由於歐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過去大量的割草和放牧,致使生境遭到破壞,種群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衰減狀態,中國由於分佈區的範圍較小,數量更為稀少。
2021年2月1日,長腳秧雞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