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軍話
“軍話”的雛形
“平海軍話”源自明代,系明朝軍中的普通話,它的語言基礎是明代的北方方言。明洪武27年,平海作為明代軍事建制的衛所開始出現,由於軍人來自全國各地,各講各的方言,形成軍隊中語言交流障礙。為解決這個問題,軍隊內部便開始推行一種大家都聽得懂的“普通話”,這就是“軍話”的雛形。
目錄
軍聲是明代初期衛所軍制的直接產物。軍聲,也稱軍話,可以說是祖先留給平海古城人民的非物質遺產之一。軍話在廣東省4處,平海軍話、青塘軍話、坎石潭軍話、龍吟塘軍話。平海軍話是一種含有官話成分的混合型漢語方言,是國家搶救瀕危語言。
明朝在全國設立軍事衛所,將士來自不同的地方,操不同方言,為了便於交流,朝廷提倡在軍隊中講“通語”,相當于軍中的“普通話”,也就是今天軍話的前身。明初時期,平海所城的民家極少,主要是軍人家屬,且官兵是世襲制,使得軍話得以鞏固、流傳,並與陸續遷進古城裡的移民所說的方言相融合。平海軍聲的語音基礎是明代廣義的北方方言,同時吸收了粵語、客家話、閩南話三大方言的許多成分,形成了今天的狀況。
明朝後期,軍事衛所遭到大面積破壞,士兵開始大量逃亡,造成許多城池被毀棄。多數地方衛所制名存實亡,這些地方的軍話消失了。目前在全國範圍內,被稱為軍話的方言區有10多處。福建省一處,即武平軍家話。浙江省一處,即蒼南金鄉軍話。海南省兩處,一是儋縣軍話,一是崖城軍話。海南省昌化江兩岸的昌江縣和東方縣也有軍話島。廣東省4處,平海軍話、青塘軍話、坎石潭軍話、龍吟塘軍話。在廣西欽州也有一個軍話島。除此之外,在陸豐碣石鎮和海豐捷勝鎮,還有個別明朝軍戶的後代在其家庭中使用軍話。這些軍話區都是明朝設立過衛所駐軍的地方。
平海所城似乎遭到的破壞不大,也是軍聲保留較好的地區。明朝衛所制消亡時,平海所城裡的官兵很多都沒有離開平海,變為普通百姓,在這裡種田、做生意,使軍聲在這裡較好地延續下來。目前,平海鎮會講軍話的有1萬餘人。
事實上,目前平海軍聲還在變化中,因為交流範圍不斷擴大,會說軍聲的人往往還會說客家話、普通話、學佬話,而且隨著電視等現代聲像媒體的普及,粵語很容易為年輕人所接受。汪潔說,現在10多歲的小孩說的軍聲與他說的有差別,而60歲以上的老人說的軍聲與他說的也有差別。
因為軍聲保留了較多古漢語成分,因而被稱為古漢語通往現代漢語的“走廊”。國家已把軍聲列為瀕危語言,進行搶救。汪潔和丘學強進行平海軍話的發音記錄工作。他們找來3代人,分別是60歲以上的老人、中青年和小孩,用國際音標記錄不同年齡段的發音。這項工作去年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