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皮欽語的結果 展開
- 皮欽語
- 巴布亞皮欽語
皮欽語
皮欽語
皮欽語或混雜語言(Pidgin),指由不同種語言混合而成的混合語。從純粹語言學的觀點看,皮欽語只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階段,指在沒有共同語言而又急於進行交流的人群中間產生的一種混合語言,屬於不同語言人群的聯繫語言。皮欽語一旦作為母語傳遞,成為一個社會交際語,它就會開始逐步擴大辭彙,嚴密語法,迅速發展豐富起來成為共同交際語言或獨立語言。在中國,最著名的皮欽語當為“洋涇浜”,即一種變了形的外語。
1、大量移民遷入,
2、殖民——移民遷入的情況,當地人和外來者交際過程中彼此在語言上妥協而產生的一種能使雙方勉強溝通的交際語言,語法規則減少到最低限度,並帶有本地語法的痕迹;殖民的情況,殖民者與來自不同獨立語言區之間的勞工,通過出現信息交流而產生。
3,民族、國家的鄰界接觸,這種皮欽語帶有各自民族語言的特點,如青海黃南自治州同仁縣五屯鎮有2000多人使用的一種漢藏混合語,即所謂的皮欽語。
4,間接接觸,遠距離的經濟、文化交流。
不同語言密切接觸的結果一般是經濟文化地位相對較高的一種語言經過多語共存而逐漸替代經濟文化地位相對較低的語言,但在有些社會條件下也會產生語言混合,甚至出現所謂的皮欽語,這種混合語經過長時間演變,可能形成一種語言。世界上許多地區數百萬人依靠皮欽語作為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海島國家或沿海國家,皮欽語具有官方語言或半官方語言的地位。克里奧耳語的產生就是皮欽語發展典型語言。該語言源自十七世紀后的非洲、美洲某些地區殖民統治者的種植園裡。由於種植園的勞工來自彼此不能通話的不同部落,不僅他們與殖民統治者之間沒有共同的語言,就是他們之間也無法用自己的語言溝通。因此,帶有殖民者語言的皮欽語就成了當地唯一共同交際的工具。這樣,隨著來自不同部落的勞工相互通婚,這種語言就作為母語傳遞給後代,隨之就發展成克里奧耳語。
皮欽語辭彙量很小,其中絕大多數取自外語,極少數取自當地辭彙。只用這少量的外語辭彙和極其簡單的語法規則,許多事物只能用迂迴的比喻描畫方式、用片語甚至句子來表達,如上海皮欽語把“鬍子”叫做grass belong face(“屬於臉的草”)。皮欽語在外來者的經濟文化不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只是一種短暫的語言現象。
1.舊上海“洋涇浜”
在舊中國,人們往往用“洋涇浜”這種說法來指非正規學會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外語,特別是英語。
洋涇是上海舊時的一條小河浜,在黃浦江的東西各有一條。浦東的洋涇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填平。我們通常所說的洋涇浜都是指浦西的洋涇。洋涇從今延安東路輪渡口附近接受黃浦江的水,西流到周涇(今西藏南路),1840年之前,這一帶荊棘叢生,是上海老縣城北郊的主要墓地。1845年英租界建立,南界就是洋涇,1849年法租界建立,其北界也是這裡。英租界在北岸修築了沿河的“松江路”,法租界同樣修築了南岸的“孔子路”。所以這裡作為上海英法租界的界河,迅速熱鬧起來。上海最早的京戲館“滿庭芳”(今廣東路靖江街)和“丹桂茶園”就出現在這裡。上海第一家大型近代茶樓“麗水園”(今自然博物館)也在這裡。
實實在在的洋涇浜,是一條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也是上海縣城到英租界的必經之地。
除此意義之外,因上海道與租界的協約多以《洋涇浜××章程》而命名。所以,洋涇浜也泛指洋場和租界。
上海租界設立后,原來在香港、澳門、廣州以及南洋的洋行紛紛在上海開設分支機構,隨之一些作為買辦和職員的廣東人也到了租界。他們用粗通的英語充當貿易中間人,於是在洋涇浜附近出現了一種語法不準,帶有中國口音的英語,稱為“洋涇浜英語(Yang King Pang English)”。
同時上海其他籍的商人為了爭取與外商直接達交道,紛紛學習英語。一些出版商也乘機趕印了一種以中文讀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冊,直接就叫《洋涇浜英語手冊》。所以洋涇浜又特指用中文音譯的英文。開始洋涇浜英語多以廣東地方的發音為準,以後隨著寧波商人的大量湧現,逐步以寧波方言發音來注音。
1)洋涇浜英語只有口頭形式,沒有正規的書面形式。
2) 洋涇浜英語的語音的發音特點受漢語音系的影響。
3) 辭彙成分基本來自英語,但採取簡縮的策略。
4) 個別英語單詞以錯誤方式被頻繁使用。
5)洋涇浜英語的語法特點就是沒語法,即未形成獨立的語法體系,我們無法依一定的規則、句型和詞法來複制和擴充它。
貢獻:在我國,洋涇浜英語曾經存在近二個世紀之久,並在近代對外貿易、外交和文化接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響極為深遠。作為通事用語,它成了當時通事們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必要工具。
2. 現代“洋涇浜英語”
現代社會在中國學生當中日益盛行的新“洋涇浜”英語,也即“怪味英語”或“怪調英語”,是中國學生在語音層面上出現的在英國英語中夾雜美國音或在美國英語中夾雜英國音的一種不倫不類的英、美語“混血兒”的現象。
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兩者之間的語音區別:
1) 在英國標準音中,字母r在母音前才發音。如:real,而在輔音前或詞尾時不發音;但在美語中,r在輔音前和詞尾都發明顯的捲舌音,如farm [fɑrm] ,car [kɑr]。
2) 非重讀字母e,在英國英語中讀音是[ɪ],而美國人卻常讀[ɛ]。如美國人將except讀作[ɛkˈsɛpt],英國人讀為[ɪkˈsɛpt]。
3) 詞尾ile在美語中讀作[ɪl]或[əl],而英國人讀為[aɪl]。比如:hostile在英國讀作[ˈhɒstaɪl],在美國讀作[ˈhɑstəl]。
4) 有時使用相同的音標,但發音情況卻不同。例如,當清輔音[t]夾在兩個母音之問,前一個是重讀母音,后一個是非重讀母音時,如writer,美國人習慣將清輔音濁化,所以writer和rider發音幾乎相同。
5) 美國人說話往往把非重讀音節中的母音都讀出來,如history讀為[ˈhɪstəri];英國人卻習慣省略其中的音節,讀為[ˈhɪstrɪ]。
6) 有些詞雖在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中詞義和拼寫相同,但是發音不同,如tomato:[təˈmɑːtəʊ] (英音)/ [təˈmeɪtoʊ](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