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筵席的結果 展開

筵席

筵席

筵席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yán xí,指鋪在地上的坐具;酒饌。見《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

詞語解釋


1. 鋪地藉坐的墊子。古時制度,筵鋪在下面,席加在上面。
筵席圖冊
筵席圖冊
《周禮·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鄭玄註:“鋪陳曰筵,藉之曰席。”賈公彥疏:“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后加者為席。”孫詒讓正義:“筵長席短,筵鋪陳於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
柳宗元《石澗記》:“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牀若堂,若陳筵席。”
2. 特指祭祀所設鬼神的席位。
《南史·隱逸傳下·臧榮緒》:“母喪后,乃著《嫡寢論》,掃灑堂宇,置筵席,朔望輒拜薦焉,甘珍未嘗先食。”
唐羅隱《讒書·荊巫》:“有巫頗聞於鄉閭,其初為人祀也,筵席尋常,歌迎舞將。”
3.酒席;宴會。亦指酒宴時的座位和陳設。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曲江大會比為下第舉人,其筵席簡率,器皿皆隔山拋之。”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使舍人留須賈於門中,吩咐大排筵席。”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安能鬱郁久居此耶!”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方才在王公大臣的筵席上,單於的酒量簡直吞下了江海,真是大得驚人!”
洪深《劫后桃花》四:“那廚房內好些人,正在準備筵席。”
趙樹理《金字》:“那一筆‘公事錢’,除了給區長擺了一頓筵席之外,剩下的只買了這麼一塊緞。”
4.宴會與筵席。
宴會是因習俗或社交禮儀需要而舉行的宴飲聚會。又稱宴會、筵宴、酒會,是社交與飲食結合的一種形式。人們通過宴會,不僅獲得飲食藝術的享受,而且可增進人際間的交往。宴會上的一整套菜肴席面稱為筵席,由於筵席是宴會的核心,因而人們習慣上常將這兩個詞視為同義詞。

宴飲活動


筵席是食用的成套餚饌及其檯面的統稱。古稱酒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飲時鋪在地上的坐具。筵長、席短。《禮記·樂記》、《史記·樂書》都曾記述古代“鋪筵席,陳尊俎”的設筵情況。此後,筵席一詞逐漸由宴飲的坐具演變為酒席的專稱。由祭祀、禮儀、習俗等活動而興起的宴飲聚會,大多都要設酒席。中國宴飲歷史及歷代經典、正史、野史、筆記、詩賦多有古代筵席以酒為中心的記載和描述。而以酒為中心安排的筵席菜肴、點心、飯粥、果品、飲料,其組合對質量和數量都有嚴格的要求,現代已有許多變化。
宴飲的對象、筵席檔次與種類的不同,其菜點質量、數量、烹調水平有明顯差異。古今筵席種類十分繁多。著名的筵席有用一種或一類原料為主製成各種菜肴的全席;有用某種珍貴原料烹制的頭道菜命名的筵席;也有以展示某一時代民族風味水平的筵席;還有以地方飲食習俗為名的筵席。
在中國歷史上,還出現過只供觀賞、不供食用的看席。這種看席,是由宴飲聚會上出現的盤飣、餖飣、高飣、看碟、看盤演進而來的,因其華而不實,至清末民初時大部分已被淘汰。筵席的種類、規格及菜點的數量、質量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其發展趨勢是全席將逐漸減少,菜點傾向少而精,製作將更加符合營養衛生要求,筵席菜單的設計將更突出民族特點、地方風味特色。

但丁的筵席

《筵席》 (公元1304—-1307)是一部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學術著作,借詮釋作者的一些詩歌,把各種知識通俗的介紹給一般讀者,作為精神食糧,故名《筵席》。
但丁原計劃寫十五篇,但只完成了四篇。
這部著作顯示出但丁博聞強記,學識淵深。其中介紹的知識主要來源於亞里士多德、托馬斯·阿奎那斯,其次是《聖經》和其它哲學家、神學家的著作,基本上局限於經院哲學的思想範圍,但也不乏獨到的見解。書中有關“高貴”的觀點值得注意。作者認為“高貴”在於個人天性愛好美德,不在於家族門第,強調“不是家族使個人高貴,而是個人使家族高貴”,批判了封建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書中還論述了帝國的必要性,認為它是天命註定為保障人類享受現世幸福而建立的。這種思想在《帝制論》中進一步發展。
《筵席》的重大意義尤其在於強調理性,指出“人的生活就是運用理性”,“去掉理性,人就不再成其為人,只是有感覺的的東西,即畜生而已”,認為真正使人高貴、接近於上帝的就是理性。這種觀點閃現出人文主義的曙光。書中還闡明了詩的四種意義,即字面的、寓言的、道德的、奧秘的四種意義。這是中世紀長期以來普遍流行的概念,但丁在給堪格蘭德·德拉·斯卡拉(Cangrande della Scala)的信里再次加以闡述,對於《神曲》的創作具有指導意義。
當時,學術性著作一般都使用拉丁文,作者在說明用俗語寫《筵席》的原因時,盛讚義大利俗語,預言它將來要戰勝拉丁文,並且斥責“讚美人家的俗語(指法語和普羅旺斯語),貶低自己的俗語的壞義大利人”,表達了他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在《論俗語》中,但丁更詳盡地闡述自己關於義大利俗語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