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凡納
夏凡納
夏凡納,全名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1824-1898年)出生於法國里昂。早年入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就讀,后隨他人游訪義大利,受到義大利藝術的熏染,立志做一名畫家。相繼師從於謝弗爾、德拉克洛瓦和庫退爾,但都不能適應。以後主要走自學之路。當他第二次赴義大利時,深刻地感受到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表現力。
在他28歲時回到法國就在皮加爾廣場租了一間畫室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
1861年他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出展沙龍時獲得成功。此後夏凡納主要從事壁畫創作。在壁畫創作中他大多採用象徵手法,以表達對生活的寓意。他為巴黎大學圓廳畫的《文學、科學和藝術》、為里昂藝術宮畫的《文藝女神在聖林中》以及受法國政府委託在巴黎先賢寺畫的一系列壁畫,確立了他作為象徵主義大畫家的地位。
夏凡納的藝術具有三大特徵:他改變了直觀感覺,簡化了素描和裝飾性的傾向。
夏凡納發現和創造了獨特的美的境界:在他的畫面上往往把寧靜莊重的人物安排在近景,人物造型一般偏於修長,多採用古希臘羅馬服飾,姿態典雅,無論是站還是卧,都顯示出一種風姿綽約的美感;構圖上往往將視平線抬高,天空佔得很少;他從不用強烈的對比色,柔和、淡雅始終是他作品的主情調;其作品的題目往往只是構思中的一個楔子或者引言,畫中真正的涵義,則主要來自觀者心理上的作用;夏凡納把裝飾藝術引進到詩的境界,他那蘊含著崇高與溫和的詩意、文學的想像和象徵的精神,具有永恆的意義。
夏凡納《希望》
《希望》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創作出來的。畫中描繪了一位坐在荒野廢墟上的美麗純潔的少女,她身著潔白的衣裙,手持著橄欖枝,儀態端莊嫻靜,給人一種通過戰爭之後希望和平的理想,少女形象本身也給人以青春長存的感覺。畫家以少女的形象象徵法蘭西祖國,她滿懷希望地憧憬著未來,並堅信一切痛苦和哀傷都會過去,陰雲去后必將是充滿美好的陽光。畫面色調純靜柔和,荒涼的廢墟上點綴著孕育新生命的小花草,布滿朝霞的天空被推向畫面上方邊緣,這使輕淡的畫面內涵有力度的分量感。
這幅畫作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后的第二年。
《貧窮的漁夫》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
他處於近景,大塊水面上岸坡交錯,分割的水面產生構圖變化的美感,中景草地上有採集野花的妻子和入睡的孩子,給人一種寄美好希望於後代的意趣。整個畫面肅穆沉靜,優美的自然和貧窮的人生同時展現在人們面前,既是畫又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