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川劇院
重慶市川劇院
重慶市川劇院始建於1951年,是著名的國家戲曲劇院。
1955年重慶勝利川劇院併入,后組建為重慶市川劇院,1958年四川省川劇院一團併入。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重慶市川劇院獲得川劇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11年,位於渝中區七星崗金湯街76號的重慶市川劇院,將基本整體搬遷到位於北部新區金開大道和金山大道交會轉盤處的重慶川劇藝術中心。
賀龍接見重慶川劇社演員
1)《金子》;
2)《李亞仙》;
3)《灰闌記》;
4)《喬老爺奇遇》
《刺目勸學》,《樂羊啜羹》,《三岔口》,《闔宮歡慶》,《思凡》,《達摩飄海》,《祝英台打擂》,《殺狗》,《風波亭》等摺子戲
金子劇照
(川劇院以“精品+新品”作為演出季上的主打,體現川劇的經典與創新。)
1)《金子》:歷經劇院十載打造,成功入選首屆“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第二名)。榮獲了包括文華大獎、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國戲曲學會獎在內的各類大獎近40項(其中國家級大獎共17項),是中國戲曲現代戲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地位相當於《茶館》在話劇中的地位,提升了重慶文化形象。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先驅,該劇揭示出21世紀戲曲舞台藝術的發展動態。
2)《李亞仙》:是重慶川劇院繼《金子》之後傾力打造的又一部大戲,是老戲新探的試驗,也是從內容到形式對傳統川劇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是“經典重讀,傳統再生”,也可以說是傳統名劇的現代表達,同時,該劇還是按照現代理念進行項目運作的又一次探索。該劇以愛為主體,既好聽又好看,既古典又現代,集觀賞性、藝術性、思想性於一體。目前正朝向“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衝刺。該劇邀請全國戲劇精英參與重慶的川劇創作,“打全國牌,創重慶戲”。
3)新編劇《灰闌記》:
該劇是中幕古裝川劇,根據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高加索灰闌記》改編,但作了中國化、戲曲化的全新演繹,並由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川劇領軍人物鐵梅擔綱主演和藝術總監。撲朔的古代民間故事,精美的德國文學創作,地道的中國戲曲演繹。拷問人性,拷問良知,灌輸給市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該劇由陽曉任編劇,張仁里任導演,黃榮華、趙勇、周雨萍、王濤等眾多優秀演員參與演出。已參加“德中同行”活動演出和中央台電視錄相製作。
4)青春版《喬老爺奇遇》:該劇曾參加廣東佛山市參加第七屆亞洲藝術節展演和多次三下鄉文化演出,此次將由川劇院青年優秀演員吳熙等演出《喬老爺奇遇》青春版,帶給觀眾以 全新的面孔和視覺衝擊,藉助演出季契機讓青年演員能被更多市民所熟知,培養打造新一批川劇人才。
5)《刺目勸學》;《樂羊啜羹》;《三岔口》;《闔宮歡慶》;《思凡》;《達摩飄海》;《祝英台打雷》;《殺狗》;《風波亭》眾多 精品摺子戲,有王德雲、夏庭光、田淑群、王德鄰、李奎光等 老藝術家傳承示範表演演,讓川劇迷領略名家風範,重拾 經典美唱,一飽眼福。
6)編導力量:知名導演胡明克,編劇隆學義。
劇照
劇院兩次榮獲重慶市政府頒發的“集體一等獎”、文化部授予的“全國文化先進集體”,成為全國矚目的一個優秀國家級劇院。
重慶川劇社
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位於重慶北部新區金開大道和金山大道交會轉盤處的東北隅,背靠照母山植物園,佔地36.58畝,總投資約4500萬。
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整體外形酷似梅花花瓣,建築群由666座位的主劇院、150座位的旅遊劇場、文化展示廳、博物館等設施組成,建築風格有顯著傳統建築特色,並反映了川劇地方文化。建成后的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將成重慶市川劇藝術的象徵性建築,更會成為重慶北部新區知名地標,與民俗文化村遙相呼應。鐘形設計觀眾可聽自然聲 據設計單位介紹,666座的觀眾廳平面呈鐘形,能較好滿足自然聲演唱的要求,為復古老劇院的文化特色,周邊還設置有包廂與樓座。150座位的旅遊劇場,採用裝修經典的傳統表演戲台與休閑茶座觀眾廳形式,與觀眾更加融合,是一個充滿古色古香、玲瓏剔透、音律繞樑的特色劇場。
重慶川劇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