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盤

水稻插秧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件

育秧盤是水稻插秧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實現稻秧的育苗過程。育秧盤是以聚氯乙烯為原料,經過特殊工藝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具有重量輕、易搬運、便於貯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點。不同的插秧機配備不同規格的育秧盤,通常分硬育秧盤和軟育秧盤。

育秧盤介紹


水稻育秧[育秧盤] 用秧盤育出的秧苗每畝費用成本比人工育秧要低25元/畝,產量每畝增長率產25-35公斤。
水稻機插秧秧盤是以聚氯乙烯為原料,經過特殊工藝配方加工吸塑而成,產品優點:在一定溫度範圍內( -20 ~ 45 ℃ ) 不易軟化變形,不脆裂,與水稻機插秧育秧硬碟相比,它具有重量輕、易搬運、便於貯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點。軟盤規格為底部長×寬為 575 毫米× 275 毫米,垂直高度為 25 毫米,軟盤平底有分佈均勻、底孔直徑為 3.0 毫米的透水孔 240 個,單片軟盤重量 45 ~ 50 克,透水孔的數量和單片重量可按照用戶的需要進行調整。產品投入到市場以來,不斷受到各地用戶的青睞。

機插秧育秧技術


育秧準備

按秧田與栽插大田面積比1:100留足秧田,人工做畦,凈畦寬1.4米,溝寬30厘米、溝深15厘米,上水驗平,保證田間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如播前天氣乾燥,畦面龜裂,可提前3天灌一次跑馬水,使畦面濕潤。畦面裂紋較大時,可以用細土填平。每畝秧池備足過篩細土9立方米。細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為佳,過干過濕均不利於播種,要求4月底前備好,用薄膜覆蓋,防雨淋濕。採用機插水稻育苗基質作床土肥料。每畝大田備足無枝梗、子粒飽滿、發芽率達90%以上的干稻草4.5公斤左右(摺合每盤凈干種140克)。用2.2-2.4毫升浸豐2號和15克10%吡蟲啉加水8-10公斤,攪拌均勻后浸5-6公斤稻種50-60小時。待種子吸足水分后,每5公斤稻種用專用拌種劑10克拌種殺菌,催芽達破胸露白時晾乾播種。根據茬口、栽插期做好浸種催芽工作,銜接好播種期。大麥茬於5月23-25日落谷,6月15-17日移栽,秧齡控制在20-22天。小麥茬於5月25-30日落谷,6月15-25日移栽,秧齡控制在18-22天。

操作步驟

選用塑盤或雙膜育秧方式。⑴鋪襯膜填入適量床土,先在畦邊用木條或草繩固定,然後鋪帶孔薄膜或軟盤,填入營養土,土層厚度1.8-2厘米。播前秧床灌足底水。⑵根據每盤播種量(干種凈重140克,最大播種量不宜超過160克)計算出秧板用種量。播種時要求落籽均勻,保證稻種播量每平方厘米2-3粒,無重播、漏播。及時覆土蓋種,覆土厚度0.5厘米左右,以不露籽為宜。⑶在盤上撒少量稻草(或青草)作隔層,以防“貼膏藥”現象,然後蓋上一層薄膜,四周壓實,在膜上加蓋草簾或均勻撒稻草。⑷播后灌足水,保證出苗對水分的需要。

秧田期管理

齊苗至1葉1心期及時揭膜,不宜太遲,以防秧苗躥高,並上水護苗,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揭膜,避免晴天烈日下揭膜,以防傷苗。揭膜后及時灌一次齊苗水,淹沒盤面任其自然落干,2葉期建立薄水層保苗;3葉期保持土壤濕潤,晾田紮根,增強根系盤結。晴天中午要保持畦面盤土濕潤,以防秧盤失水而傷苗。根據秧苗高度銜接移栽期。可在秧苗1葉1心期,每畝秧池用5%烯效唑10-15克加水噴霧以防旺長。齊苗揭膜后,每畝噴25%甲霜靈粉劑120-150克殺菌保苗。防治地下害蟲、螻蛄等可用水驅趕或每畝用48%樂斯本150毫升加水拌干細土15-20公斤於傍晚撒施。機插前1-2天用好出嫁葯,降低病蟲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