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颱風海棠的結果 展開

颱風海棠

2005年第5號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海棠(英語:Typhoon Haitang,國際編號:0505)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五個被命名的風暴,也是首個登陸台灣及中國大陸的颱風。“海棠”一名由中國大陸提供,是薔薇科蘋果屬多種植物的統稱,指海棠花。

“海棠”於2005年7月12日在關島東北洋麵上生成,7月13日20時加強成為強熱帶風暴。7月14日14時發展成為颱風。7月18日8時在台灣花蓮登陸。7月19日17時10分,在連江黃岐再次登陸。7月20日晚20時,減弱為低氣壓。

發展過程


2005年7月12日,“海棠”在關島東北洋麵上生成。
2005年7月13日20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
2005年7月14日14時,加強為颱風。
2005年7月17日下午,日本石垣島首先進入暴風圈。晚間,台灣島進入暴風圈的範圍。
2005年7月18日上午,“海棠”在台灣花蓮北部登陸,其氣流使於位背風面的台東地區出現了溫度高而濕度低的焚風效應。14時50分,“海棠”自宜蘭縣蘇澳鎮東澳附近登陸,22時左右自苗栗縣後龍鎮出海。
2005年7月19日17時10分,海棠在福建省連江縣黃岐鎮登陸,暴風圈逐漸縮小。
2005年7月20日早晨,在福建省南平市境內減弱為熱帶風暴。下午,颱風“海棠“登陸江西,造成大到暴雨天氣。晚間8點鐘,據中央氣象台消息,颱風“海棠“正式停止編號,並減弱為低氣壓。
2005年7月21日,颱風“海棠“的殘餘氣流登陸湖南,造成大部分地區出現降雨天氣。
路線圖
路線圖
颱風海棠[2005年第5號超強颱風]
颱風海棠[2005年第5號超強颱風]

預警預報


福建
2005年7月19日19時30分,發布颱風紅色預警信號。
湖南
2005年7月19日19時30分,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台灣
2005年7月17日晚間,台灣鐵路管理局宣布各級列車全面停駛,這是台灣鐵路史上首次的全面停駛。

颱風強度


海棠颱風最盛時雲圖
海棠颱風最盛時雲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與"海棠"相似的颱風僅4個,即1952年的7號颱風、1960年的7號颱風、1965年的13號颱風、1987年的12號颱風。相比較,1960年的7號颱風,為40年一遇;若考慮季節影響,發生在7月份的颱風則僅此一例,為60年一遇。
有關專家分析,較之1994年的17號颱風及2004年的"雲娜"颱風,"海棠"的威力和影響力都算是最猛的。其中,1994年17號颱風是8月份在溫州登陸的,平均降雨量為226毫米,最大降雨量達660毫米,中心風力為每秒55米,最低氣壓935百帕,無論強度還是降雨都不及"海棠"來得強。

災害影響


氣候影響

由於珠江三角洲處於強颱風海棠外圍,因此受到下降氣流的影響,加劇了廣東與香港的酷熱天氣。在香港,7月18日及7月19日都測得34℃-37℃的氣溫,其中香港天文台在7月19日測得35.4℃,是1990年8月18日香港測得歷史高溫36.1℃以來的最高氣溫。而澳門在7月19日更測得39.0℃的氣溫,是澳門氣象局自1901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度。在7月17日、7月20日及7月21日,因熱成雨影響,珠三角多次受局部地區性雷暴影響,下起大驟雨和雷暴,導致7月20日香港部分地區出現停電,九廣西鐵出現信號系統故障。7月20日及21日香港均有冰雹報告。
2005年17日08時~20日08時,福建有9個縣市降雨量超過200毫米,柘榮和福鼎超過400毫米,以柘榮664.7毫米為最大。18日08時~20日08時,浙江有61站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11站在400毫米以上,500毫米以上的有3站:蒼南昌禪672.6毫米、平陽梅溪527.8毫米、樂清砩頭513.6毫米。

人員傷亡

颱風“海棠”掀起的巨浪拍打著台灣北部海岸
颱風“海棠”掀起的巨浪拍打著台灣北部海岸
據河南省有關部門統計,河南全省受災人 口達到594.37萬人,因災死亡16人;倒塌民房3.67萬間,緊急轉移安置2554萬人;倒塌教室5132間;損壞道路1826公里。
據台灣災害應變中心2005年7月19日晚統計,台南縣3人不幸遇難,另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各1人死亡;屏東縣有1人失蹤;受傷的30人中,以台北市11人最多,其次為高雄市5人。

經濟損失

受強颱風影響,福建寧德、福州、莆田、泉州共有36個縣市區受災,受災人口213萬多人,緊急轉移87萬多人,受傷21人。福安、柘榮、霞埔、福鼎等四個縣城受淹,其中福安洪峰水位22.5米,超危險水位2.1米,城區水深最高4.5米,受淹面積達四分之一。受狂風暴雨影響,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10萬7千多公頃,水產養殖損失面積8千3百多公頃、6萬4千多噸,1000多家工礦企業停產,損壞的堤防、護岸、灌溉設施等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近3億元。福建省內的民航和公路交通也受到了強颱風的嚴重影響,福州、廈門、武夷山等機場都出現大面積延誤和取消。同三高速福建段多個路段因為溜方交通一度封閉,省內多條國省道也因為山體滑坡導致交通中斷。
受"海棠"與副熱帶高壓梯度差的共同作用,從2005年7月18日傍晚開始,浙江省出現持續40小時10級以上大風,最大實測值41.3m/s,持續時間之長為近年來罕見。從17日晚上20時到20日晚上20時止,溫州市平均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蒼南昌禪最大過程雨量達716.2毫米,為50年一遇;平陽、蒼南永嘉樂清等地大面積漫水;平陽水頭鎮的水位超過2米,最大浸水水深達4米,為百年一遇。降水強度較閩北大。海棠颱風是繼9417號颱風后影響溫州強度範圍最廣的颱風。
截止2005年07月21日,5號颱風海棠共造成福建浙江9市67縣848萬人受災,浙江省因山體滑坡和洪水死亡5人,失蹤6人,倒塌房屋1萬2千間,直接經濟損失近81億元。

救災行動


溫州

受第5號颱風“海棠”的影響,溫州各地普降大到暴雨,險情一觸即發。溫州市消防支隊將部隊戰備等級提升為二級,支隊全體官兵厲兵秣馬、嚴陣以待,哪裡有險情,便出現在哪裡。颱風“海棠”過後,該支隊官兵便立即投入到當地災后重建工作。利用消防特種裝備為當地企業群眾排除污水,搶救受損物資。據統計,僅18日至20日下午4時許,該支隊就出動參與社會救助57餘次,出動車輛117輛次,官兵800餘人次,解救出10名被洪水圍困的遇險群眾,保護疏散物資近千萬元。

文成縣

19日15時28分許,文成縣百丈漈二級電站出現險情,電站內兩台價值約800多萬元的發電機組面臨被水淹沒的危險。險情就是命令,危急時刻,文成縣消防官兵迎難而上。立即出動2輛消防車14名官兵2台手抬泵前往救援。15時40分許消防官兵趕到現場,此時電站廠房內的積水已有60餘厘米的積水,而水還在不停的從下水道湧入,形勢危急。此時,為避免更大損失,縣電業局已停止發電機組的運轉,造成整個縣城全部停電,給群眾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
面對險情,消防官兵立即制定排險方案,投入到搶險戰鬥,消防官兵佩帶空氣呼吸器進入地下室發電機組進行設備檢查,並利用兩台手抬泵全力抽排地下發室電機組積水,經過約10多個小時的緊張排險,直到20日凌晨2時許,電站內的積水得到控制,並逐漸下降,發電機組開始運轉,電力開始供應,電站內因停電而停止運轉的排水系統開始工作。價值800多萬的發電系統安全保住了。

瑞安

7月19日15時許,瑞安市看守所出現險情。由於看守所依山而建,地勢較低,長時間的下雨造成山體滑坡,大量的雨水順著山體向下流淌,地下排水管道系統堵塞嚴重,雨水倒灌,看守所內成了“聚水盆”,如不及時控制汛情,3000多名在押犯人生命安全將無法保障。
接到報警后,瑞安市消防大隊立即出動2輛消防車13名官兵迅速趕赴看守所排險。當消防官兵趕到現場時,整個看守所地面滿起的水已沒膝,並隨著雨量的增大,水位還在不斷的上升,情況十分危急。現場指揮員果斷下命令:立刻用手抬泵吸水,並及時調集瑞安莘塍鎮2個專職消防隊、3個義務消防隊,汀田鎮和塘下鎮2支專職消防隊前往增援。10分鐘后,所有增援力量全部到達現場,一場時間與生命的賽跑開始了。8台手抬消防泵加大碼力排除積水。由於雨量太大,積水不但減少反而不斷的往上漫,樓道里擠滿了焦急的看守所人員,性急的警員甚至拿起臉盆等工具不斷地向外撥水,場面接近混亂。指揮員根據現場情況,一邊安慰焦急的警員,一邊改變進攻策略:對水尚沒不到車排氣管的地方用車載泵吸水,對水深的地方用手抬泵吸水,剩餘隊員利用鐵鍬和隨地可用的資源,挖的挖,裝的裝,搬的搬,在水漫入的缺口用沙袋築起一道安全屏障。

方向與規模


中央氣象台17日下午六點發布颱風緊急警報,今年第5號颱風“海棠”的中心昨天下午5點鐘已經移到了我國台灣省花蓮市東南方大約320公里的海面上,預計颱風中心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將於今天早晨到下午在台灣省基隆到台東一帶沿海登陸,而後颱風中心將向西北方向移動,並將於明天早晨到傍晚在福建福鼎到廈門一帶沿海登陸。
受其影響,18日,台灣大部、福建沿海、浙江南部沿海將有7到10級大風,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或地區的風力有11至12級;台灣大部將有暴雨或大暴雨,部分地區有特大暴雨;福建大部、浙江南部、廣東東部偏東地區也將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區有大暴雨。由於這個颱風範圍大、強度強,影響範圍廣,破壞力強,加之今明兩天正趕上天文大潮期,此次颱風登陸將可能使東南沿海出現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