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棒

豆科岩黃耆屬植物

花棒又名細枝岩黃耆、花子柴、花柴、花秧子、花帽和牛尾梢等,為豆科蝶形花亞科岩黃耆屬落葉大灌木,它耐乾旱,抗風蝕,喜適度沙壓,生長迅速,枝葉繁茂,萌桑力強,根系發達。此外,花棒的花多,花期長,是極好的蜜源植物;種子含油量高,可食用;其木材是紙漿、纖維板和刨花板的優質原料;是固沙先鋒植物,主要用於固沙林、沙漠公路防護林、鄉鎮綠化林等;嫩枝葉是優良飼草,有利於母畜產乳和幼畜發育。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約80-3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幼枝綠色或淡黃綠色,被疏長柔毛,莖皮亮黃色,呈纖維狀剝落。托葉卵狀披針形。褐色干膜質,長5-6毫米,下部合生,易脫落。莖下部葉具小葉7-11,上部的葉通常具小葉3-5,最上部的葉軸完全無小葉或僅具1枚頂生小葉;小葉片灰綠色,線狀長圓形或狹披針形,長15-30毫米,寬3-6毫米,無柄或近無柄,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表面被短柔毛或無毛,背面被較密的長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上部明顯超出葉,總花梗被短柔毛;花少數,長15-20毫米,外展或平展,疏散排列;苞片卵形,長約1-1.5毫米;具2-3毫米的花梗;花萼鍾狀,長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齒長為萼筒的2/3,上萼齒寬三角形,稍短於下萼齒;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形或倒卵圓形,長14-19毫米,頂端鈍圓,微凹,冀瓣線形,長為旗瓣的1半,龍骨瓣通常稍短於旗瓣;子房線形,被短柔毛。
莢果2-4節,節莢寬卵形,長5-6毫米,寬3-4毫米,兩側膨大,具明顯細網紋和白色密氈毛;種子圓腎形,長2-3毫米,淡棕黃色,光滑。花期6-9月,果期8-10月。

植物學特徵

花棒為半灌木、株高達80-300cm,多分枝。枝稈深黃色,常呈纖維狀剝落。嫩枝綠色或黃綠色,具縱溝、疏生平狀的長柔毛。單數羽狀複葉,上部的葉具少數小葉,下部的葉具小葉7-11片。托葉卵狀披針形,較小,外面有平狀柔毛,早落。小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5-30mm,寬3-6mm,先喘漸尖或銳尖,灰綠色;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比葉長,花小疏散紫紅色,長15-20mm。莢果,有莢節2-4,莢節兩面膨脹,近寬卵形,有明顯網紋,密生白色氈狀柔毛。花期為6-9月,果期為8-10月。

生長環境


花棒
花棒
花棒為沙生、耐旱、喜光樹種,它適於流沙環境,喜沙埋,抗風蝕,耐嚴寒酷熱,枝葉茂盛,萌櫱力強,防風固沙作用大。

分佈範圍


是亞洲中部荒漠、半荒漠地帶的植物種,在我國主要分佈在甘肅、內蒙古、新疆等省(區),見地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河西走廊沙地,往西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從地理分佈範圍來說,最北到50°N的蒙古國烏布蘇湖一帶,向南向東至37°30′N、105°E的寧夏地區,西至87°E準噶爾盆地,巴丹吉林沙漠為其分佈中心。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花棒為優等飼用半灌木,營養價值高,粗蛋白質含量高達20%左右,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較齊全,動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花棒適口性好,各種家畜均喜食,駱駝最喜食,羊喜食其嫩枝葉。幼嫩的花棒可做為畜、禽良好的蛋白質維生素補充飼料。據農牧民反映,花棒能促進幼畜發育,增加母畜的產乳量,花棒的產草量較高,一般產青草1.5萬公斤/公頃,種子量750-1050公斤/公頃。

生態價值

花棒抗逆性強。既抗旱、耐旱,又抗鹽鹼,同時耐牧性也很強。它生於荒漠區的半固定沙丘和流動沙丘,常在沙丘的背風坡下部形成小片植叢,為沙漠植被的優勢種。耐風蝕和沙埋,因其根深,雖根部沙土被風吹去外露40-50cm仍能生存。莖被沙埋也能再分枝生長反而更為旺盛。花棒分枝力強,幼令花棒到冬季時地上部分枯死,第二年春季又從根頸處萌發新枝60-70條,生長迅速,高達2-3m。枝條上葉腋處長出腋芽的能力強,故可利用莖和枝實行隱性繁殖。由於花棒的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所以是一種容易推廣種植的高貴的優勢牧草。
花棒耐風蝕沙埋能力極強,5a生植株耐風蝕深度80cm,10a生耐風蝕120cm;花棒植株沙埋1/2株高時,能正常生長。這是由於花棒枝條和根生命力極強,離體枝條或裸露根系易萌生新芽,故能常存於流動沙丘。花棒植株周圍可產生新的無性繁殖體,被沙埋的連體枝條可發新芽和不定根形成游擊型克隆生長,根條易發新芽及不定根形成密集型克隆生長,這兩者賦予花棒獨特的克隆生長構型。克隆體經過3a左右生長,形成新的克隆體,如此反覆克隆生長,連接成一個同源株系,起到良好的固沙作用。
因此花棒可用於固沙造林。花棒在我國西北沙區天然分佈,是荒漠、半荒漠及乾草原地帶固沙植物的先鋒。是固沙造林最佳灌木樹種之一,這是因為花棒具備以下適宜固沙的生理生態特性:(1)生長快,積沙量大,耐風蝕沙埋;(2)耐乾旱;耐高溫;耐嚴寒;(3)根生長快,側根發達,根幅大;(4)易繁殖,種子萌發率高;枝條及根易萌生新芽,形成無性繁殖體,可平茬複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