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勝
不戰而勝
《不戰而勝》是2011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建華。
不戰而勝
獨特的視點、系統的構思、明白的闡述給人一種醒醐灌頂之感。相信該書對營銷經理人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不戰而勝:以小博大的競爭戰略》簡介:你是否希望贏得這四個權力——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定價權?你如何才能贏得這四個權力——選對路、找對人、問對話、做對事?
《不戰而勝:以小博大的競爭戰略》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系統闡釋,給中小企業管理者、營銷管理者提供了簡單易行的營銷戰略戰術,它的實用之處在於有工具,有方法;《不戰而勝:以小博大的競爭戰略》包含了7個成功企業的完整操作範例,它的實戰之處在於有案例,有點評;作為著名專家高建華先生傾力打造的管理讀物,它的實在之處在於有實踐,有效果。
《不戰而勝:以小博大的競爭戰略》:成功之路必有捷徑;魚與熊掌可以兼得;換個方向就是第一!
《不戰而勝:以小博大的競爭戰略》,暢銷書《笑著離開惠普》作者的高建華 最新力作!
《不戰而勝:以小博大的競爭戰略》,告訴中小企業如何贏得四個權利——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定價權。
營銷的戰略管理可以幫助我們最大限度地用好資源,實現低投入、高產出。這是很多企業家的體驗,更是很多謀略家的追求,也往往是很多資源豐富者的敗筆。高建華先生的《不戰而勝》一書能助你擺脫過去傳統的思維模式,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學會借力,從而達到後來居上的目標。
——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袁岳
企業大都好戰,幾十年來中國商場成了中國殺場,殺敵三千自傷八百的故事天天在中國大地上演繹,當歷經殺場傷痕纍纍體無完膚時,智者告訴大家,做企業其實可以不戰而勝的,而且做基業長青的企業唯有不戰!
高建華先生面對中國製造的低品質低價位的生存危機,及升華中國創造的挑戰和機遇,他總結在外企(惠普)及創業做諮詢的多年經驗,懷著對中國企業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唯一生路。
不戰而勝就是差異化,逃離競爭遠離競爭最終是沒有競爭,無獨有偶,皇明的“黑白棋理論”與不戰而勝的思想不謀而合,所以我力推他,讓大家明白經商的真諦。中國企業家對不戰而勝的意識很欠缺,我希望更多的企業家能通過他的書,真正明白未來競爭的真諦,明白商業的真諦。
——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鳴
高建華老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把自己在跨國公司的工作經驗及研究心得分享給國內的企業。他的書,無論是談營銷,還是論文化,文字平和樸實,內容又多來自個人的親身經歷和研究。回看騰訊公司十餘年的發展,也頗多共鳴。
——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
高建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南京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正式授牌客座教授。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化經驗的高級職業經理人。曾任中國惠普公司助理總裁,首席知識官(CKO),公司決策委員會成員,市場總監,戰略總監,蘋果電腦公司中國市場總監等職務。
頂級經管類雜誌封面人物:《世界經理人》、《中外管理》、《銷售與市場》、《職業經理人》、《培訓》等。
獨辟一座山
牛根生
中華民族是一個尚“和”的民族,連論述戰爭的《孫子兵法》都認為“和勝”高於“戰勝”。高建華先生所著的《不戰而勝》,承此根脈,芽接商場,可謂中國版的“藍海戰略”。
中國做諮詢的人,既通理論又通實踐的為數不多,既通東方又通西方的更為稀少,至於四者皆通的那就鳳毛麟角了。難能可貴的是,高建華先生就屬於這“鳳毛中的一支,麟角中的一根”。
1. 突破·突圍·突起
《不戰而勝》的第一大貢獻,在於試圖系統地為新生企業或“老樹抽新芽”的企業提供“切入指南”:放棄主流市場,直指次主流市場——放開大道,另闢蹊徑,挺進無競爭領域!
今天的世界500大企業,當初無一例外都是從1歲活起,從小不點兒長起;但市場上都是巨人,“小不點兒”如何與“巨人”對陣?這個問題困撓著千千萬萬的企業。剛創立時,蒙牛在牛奶市場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上有價格高、保質期長的利樂磚,下有價格低、保質期短的塑料袋,我們做什麼?最終,我們走了一條“中間路線”,首家推出價格居中、保質期居中的利樂枕,結果一炮打響,成為這一產品的領導者:“巨人”們雖然跟進,但在北京市場上,蒙牛一家的銷量等於其他九大品牌的總銷量。今天回過頭來看,這正符合高先生所強調的“次主流市場”。
《不戰而勝》的第二大貢獻,在於企圖結構一種框架,布局一種系統,推演一種必勝之勢。能不能必勝,姑且不論,但其融會貫通之勢,深入淺出之筆,的確令人欣慰。
2. 借得來·甩得開·悟得到
高建華先生在本書中還總結了“新三字經”:找對人,問對話,做對事!
這強調的是借謀、借力、借實踐、借體驗。
我自己在這方面深有體會——“背會”與“體會”的距離,不是一字之差,而是十萬八千里。好比我經常說“要想知道,打個顛倒”,但要是你的屁股不挪位置,腦袋真的沒法兒自動顛倒,因為別人的癌症永遠不如你的感冒來得“涕一把,淚一把”地真切。再如游泳,默念上一千遍要領,第一次下水照樣沉下去。
人生不可能事事行之,所以,找一個干過的明白人來指路,其效能不光是少走彎路的問題,而且是搶佔陣地創造先機的問題。
當然,找人不是萬能的,“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他的實踐與你的實踐永遠都是兩碼事,“拐杖”不能代替“大腿”。
舞台下,你可以遍延名師;舞台上,指揮棒還得由你自己來縱情揮灑。
3.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人這一輩子,大概有三種境界:戰而勝,不戰而勝,超越勝負。
堅持“戰而勝”理念的人,可能會打倒許多人,但冤冤相報,最終自己也多半會被別人撂倒在地,踩在腳下,“戰而勝”常常導出“戰而敗”。
堅持“不戰而勝”理念的人,壓根不會和你在一個山頭上廝殺,他會另闢一座山,重啟一架鼓,再樹一面旗,這叫“拿得起”。
山拿下了,使命完成了,榮譽擱下,令旗傳承,自己走開,這叫“放得下”。世上能拿得起的人不少,但能放得下的人就不多了。拿起的東西越重,越不容易放下,平民百姓如此,帝王將相也很少例外。“放得下”其實既可能是社會層面上的一種開明,又可能是自我層面上的一種新生,因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前進,不卸下泥擔子就背不上金簍子,不邁出老房子就到不了新堡子,不蛻掉硬殼子就換不上軟膀子。
權、錢、譽三者中,最難捨的往往是財富,古人就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說法。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完成由聚財到散財的轉變,由企業家到慈善家的飛躍,那麼,就說明他已經理解了財富的本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大有就是大無,大無就是大有,這叫“想得開”。
既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還能“想得開”,儒釋道三者兼融,那就是“超越勝負”的境界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人度我,我度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