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國政府實施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是我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貓科研繁育、保護教育、教育旅遊、熊貓文化建設為一體的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機構。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


大熊貓基地
大熊貓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動物園飼養、救治、繁育大熊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邛崍山系冷箭竹開花枯死,一部份大熊貓因缺食飢餓而被救護集中到成都動物園。
1987年,為了加強對病餓大熊貓的救治管理,將大熊貓的教育展示功能與救護研究功能分離,強化大熊貓科學研究,提高大熊貓繁育水平,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並與成都動物園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990年後,成都基地與成都動物園分成了兩個獨立的實體單位。
1992年,大熊貓博物館對遊客開放。
1997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國家計委、成都市計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共同資助1500多萬建立了國內第一家開展中國特有瀕危保護研究的開放實驗室。
2000年,在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系統率先開展公眾保護教育工作,成立科普教育部。
2001年,開放實驗室被四川省科技廳命名為“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同年,成都基地與四川大學合作開展研究與實驗。
2003年,基地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並獲批國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授予“國家AAAA級景區。
成都大熊貓教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教育研究基地
2007年,該實驗室被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為“瀕危野生動物生物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此同時,在成都基地和四川大學分別建立了現代化的大熊貓博物館、動物標本館和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
2011年,由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會聯合創辦的“大熊貓保護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也在基地掛牌成立。
2014年9月,基地被授予“全國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10月1日,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貓谷”對外試開放。
2015年4月20日,“熊貓谷”正式對外開放。
2019年4月,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等8家單位聯合發起西南旅遊景區聯盟。

基地概況


• 組織機構
根據2017年5月基地官網信息簡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管理上實行“主任辦—部(中心)—班組”三級管理模式。主任辦設5個領導崗位,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含副書記)4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設機構為5個部,名稱分別為:綜合秘書部、動物飼養管理部、動物疫病防控部、動物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

獲得榮譽


根據2017年5月基地官網信息簡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先後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以及"中華綠色科技金獎","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工程","四川省百佳綠化先進單位","國家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等殊榮。
2011年—四川電視節“金熊貓”國際記錄片獎
2012年—全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2年—2012年百姓推薦景區
2013年—飼養班被評為“工人先鋒號”
2014年—全國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2015年—成都市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示範基地
2015年—成都市模範單位
2015年—2014年度成都市城市節水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12月18日,入選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名單。

科學研究


科研概況

截至2016年,先後承擔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前“973”項目)1項、國家“十五”高技術研究(“863”計劃)項目1項以及多個省、部、市級科研項目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科研項目,70餘個科研項目分獲國家、省、市級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取得14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研究成果

• 科研獲獎
根據2017年5月基地官網信息簡介,基地共取得國家級科技成果8項,省部級科技成果26項,市級科技成果32項,先後出版《大熊貓生殖與疾病研究》、《大熊貓的生殖生理及人工繁殖》、《大熊貓遷地保護:理論與實踐》等18本專著,並在國際國內各重要雜誌發表論文逾400篇。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時間
大熊貓DNA指紋探針研製及DNA提取方法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999年
大熊貓雙胞胎育幼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
圈養大熊貓人工授精技術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
大熊貓超早孕診斷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
大熊貓輪狀病毒病的診斷及防治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
圈養華南虎遺傳結構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9年
大熊貓新微衛星標記的分離鑒定及基因分型技術的建立成都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
資料來源:
• 熊貓繁育
1987年,成都基地以從野外搶救留下的6隻病餓大熊貓為基礎,成功繁育大熊貓62胎、88仔,幼仔存活數54隻;圈養大熊貓由1991年的8隻增加到2005年的47隻,是全國大熊貓主要輸出單位之一。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成都基地與國際自然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等保護組織,以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組多樣性實驗室、美國施米桑林國家動物園保護研究中心、美國奧克蘭市東灣動物園協會、英國曼徹斯特動物園協會、英國利物浦大學、日方慶應義塾大學、日本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韓國三星農園、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等12個國家的有關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形成了廣泛的國際研究網路平台。從1989年起,與國際自然聯盟保護繁殖專家組(CBSG)聯合,先後主辦了“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培訓班”、“貓科動物獸醫培訓班”、“種群遺傳管理培訓研討會”、“大熊貓非干擾性繁殖內分泌培訓班”等國際學術培訓活動。1994年起與日本白濱野生動物園開展了為期10年的大熊貓合作繁育研究,其間在日本產仔成活4隻;從1999年11月起,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合作開展為期10年的大熊貓繁育研究,成功繁育幼仔2隻。
• 繁育合作
繁育合作
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1994年起,基地與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開始進行首個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劃,合作繁育大熊貓共8胎15仔,成活12隻,大熊貓“梅梅”2000、2001、2003、2005、2006年連續產5胎9仔,成活7仔,創造了首例圈養大熊貓秋季發情冬季產仔成活和連產9仔成活7仔的佳績。
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基地自1999年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開展“國際合作繁殖計劃”以來,旅美大熊貓“倫倫”於2006、2008、2010年共產下3胎3仔。2006年出生的大熊貓“美蘭”現已歸國,並成為了“地球一小時”全球形象大使。
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2007年9月,成都熊貓基地與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正式合作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劃。2010年9月,雌性大熊貓“花嘴巴”成功產下一對雙胞胎。
法國保瓦爾野生動物園2012年1月15日,基地的雄性大熊貓“圓仔”和雌性大熊貓“歡歡”乘專機從成都飛赴法國保瓦爾野生動物園(ZooParcdeBeauval),開展為期10年的中法大熊貓國際繁育合作計劃。
• 科研合作
2008年9月24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震后大熊貓種群數量及其棲息地評估,協助保護區重建生態保護基礎設施,保護教育,社區可持續經濟和大熊貓野化放歸計劃方面開展合作
2011年6月7日全球科思基金會聯合創辦“大熊貓保護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組多樣性實驗室圈養大熊貓親仔鑒定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中國貓科物種樣品庫建立(國際貓科動物樣品庫);華南虎基因資源庫和保護學研究;野生大熊貓遺傳多樣性研究
2002年美國奧克蘭市東灣動物園協會大熊貓保護研究
---美國馬里蘭大學大熊貓B超妊娠診斷、生化分析方面
---美國普度大學---
---美國科思基金會,美國Drexel大學項目“大熊貓的生物物理生態學、新陳代謝及行為表現”;合作成立大熊貓保護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
2002年美國加州奧克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籌集大熊貓保護經費
---美國施米桑林國家動物園保護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大熊貓乳蛋白的分析及人工乳的研製”研究
---英國徹斯特動物園(北英格蘭動物協會)合作研究、保護教育項目
2004年日本大學全面合作
2001-2007年慶應義塾大學、小淵基金會大熊貓可食竹研究
資料來源:
1989年起,基地連續組織並承辦了大熊貓保護領域重要的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大熊貓繁育技術委員會年會。
1998年至2000年,組織了三次“大熊貓生物醫學檢查活動”;1998年至2009年,開展了包括“大熊貓細管凍精方法比較研究”、“圈養大熊貓親子鑒定研究”、“大熊貓微衛星技術研究”、“貓科動物採樣工作”、“圈養大熊貓遺傳管理培訓研討會”等10次技術培訓。

公眾教育


科普教育

2003-2016年,成都基地共接待國內外中小學生10餘萬人次,培訓自願者800餘人次;走進各大專院校、社區、中小學、幼兒園和自然保護區宣講、傳播野生動物保護和環境教育知識300餘次,並對學校老師保護教育能力、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保護教育能力進行培訓;編輯出版了《大熊貓》雜誌、《我愛動物——動物保護情感教育》系列教材、《探秘熊貓——成都熊貓基地校外實踐課堂》系列教材;為嘛咪澤自然保護區及岷山地區自然保護區編輯製作了環境保護教育鄉土教材,並製作了“時尚與動物保護”、“亞洲龜危機”、“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寵物主人”、“志願者手冊”等各種宣傳品。
教育項目
類別項目內容
能力培訓類項目學校教師培訓保護區工作人員和教師培訓
動物園保護教育從業人員培訓未來教師保護教育工作者培訓和保護教育教材開發
動物福利·動物行為·動物情感培訓---
學校項目中小學保護教育選修課開發項目小熊貓移動課堂項目
青少年大熊貓保護教育講堂大熊貓移動博物館
展示類項目反對野生動物貿易展示項目熊貓基地科普場館志願者服務項目
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攝影展---
自然保護區項目岷山地區保護教育項目涼山地區保護教育項目
自然保護區綠色旅遊行為倡導---
環保主題宣傳類國際小熊貓日等主題宣傳活動---
教育旅遊類項目國際實習生夏令營
校外實踐課堂親子游
保護教育科研------

科普場館

成都基地在開展大熊貓繁育研究的同時,建立了大熊貓博物館、熊貓活體與環境展示場、園區說明牌、互動講解站、熊貓魅力劇場以及網際網路站等宣傳教育設施。
• 大熊貓博物館
大熊貓博物館分為大熊貓、昆蟲、脊椎動物三個展區,展示面積3000平方米,展出動物標本1600種12000件,植物標本30種30件,其它實物展品80件,從1992年起對遊客開放;新建大熊貓博物館展示面積共3000平米。
• 大熊貓科學探秘館
“大熊貓科學探秘館”展示面積1200平方米,由美國漫思奇設計公司(MainStreetDesign)設計,採取寓教於樂的方式,互動地向遊客展示熊貓基地在大熊貓繁殖、育幼、遺傳、內分泌研究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所做的各項研究工作。
• 熊貓醫院
“熊貓醫院”展示面積150平米,有大熊貓寄生蟲標本、大熊貓常用藥品以及各種大熊貓致病菌浮雕、各式展板等。
• 大熊貓廚房
“大熊貓廚房”展示了各種大熊貓食用竹及竹筍、水果,大熊貓窩窩頭製作原料、流程以及成品供遊客品嘗,並配以簡單圖文說明。

旅遊信息


交通信息

自駕
成都熊貓基地園內交通圖
成都熊貓基地園內交通圖
1、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自駕車沿機場高速進城方向行駛,在藍天立交朝天府立交方向駛入三環路,沿三環路行駛至成綿立交橋,在成綿立交橋朝川陝立交橋方向第一個出口駛出三環路,右轉駛入熊貓大道,直行即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全程約37公里,耗時約40分鐘。
2、成都火車北站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自駕車沿二環路北二段朝二環路北三段方向駛入二環路,在高筍塘路口左轉沿出城方向駛入解放路直行,駛過川陝立交橋進入蓉都大道,右轉駛入熊貓大道,沿熊貓大道行駛即可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亦可在川陝立交橋下右轉駛入三環路輔道,至成綿立交橋下掉頭后在第一個出口處右轉駛入熊貓大道后直行即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全程約11公里,耗時約25分鐘。
3、成都市區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自駕車從市區駛入解放路,沿出城方向駛過川陝立交橋後進入蓉都大道,右轉駛入熊貓大道,沿熊貓大道行駛即可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或在川陝立交橋下右轉駛入三環路輔道,至成綿立交橋下掉頭后在第一個出口處右轉駛入熊貓大道后直行即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耗時約40分鐘。
公交
1、成都雙流機場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雙流機場1航站樓乘坐地鐵10號線在“太平園”站下車轉地鐵3號線至“熊貓大道”站下車,出地鐵(A出口)乘坐公交D025路/198路/198A路至“熊貓基地”站即可。全程約32公里,耗時約1小時20分鐘。
2、成都火車北站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火車北站乘坐地鐵7號線在“駟馬橋”站下車轉地鐵3號線至“熊貓大道”站下車,出地鐵(A出口)后乘坐公交D025路/198路/198A路至“熊貓基地”站即可。全程約10.5公里,耗時約48分鐘。
3、成都東站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東客站乘坐地鐵7號線在“駟馬橋”站下車轉地鐵3號線至“熊貓大道”站下車,出地鐵(A出口)乘坐公交D025路/198路/198A路至“熊貓基地”站即可。全程約20公里,耗時約1小時10分鐘。
4、成都市區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市區乘坐公交到成都動物園公交站,換成198路/198A路至“熊貓基地”站即可。耗時約1小時30分鐘。
計程車
1、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搭乘計程車從雙流國際機場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費用約為100元。費用僅供參考,未考慮等候時間堵車等因素。
2、成都火車北站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搭乘計程車從火車北站前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費用約為30元左右。費用僅供參考,未考慮等候時間堵車等因素。
3、成都市區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市中心搭乘計程車前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費用約為50元左右。費用僅供參考,未考慮等候時間堵車等因素。
計程車費用:白天普通車型起價8元(含2公里),每公里1.90元。10公里以上每公里2.85元。
地鐵
成都地鐵3號線熊貓大道站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景區直通車
都江堰-映秀 25KM
都江堰-青城山 20KM
都江堰-街子古鎮 30KM
武侯祠-熊貓基地 25KM
武侯祠-三星堆 65KM
武侯祠-極地海洋世界28KM
武侯祠-寬窄巷子 4KM
武侯祠-劉氏莊園 75KM
武侯祠-西嶺雪山 170KM
武侯祠-虹口漂流 110KM
具體發車時間:
武侯祠/錦里(始發點)——熊貓基地(25KM)
出發時間:7:30—14:30(半小時一班)
回程時間:11:30—17:30(滾動發車)
寬窄巷子(始發點)——熊貓基地(25KM)
出發時間:8:00—14:30(8:00—9:00半小時一班,9:00—12:00每小時一班,13:30—14:30每小時一班)
回程時間:8:00—15:00(8:00—11:00半小時一班,12:00—15:00每小時一班)
春熙路(始發點)——熊貓基地(25KM)
出發時間:8:00—15:00(8:00—11:00半小時一班,13:00—15:00每小時一班)
回程時間:11:30—17:30(滾動發車)
成都汽車/火車東客站(始發點)——熊貓基地(30KM)
出發時間:9:00—15:00(約每1小時30分鐘一班)
回程時間:11:20—15:40(約每1小時30分鐘一班)
熊貓基地(始發點)——三星堆遺址(43KM)
出發時間:12:30
回程時間:15:30 17:00(回武侯祠/錦里)
熊貓基地(始發點)——雙流機場(43KM)
出發時間:11:30、14:00、17:00
回程時間:10:00、13:00、15:30
熊貓基地(始發點)——都江堰(70KM)
出發時間:12:30
回程時間:17:02(回寬窄巷子,武侯祠/錦里)

景區門票

開園時間:
自3月25日起恢復開放,每日開放運營時間為上午07:30---下午18:00
售票、驗票時間:
自3月25日起恢復開放,上午07:30---下午17:00。
景區票價
55元/人
半價27元/人
購票方式和渠道
(1)現場購票
(2)網路購票
(3)微信購票
具體門票優惠政策
優惠對象具體優惠政策需出示證件
青少年6周歲以下(含6周歲)或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兒童免票本人身份證/戶口簿原件;港、澳居民出示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出示來往大陸通行證
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半票本人身份證/戶口簿;有效學生證;港、澳居民出示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出示來往大陸通行證
老年人60周歲-65周歲(不含65周歲)的老年人國家法定節假日半票,周末和其餘時間免費本人身份證/戶口簿;港、澳居民出示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出示來往大陸通行證
65周歲(含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票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港、澳居民出示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出示來往大陸通行證
軍人現役軍人免票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殘疾軍人免票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殘疾人殘疾人免票本人殘疾證;港、澳居民出示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出示來往大陸通行證
參考資料:

遊客服務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坐落於景區大門進門左側40米(大熊貓博物館一樓),遊客中心建築面積為400餘平方米。
• 諮詢服務:現場和藹可親、耐心細緻的工作人員可為遊客提供更多諮詢服務。
• 休息設施:可容納30餘位遊客休息座位,遊客在休息之餘,還能欣賞電視節目,翻閱報紙以及基地相關的景觀宣傳資料。
• 遊客中心提供了景區活動節目預告單(包括當日景區節目及階段性活動預告等),方便遊客安排行程。
• 便民服務設施:為了方便廣大遊客,工作人員還專門提供了免費飲水機、微波爐、針線包等便民服務設施。
• 出租攜帶型可選擇的語音導遊設備和提供講解服務。
• 郵政服務:如果遊客在遊覽完景區之後還意猶未盡,可挑選基地特有的紀念明信片郵寄給親朋好友為整個行程留下溫馨的回憶,讓生命和自然之美永遠相伴左右。
講解服務站
基地在大門入口處設置有講解服務中心,中心配置有為特殊人群服務的殘疾人輪椅、童車、老年人拐杖和語音導遊服務等,基地正式講解人員人數為9人,普通話達標率100%,大專學歷以上9人,比例為100%,其數量與遊客接待規模相適應;基地內高級研究員18人可為遊客服務;現有中、英、日、粵語四種。遊客可選擇中、英、日、粵語導遊以及還可以選擇高級導遊為遊客進行更專業的講解服務。遊客還可以選擇基地特別為普通遊客提供的攜帶型可選擇播放語音導遊服務,既便捷又實惠。
停車場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擁有自配停車場,位於熊貓大道北側,基地右側。佔地面積達16000平方米;停車場地面為硬化地面,按照標準停車場用不同色彩地磚和劃線設置了停車線、停車分區,設立了回車線、分設出入口、設立停車管理亭並由專人值管;停車場管理制度完善;停車場內覆蓋有良好的綠色植被,與周圍景觀協調;設大車停車位30餘個,小車位70餘個。停車場內部有規範的車輛停放指示,停車位置充足。配有基地保衛人員和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為遊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觀光車
遊客若步行遊覽基地,整個行程需要3個小時;乘坐觀光環保電瓶車遊覽基地則需要1~1.5個小時。
注意事項:票價10元,當日有效
站點:大門口-大熊貓劇場-芭蕉林-大熊貓幼稚園-天鵝湖
醫療服務
熊貓基地專為遊客設立了醫務室(急救站),位置明顯,有專職醫護務人員,備有日常藥品、急救箱、救護擔架等,基礎設施設備齊全,處理能力強。
在景區各類指示牌、遊客中心、門票以及向遊客免費發放的遊覽圖上都明示了救援電話;與附近“核工業部成都416醫院”簽訂了運送協議。

餐飲與購物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現有:“大熊貓太陽產房原創潮流禮品店”、“大熊貓幼體活動場禮品店”、“博物館禮品店”、“魅力劇場禮品屋”四處紀念品商店。木質的房屋結構和室內裝飾全部採用仿生布局,與園區內自然生態的參觀環境相得益彰。紀念品屋內合理的布局和精巧的設計為中外遊客營造出一個溫馨的購物環境。
竹韻餐廳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餐廳坐落於美麗的天鵝湖畔東南側,佔地面積約900平方米,擁有上下兩層樓大小包間7間,可同時容納200餘人就餐,是成都市唯一一家竹文化特色餐廳,室內裝飾與菜品、餐具無不體現中國大熊貓文化。
玫瑰苑西餐廳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玫瑰苑西餐廳位於美麗的天鵝湖東岸,佔地面積200餘平方米,擁有露天圓桌16桌、室內卡座20餘座,可同時容納200餘人就餐。玫瑰苑西餐廳環境優美,四季百花爭艷。
特色餐點:咖啡、糕點、簡餐
熊貓時光咖啡屋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時光咖啡屋位於大熊貓魅力劇場旁,室內佔地面積130餘平方米,室外佔地面積370餘平方米,擁有室內卡座12桌,可容納50餘人;室外圓桌23桌,可同時容納80餘人。熊貓時光咖啡屋室內環境溫馨,室外景色宜人。
特色餐點:手工現磨咖啡、飲品、糕點
潘格餐吧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潘格餐吧坐落於美麗的天鵝湖旁。餐吧全木質結構,擁有露天座位80餘座,室內卡座8座,可同時容納100餘人就餐。餐吧周圍綠樹成蔭、寧靜怡然。
特色:義大利肉醬面、台式滷肉飯、咖啡